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Lyft亏钱上市,网约车“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导 读
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网约车都在本国经历了融资、烧钱到合并等困难阶段。当本国市场趋于饱和时,出海似乎成为新的圈钱大陆。
作者丨叶子
从不缺乏关注度的出行市场,再次被推向舆论高坛。
近日,优步(Uber)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申请,拟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如果按照此前媒体报道的筹资100亿美元、估值1000亿美元计算,这家被美股投资者翘首以待的网约车巨头,或许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IPO的企业。
而早前半个月前,美国第二大打车巨头Lyft率先一步上市,市值接近200亿美元。虽然股价一路下滑,11个交易日跌掉23.5%,但Lyft、Uber上市背后,不难看出资本市场对网约车市场潜力的依然看好。
与此同时,相对国外被资本催熟了的网约车市场,反观国内,一家独大的滴滴,上市始终悬而未决,而且连续多年亏损、从未盈利,靠着资本不断输血一路拼杀出一片繁荣的背后,安全、社会责任等一系列问题被高高挂起,上市之路愈加艰难。
盈利困境难自拔
在提交的IPO文件中,优步表示,2018年实现了9.97亿美元利润,主要来自于在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地销售部分业务。除了这些收益,加上其他项目,优步今年损失了18亿美元,2017年,净亏损总额达40亿美元。而对网约车而言,Uber未来盈利遥遥无期也早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
从优步目前的业务来看,其主要分为个人出行(包括共享乘车和新移动,即共享电动车和滑板车等服务)、外卖服务和货运服务。其中,个人出行是优步主要收入来源,2018年营收92亿美元,占全年113亿美元营收的81.4%;外卖服务营收规模尚小,但增速最快,去年营收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9%;货运业务2018年最后一个季度营收为1.25亿美元。
在北美市场,Uber与Lyft长期处于厮杀状态,虽然Uber市场规模高于Lyft,但后者的后来之势过猛,率先上市之举已然对Uber造成压力。此外,Uber的巨额亏损其实主要源于与Lyft竞争,在美国市场以及国际市场,Uber均投放了大笔金额以降低乘客用车价格,同时还向司机提供不菲奖励,烧去了大笔现金流。
而去年,除了保持传统打车业务外,多元化经营也造成Uber亏损。比如,Uber把送餐服务作为其核心业务,也在食品配送、摩托车等业务上大举投资。虽然尚未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送餐服务数据,但根据第三季度财报,Uber Eats贡献了17%的收入,而Uber还计划将外送业务扩张到美国超过70%的城市。
此外,Uber对未来出行的各种智能化形式都已经做好相应布局,譬如自动驾驶和飞行汽车的研发,不过这些早期投入与远期的回报也增加了Uber的开支。
在S-1文件中,Uber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交通运输和物流全平台公司,并陈述称,“从企业成立到现在,我们在美国市场和其它主要市场积累了很大亏损。我们预计经营费用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大幅增加,并且可能不会实现盈利。”虽然相对2017年,Uber亏损程度大幅收窄,这也是Uber以及投资者们乐见其成的利好消息,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改变其流血上市的事实。
不过,作为网约车市场的巨擘,亏钱到流血上市的绝不是优步一家。在北美,其主要竞争对手Lyft,半个月之前上市,估值为240亿美元,但交易第二天则跌破发行价,投资者们纷纷质疑其赚钱能力,而与优步相同的境况便是其同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再看国内,作为共享出行鼻祖的滴滴,即使先后收了优步中国和快的,也难以逃脱巨亏的煎熬。
三大巨头,滴滴最难
随着Lyft上市、Uber提交IPO,有关滴滴能不能上市的问题也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少人都在质疑,为何都处于亏钱状态,Uber和Lyft能却完成上市操作,滴滴始终路难行?
根据胡润发布的2018年大中华区独角兽数据显示,滴滴估值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第二大独角兽,然而迟迟未能上市。而早在其成立仅四年时,吞并最大的竞争对手Uber中国,而后一路扫荡,先后合并快的,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网约车平台,形成垄断态势,但兼并有利有弊。对一家独大的滴滴,资本定然迫使其尽快盈利,从而上市套现。
胡润2018年大中华区独角兽排行榜前10位
事实上,滴滴早在2018年就已经上市提上日程,只是遭遇的几起乘客遭遇恶性案件,被迫在路上暂停;不仅上市变得遥远,而且其576亿美元的市值也大幅下降。
有分析认为,滴滴未能成功上市的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其一,负面新闻缠身。2018年5月郑州空姐事件和8月温州乐清赵姓女孩事件,两起性质恶劣的社会安全事件,将滴滴推向舆论与道德的制高点,滴滴的存在甚至也开始备受质疑。还有网友戏称,每一次安全事故,滴滴的程维都在忙着一件事,便是不停道歉。
其二,亏钱!2018年,经历了两次女乘客被奸杀危机之后,滴滴境况愈发糟糕。9月,创始人程维发内部信,称滴滴自成立以来从未实现盈利,6年来累计亏损39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最新数据,2018年滴滴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仅上半年就亏损40亿,那么也就是说,截至2018年底,滴滴累计亏损额度已经超过450亿元。
同时,2018年滴滴在司机补贴方面投入共计113亿元。虽然对于上述数据,滴滴方面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积极出面辟谣,不过也没承认。
其三,多元化发展引发的蝴蝶效应。这或许也是网约车市场企业上市难或上市即破发的重要因素,即众多网约车平台不约而同地开始多元化发展,试图利用平台本身流量,通过共享单车、外卖或者无人驾驶等业务,想要从当前网约车市场混战中实现突围,但这些新业务烧钱更加猛烈,极有可能将现有业务拖入更深的补贴(烧钱)困境。
而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网约车企业还在积极备战海外市场,想当年UBer在中国开辟市场近三年,尽管业务不断增长,但仍然像个资金消耗的无底洞,深陷在与中国本土企业滴滴的恶性竞争中,每年在中国市场亏损都近10 亿美元。而这正是其在海外市场拓展找所面临的最大水土不服。
也有分析认为,滴滴2018年融资约500亿,却没有成为第一个上市的网约车平台,或许是在软银同时投资滴滴和Uber的那一刻起,其全球化的梦想就已被扼杀。
资料显示,2017年4月和12月,软银集团于两次加入滴滴,总投资额达80亿美元。按照当年滴滴估值约为576亿美元,软银持股比例为14.5%,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18年1月,软银又将80亿美元投资给Uber,获得了15%的股份。而通过Uber此次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当年(2016年8月)Uber将中国业务并给滴滴后,正式变成滴滴最大的外部股东,股权曾达到20%,目前其拥有滴滴出行15.4%的股权。
如此一来,软银和Uber在滴滴的合计持股量约为30%。随着Uber提交IPO申请,滴滴上市或将更难。如今,共享出行领域举步维艰的公司并不在少数,显然,Uber、lyft、滴滴三大巨头中,滴滴发展最不尽人意。
2018年滴滴融资历史
国际化的“伪命题”
海外市场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战地,对网约车也是如此。
提到网约车出海,Uber可以说是走在了全球网约车企业前面。2016年,Uber一度成功覆盖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0个城市,但自从2016年11月退出中国市场后,Uber海外扩张开始节节败退,先后退出丹麦、法国、俄罗斯、中国澳门等海外市场。
Uber海外拓展的做法相当的简单直接,每进驻一个新城市,都会建立一支熟谙当地市场的团队,业务扩张动作迅猛。但由于各国政策不一,无形中抬高了网约车准入门槛,使得Uber业务模式或多或少触碰了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政策红线。
然而,即便如此,Uber仍然未曾放弃海外市场争夺。上市前夕,今年3月底,Uber斥资31亿美元收购了共享出行初创公司Careem,后者在中东、非洲和南亚98个城市运营业务。收购Careem,一定程度上即代表了其对包括伊拉克、摩洛哥在内的14个海外新市场的扩张努力。
相对而言,在Uber的前车之鉴面前,滴滴更加偏爱通过股权投资进入其他海外市场。2018年前,通过投资美国Lyft、东南亚Grab、印度Ola、欧洲地区的Taxify以及聚焦中东的Careem,滴滴跟合作伙伴形成联盟关系进行海外探路;2018年开始,滴滴国际化策略更显大手笔。
2018年1月,收购巴西最大网约车公司99,在台湾地区落地出租车与顺风车两项业务;
2018年2月,正式落地中国香港;
2018年4月,在墨西哥首府托卢卡推出滴滴快车服务,这也是滴滴进入的首个亚洲以外的市场,目前,Uber占据墨西哥打车市场约80%份额;
2018年5月,滴滴在澳大利亚吉朗开始试运营;
2018年6月,进入澳大利亚墨尔本,并在10月30日,宣布正式将墨尔本定为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总部;
2018年7月,与软银成立合资公司,进入大阪出租车市场。不过,自8月的巨大舆论危机后,滴滴国际化步伐放缓。
中国市场是Uber出海惨败的主要标志,而当Uber已经从大多数海外市场退下来,滴滴却仍然在全球市场扩张。那么,网约车到底是不是一个适合国际化的生意?
事实上,不顾回报地海外化意味着深不见底的投入成本。目前,滴滴在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和澳大利亚与Uber竞争,并于2018年进行了大量投资,以获得或保持在拉丁美洲某些市场的地位。而Uber在其它海外市场也屡屡受挫。在俄罗斯,Uber最大竞争对手是俄罗斯搜索引擎公司Yandex旗下同类公司Yandex.Taxi。2017年7月,Uber退出俄罗斯,将其业务与Yandex合并。同样,在东南亚Uber的扩张也输给了Grab。
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网约车都在本国经历了融资、烧钱到合并等困难阶段。当本国市场趋于饱和时,出海似乎成为新的圈钱大陆,然而,政策性水土不服以及新一轮烧钱抢市场的比拼对任何一家网约车企业而言都将是另一场灾难性的生存战。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亏钱也要上市!
媒体合作:010-84464881
商务合作:010-84467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