海派代表画家——任伯年鸟精品50幅
2019-10-01 07:01:00
任伯年(1840—1896),清末画家。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人。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丰富了中国画的内涵。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艺术特色
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
肖像画
任伯年精于写像,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早年随其父学得。并从民间学会泥塑,后学习西洋素描,并通过街头写生掌握了铅笔速写技法。 传神作品如《三友图》、《沙馥小像》、《仲英小像》等,可谓神形毕露。
1868年《东津话别图》 中国美术馆藏 与万个亭、陈朵峰、谢廉始、任薰送别时所作。
1868年《沙山春三十九岁小像》 南京博物院藏。
1877年《以诚五十一岁小像》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藏,任伯年肖像画代表作
1886年《三友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曾凤奇,锦堂,任伯年三人肖像。
1888年《酸寒尉图》没骨法呉昌硕肖像画。《蕉阴纳凉图》工笔, 浙江省博物馆藏。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人物画
从画史上讲,他的人物画更为突出,对当时及后世画坛影响颇巨。人物画早年师从萧云从、陈洪绶、费晓楼、任熊等人。工细的仕女画近费晓楼,夸张奇伟的人物画法陈洪绶,装饰性强的街头描则学自任董,后练习铅笔速写,变得较为奔逸,晚年吸收华岩笔意,更加简逸灵活。《故土难忘》、《苏武牧羊》采用写实手法,意境凄凉,表现出他忧时伤国的感情。他的人物画也表现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社会阶级矛盾,《关河一望萧索》、《倒骑驴图》、《钟馗》等用象征手法,针对现实,讽刺时弊;《八仙祝寿图》则是通过夸张手法,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1878年《八仙祝寿图》十二幅屏 ,金泥地,工笔重彩,十分华丽,共画46仙人,上海美术馆藏。
1891年《东山丝竹图》。
1894年《松下闻箫图》 中国美术馆藏,《苏武牧羊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花鸟画
就任伯年的个人艺术造诣来看,花鸟画的本领比较高,若以当时画坛的情况而言,他的人物影响比较大,原因是当时画人物画家少,成就高者更少,象任伯年这样造诣,自然推至旁首。任伯年的花鸟画更富有创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钩骨,赋色肥厚,近老莲派。后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自成风格,且传统功力极深。他的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无论工笔写意,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无一不精。他的笔墨洒脱传神,色彩妍丽悦目。由于他注重观察,因此他笔下的花鸟,造型准确,曲尽其态;田园瓜豆,真实可爱,充满生机。他的传世作品较多,《野塘雨后》、《芭蕉绣球》等皆为名作,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1875年《翠鸟莲池图》哈佛东亚艺术博物馆。
1884年《九思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双钩没骨,水色石色结合。
1882年43岁2月《花卉册》12开 中国美术馆藏 自题:仿元人没骨法
1882年《把酒持螯图》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题有“酒酔菊黄蟹正肥”的雅俗共赏的诗句。
1889年《池畔窥鱼图》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画阳光下的黒猫,为晩年精品。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山水画
任伯年的山水画创作不多,常作为人物画背景,笔墨简逸自由。早年师法石涛,中年以后兼取明代沈周、丁云鹏、蓝瑛、并上追元代吴镇、王蒙、以纵肆、劲真的笔法见长。
1885年《人物山水册》、《雨打梨花深闭门》潇洒豪放的白描山水作品。
19世纪80年代是任伯年创作的鼎盛时期,创作题材上范围扩大了,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用隐晦的手段寄寓深情。90年代,数量很多,但从作品的思想性看似乎没有超出80年代,但艺术手法上则更加熟练,大胆、概括,特别是花鸟画,达到“炉火纯青”的佳境。
任伯年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于对比:动态的鸟对沈静的背景、繁密错综的花纹图饰对留白,或者直线对弧线。不同的色彩、甚至有色对无色、或对自由渲染,细密优美的线条对粗旷浓暗的色调等等,也有相同的效果。任氏笔下,明暗悬殊的色彩完美地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保留住对比惯有的节奏感和张力。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海派代表画家
近年来浙江美术界、收藏界有两件事,引发了圈内外人士对“海上画派”巨擘任伯年的浓厚兴趣。一件是萧山成立了任伯年艺术研究院;一件是任伯年的《华祝三多图》在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1.67亿元的高价,标志着任伯年的作品终于也进入了“亿元时代”。
海派艺术介绍
关于“海派”艺术的介绍,理论界的说法大致如下:中国绘画到了清末,以北京为中心的四王画派走向衰落。与此同时,上海的海派开始兴起。19世纪中叶,上海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的发展使上海出现了新的绘画市场,并吸引了江浙一带的画家,逐渐形成了“海派”画家群体。“海派”善于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相结合,又从古代金石艺术中吸取养分,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明清以来的大写意水墨画技巧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形成了雅俗共赏的新风格。 “海派”主要画家有前期的张熊、朱熊、任熊,人称“三熊”,任熊、任薰和任颐又合称“海上三任”(也有与任熊之子任预合称“四任”的),晚期则以吴昌硕为主要代表。另外,未定居上海的画家赵之谦和虚谷也被视为海派名家。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是“写实”通俗画风新传统的开拓者
任伯年是“写实”通俗画风新传统的开拓者。评价一位画家是否称得上画坛领袖,最重要的要看他是否引领一个时代的绘画风尚,能否代表一个时代的绘画高度。任伯年出生的那个年代,当时的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外国商人、地主富绅、官僚巨贾云集,商业繁荣,骤然成为江南最富庶繁荣的商业大都会,新兴的市民文化应运而生,与这种市民文化相适应、与市民阶层的欣赏口味及市场潮流相适应的“写实”通俗画风也应运而生。任伯年的绘画具有很强的通俗性,他的作品题材丰富,从神话传说人物到村野世俗人物,无一不是市民阶层所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他具有超强的写实能力,平时十分注重写生,据说为观察房上猫打架,竟翻窗匍匐瓦上,尾随其后,钩画速写。他的一流的写实能力,为他成为“写实”通俗画领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写实”与“通俗”,同样是解读整个“海上画派”的重要关键词。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与“海上画派”画家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任伯年与“海上画派”画家的关系都非常融洽,热情参加书画活动和公益事业,这也是他享有很高人气和地位的重要原因。任伯年初到上海时,流落在四马路夜市上摆摊卖画,得到了在上海画家中颇有地位的画家胡公寿的大力帮助,把他介绍给古香室经理胡铁梅,安顿好他的生活,并且极力在当时的钱业公会等团体为他推荐,把他引荐给银行家陶浚宣、大商人章敬夫、九华堂老板黄锦裳等经济界人物,帮他确立了在上海画坛的地位,两人一时得以并驾齐驱。任伯年与虚谷也过从甚密。任伯年对虚谷的人品、画品十分敬佩,曾为虚谷画过肖像,虚谷对任伯年出众的艺术才华同样十分欣赏。1896年任伯年病逝前,“一日谈笑间,索虚谷写照毕,自题诗于其上,末章有'今将拱手谢时辈,万里云山寻旧师’之句,不数月而卒。去留之际,似有先觉,年仅七十”。(《海上墨林》)虚谷闻知,失声痛哭。作挽联云:“笔无常法,别出新机,君艺称极也!天夺斯人,谁能继起,吾道其衰乎?”同一年,虚谷也追随好友而去。任伯年是对国家、社会、民众有着深切关怀意识和责任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反映现实生活、针砭时弊的内容。每逢有书画赈灾的活动,他必然是登高一呼的领头人物,从不以自己地位高、画价高而耍大牌拒绝参加。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在当时“海上画派”画家中润格是最高的
任伯年在当时“海上画派”画家中润格是最高的。他40岁不到,就已跻身于海上一流画家的行列,与元老级的张子祥、大名家胡公寿、杨伯润等比肩,而且颇具人气,向任伯年求画者有“户限欲折”。他当时每尺约3元大洋,而二流、三流书画家的润格仅几角到1元。他的《华祝三多图》采用全景式构图,画面几乎充实全图,仅在左上角露出一线天空,以大面积的实衬托小面积的虚,虚实结合,反差强烈,构思新颖,是其写实性画风的代表作品,且流传有序,拍出上亿价格应属情理之中。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主要作品
任伯年的传世作品极多,有《三友图》、《酸寒尉象》、《献瑞图》、《锺馗》、《承天夜游图》、 《野塘雨后》等。《关河萧索》就是他的人物画代表作之一。此图作于光绪乙酉 (公元1885年)六月,现收藏南京博物院。图中画一人一马在登山途中稍作休息。那人仰首向天上观望,几只大雁鸣叫着向远方飞去。而那匹肥硕的马好像很了解主人的心思,也跟着向远方观望。在图的右上方画家题写:“关河一望萧索”,作品所欲表现的意思,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表现出征之人,或久别家乡的人思念故土之情的;也有的人分析,这是画家有感於帝国主义的残酷入侵、国破家亡的现实,表现一种悲哀、孤寂之情;还有人认为是表现一个历史典故。不管哪种解释,内容中蕴含着一股苍凉之感,这种感受絶非凭空而发的,任伯年反覆画这个题材,是有所寓意的。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赏析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
伯年二十多年的绘画创作,留下了数以千计的遗作,是历史上少见的多产作家。最早的作品是同治四年作的,最晚的作品为光绪乙未年冬十月,去世的前一个月作的。重要作品如同治七年(1868)仿《陈小蓬斗梅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光绪三年(1877)作《五十六岁仲英写像》、《雀屏图》。光绪七年(1881)作《牡丹双鸡图》,收入日本《支那名画宝鉴》;《渔归图》,收入《陆氏藏画集》;仿《宣和芭蕉图》,收入《南画大成》。次年作《人物册》,收入《南画大成》。十一年(1885)作《壮心不已图》、《墨笔人物山水册》、为外祖赵德昌夫妇写像。
任伯年作品
任伯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