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将登陆五一档,张艺谋的“下一秒钟”献给了谍战片
从返璞归真到谍海浮沉,张艺谋的“下一秒钟”献给了谍战片。
这是一次“亘古弥新”的挑战。作为中国电影与世界同步的电影类型,谍战片的前身是“反特片”,曾代表着“工农兵文艺特征的叙事模板”;西风东渐,谍战片又把主旋律与商业元素有效融合,拥有强情节、快节奏、重奇观的独特美学色彩。
即将登陆五一档的《悬崖之上》,恰好是张艺谋的第一部谍战类电影。它集结了张译、于和伟、秦海璐、朱亚文、刘浩存、倪大红、李乃文、余皑磊、飞凡、雷佳音、沙溢等实力阵容,向谍战商业大片发起冲锋。而在此之前,华语圈能打的谍战片,似乎只有《风声》《听风者》寥寥数部而已。
那么,张艺谋的全新类型探索,将给谍战片哪些期待?
▍商业大片的“另类”回归
国内大牌电影导演中,要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往复“横跳”,唯张艺谋一人。
纵横影坛数十年,“国师”祭出作品不知凡几,但都可划归到商业类型片与艺术片两大类。《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表达出创作者浓烈的审美意趣;而《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城》等则代表着华语电影人对商业大制作的勇敢探索。
游走在两大领域的创作理念,甚至得到了张艺谋的官方“戳章”。《一秒钟》上映后,他面对媒体直言,“自己永远按照商业类型片与艺术片两大类'来回走’”。
既然是“来回走”,那么,若前作《一秒钟》是张艺谋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如今《悬崖之上》则是他对商业类型片的一次“马赛回旋”,一种“另类”回归。
说回归,是因为国产商业大片的时代,由张艺谋开启。21世纪初,《英雄》以14亿票房席卷全球,张艺谋正是开启国产电影新类型的擎旗手。人们惊讶的发现,在《卧虎藏龙》之后,《英雄》实现了大卡司、大制作、大特效的武侠尝试,东方视觉盛宴耳目一新。
而《悬崖之上》,从体量、卡司、制作、档期等多重指标看,都是一部标准的商业大片,标志着张艺谋对谍战类型的全新探索。
编剧全勇先加盟,《悬崖之上》与热播剧《悬崖》一脉相承,谍战自有题材热度与口碑光环。张译、于和伟、秦海璐、朱亚文、刘浩存、倪大红、李乃文、余皑磊、飞凡、雷佳音、沙溢等主演阵容十分惹眼,让《悬崖之上》在五一档充满竞争力。还有即将开启的三轮超前点映,折射出张艺谋对影片质量的强大信心。简而言之,“国师”创作力依旧火力全开,在《悬崖之上》里并未藏劲。
说“另类”,是因为在张艺谋的类型片创作谱系中,《悬崖之上》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全明星”制作。在此之前,《英雄》总投资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000万美元,也开启了《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城》的大制作、大明星、大投资模式。但《悬崖之上》从选角上,强化了《归来》《影》《一秒钟》等文艺片的演技至上,打破了对人气流量的依赖。
张译、于和伟、秦海璐等中生代中坚,或是演技在众多作品中得到锤炼,在国际电影大奖上受过认可;或是与张艺谋合作多次,台词功底与戏剧张力早已验证。从曝光的物料来看,《悬崖之上》不是传统的“伟光正”英雄赞歌,而是对隐蔽战线的群像展现。
显而易见,苏联特训、密潜东北的“乌特拉小队”,与狡黠残忍的敌人反复拉锯,增厚电影的叙事浓度,也给予实力派演员充足的发挥空间。
某种意义上,《悬崖之上》代表着张艺谋对商业类型片与艺术片的一次跨界融合。
▍谍战美学的边界探索
尽管尚未得见正片真容,但从《悬崖之上》公布的预告片、海报等物料中,我们仍可窥探张艺谋的个人意趣与独特表达。
美学风格的独树一帜,是《悬崖之上》带给观众视觉上的第一感受。从预告片来看,《悬崖之上》聚焦伪满时期的重重谍影。那时,哈尔滨有“远东国际谍都”之称,各大势力潜伏其中,情报人员甚至多达3000多人,暗战角力随时在上演。
谍战阴云笼罩下,白色恐怖与白雪皑皑的背景形成奇妙的呼应。《悬崖之上》中,白雪覆盖之下的黑色建筑中,潜藏着众多势力的明争暗斗,画面在冷冽中透出肃杀;加上街头巷尾的冷枪暗箭,尔虞我诈里的人性对决,都让影片在紧张刺激中透露出冷峻质感。
冷色调的运用,黑白对撞的呼应,让《悬崖之上》再次彰显出张艺谋对色彩的天然嗅觉。他在采访中强调:“这部影片我希望带给观众冷冽、冷峻和冷酷的观影感受,它将不同于我们看过的所有国产谍战电影。”
据透露,为了呈现林海雪原的真实状态,《悬崖之上》剧组全程在东北取景,其戏份均是在极寒环境中完成。因纬度高、日照时间短,剧组拍摄时甚至中午不停歇,只为抢下天黑之前的短暂拍摄时间。
可以说,作为一个电影时代的缔造者,张艺谋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美学世界。它是《英雄》的万箭齐发,是《长城》的人兽对决,是《影》的黑白极简,也可以是《悬崖之上》的林海雪原。
忠奸莫辨的谍战迷局,则是《悬崖之上》在类型创作上的又一创新。电影构建了这样一个叙事空间——“乌特拉小队”奉命潜入哈尔滨执行特殊任务,但任务尚未开始,风声已经走漏。小队陷入两难境地,是继续执行任务,还是向死亡屈服。谍影重重中,敌我不明、身份难辨,每一次试探、每一次较量、每一次冒险,都将以生命为代价。
这是张艺谋在《悬崖之上》构筑的全新“身份危机”,它甚至没有明确的反面角色,而是在真实身份/扮演身份的“我是谁”中,将观众导向了忠奸莫辨的身份迷思。这不仅赋予影片紧张曲折、悬念迭起的独特观感,也开创了国产谍战片的类型新篇。
要知道,市场对类型创新接受度非常高,《风声》“杀人游戏”、《秋喜》镜像式双主人公对决、《听风者》天才传奇模式等,都受到市场认可。而《悬崖之上》也有望跳出了民国怀旧意味,将观众构筑迥然不同的雪原舞台,让故事在“死局”中展开。
▍主题价值的鲜明致敬
从已曝光的物料看,《悬崖之上》依旧带有谍战类型创作的鲜明特点,在创作上追求刺激与奇观化的视觉效果。如张译在预告片中受到电刑——他袒胸露乳,面如枯槁,敌特分子将夹片缠绕其身。当闸道通电,张译全身筛糠,面露狰狞。这样的画面,实在是让人过目不忘。
来自刑讯逼供的残酷与猎奇,几乎是谍战片的标配。流传度最广的“名场面”之一,无疑是《风声》中,黄晓明饰演的武田,为了揪出“老鬼”,对李冰冰饰演的“李宁玉”所采取的“量刑”。对女性裸露身体进行羞辱,显然是践踏尊严、击穿心理防线的某种变态行径。
不过,《悬崖之上》的亮点并非猎奇。主题价值的鲜明回溯,才是影片在立意上最让人感动之处。
“共产党人”,是《悬崖之上》预告片的关键词,代表了影片鲜明的价值取向。张艺谋几乎用“开宗明义”的方式,向观众宣告,这部放在伪满洲国背景下的谍战片,要讲的依旧是理想与信仰。
这是对“谍战+”的主动纠偏。近年来,从《潜伏》出发,谍战剧累加家庭剧、年代剧甚至侦探剧的多元类型日渐增多,过于强调商业观赏性,让艺术创作走向孱弱与式微,偶像、时装、刑侦、伦理、爱情等元素肆意杂糅。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本带有鲜明价值意味的谍战类作品,其历史取向被大幅削弱,在艺术价值观上甚至走向了虚无。
而《悬崖之上》,强化共产党人光荣与梦想的坚守。在海报中,张艺谋便强调了对革命叙事的加码。如张译的人物海报,便向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致敬。“没有人生而英勇,所谓英雄,就是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选择”,如此宣言,正是对烽火年代无名英雄的倾情讴歌。
与此同时,《悬崖之上》也完成对“反特片”当代回溯的致敬。作为与全球同步进化的类型电影,谍战片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从意识形态的宣教与对抗,走向了商业类型化,也削弱了其价值引领。而《悬崖之上》强调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的“合流”,在保证商业制作水平的同时,更加强调电影的价值观。
这也是张艺谋贯穿其中的创作观——好的作品,要落于信仰的铸成,留下历史的脚印。即将上档五一假期的《悬崖之上》,或许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