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师:念与念之间 】
在禅宗观心这一法脉里,不讲层次、不讲境界、亦不讲达到有别于当下的超常意识状态;不去参公案、不去参话头;不去用数息、观息和随息改变当下的自然状态;也不追求打坐禅定的三昧境界。因为以上的修行方法,虽然能让你达到遍一切处的极高境界(我是一切,一切是我),也还是在意识境界,还有出入,还在意识之中,有微细惑的存在,还没跳出矛盾的双方,还在二元对立之中,自己的固有角度还没有被转化。
修行要达到的就是只管当下,活在当下。保持一颗平平常常的清净心,没有对立,不被自己的角度所束缚,从自己的固有角度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自由人。
古德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自性、空性,什么是清净心,他们说“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之间,又说“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这些都是在说我们现在所说的念与念“之间”、思维与思维“之间”或佛号与佛号“之间”。
就是这个“之间”,因为简单得无需人们意识冥想、无需任何造作,人们无法相信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真理,感到难以置信,所以佛说这是难信之法。不是“得”不到,是你不容易相信。
这个念与念“之间”,从没有生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没有次第、没有高低、没有对错、没有善恶,不是修来的、不是学来的、不是证得的、不是谁教的,“它”是本然存在的。我们只是回过头来认识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之间”,时时清净湛然地“照亮”着我们。谁知道这个“之间”就是清净心,谁就是明心,就有明确的修行方向了。谁达到这个“之间”的清净状态,谁就是见性,就能离开盲修瞎练的行列。
如能真的“契入”这个“之间”,很自然地自己成为这个“之间”的状态,你会觉得自己无始无终,无头无尾,你所想到的一切都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遍一切处。好像遍知一切又无一所知,这一切没有任何的人为,极为自然而然。虽是这种状态,又不废世间事,在世间人眼里你就是“正常人”,不会给人异样的感觉。你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亲和的力量,使人很想和你述说衷肠,不知不觉中,你成为你周围人的中心。你也不会因此而自高自大,也没有谁高谁低的认为,在你内心里一切都是平等的。在你的言谈中,随着他人的高低而高低,过后不留任何痕迹,心量宽广。会烦恼而无任何烦恼,会生气而无生气的理由,能发火而无发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