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件古玉真伪之辨,你能看对几件?
古玉的仿古,最早从元朝就开始大规模流行,从而构成了我国玉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里将网上收集的部分古玉真假图放在这里,大家可以从真品古玉和仿品古玉的玉质、雕工、刀痕、沁色、形制等多方面加以区分和揣摩,从而提高对古玉的辨别分析能力。(左真右假)
▼真假红山玉龙对比图(一)
真品玉龙 红山文化 高26厘米
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遗址出土质呈碧绿色,造型似“C”字状。龙吻部前伸,闭口,鼻端平齐,钻出二圆鼻孔,眼外突,作细长柳叶形,边沿起棱,额和颚底阴刻斜网格纹,颈脊凸出后卷的长镴,镴内部浅凹,边沿斜磨,是红山文化玉器做工的特点之一。龙尾内卷,龙背部穿一孔,用于系绳悬挂。此为红山玉器的代表作品,是古玉中最早的龙形象。
仿红山文化玉龙 高19.3厘米
此龙时代原定为红山文化,玉质、造型与真品相仿,但仔细对比,可看出有数处不同:
1、整体形象上,仿品缺乏真品刚劲挺拔、浑圆饱满的气势。
2、细部刻划上,真品线条柔韧中见刚劲,头部起始顿挫、尾部收束有力,抑扬有致,流婉畅达,富有韵律变化,给人以无穷回味之感;仿品头、尾、镴部起收软而无力,精神状态不佳,刀法生硬,嘴部线条既不符生物结构,又虚拟出三条竖直线,尤显突兀,眼部边沿无棱线,变化不足。
3、表面玉质上,真品光润,绺斑自然;仿品则多有散布的蚀斑,细看颇不自然,有人工做作痕迹。
▼真假兽形玉玦对比图(二)
真品名称: 兽形玉玦
真品年代: 红山文化
真品尺寸: 高14厘米,宽10厘米
河北围场下伙房出土质呈鸡骨白色,略作“C”字形,兽头似猪首,以阴线勾勒出大圆眼、眼眶和吻部,宽耳上竖,身内卷,尾与头衔接,兽颈部钻一孔,可用于穿系。这种兽也有称之为猪龙的,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
仿红山文化兽形玉玦
现代 高13.8厘米,宽10厘米
此玦原定品名为龙胎,时代定为红山文化。玉质、形制稍与真品同,但不符处亦颇昭然:
1、造型上,真品兽身弯曲有力,圆肥饱满;仿品弯势乏力,躯身瘦赢。
2、刀法上,真品头部采用阴线刻划,回环自如,眼、鼻、耳交代清楚;仿品头部则用斜磨堆挤之法,面部结构含糊不清,且穿孔偏下,与常见者不同。
3、玉质上,真品受沁表面绺裂细张,润而有光;仿品班驳脱落,灰暗枯涩,表明质地不佳,且系有意为之。
▼真假兽形玉鸟对比图(三)
真品名称: 玉鸟
红山文化 高2.5厘米,宽4.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质青黄色,杂以赭红沁。琢一扁平形鸮,椭圆首,尖喙,宽尾,双翅展开作飞翔状。以阴线刻出羽纹,背面光素,有一对钻的牛鼻孔,可穿系。这类玉鸟在红山文化遗物中多有发现,除鸮形外,也有凤、鹰、燕等,均形体简练,或为尊奉的神鸟,或表祥瑞之义。
仿品名称: 仿红山文化玉鸟
现代 宽5.8厘米 宽7.5厘米
此鸟时代原定为红山文化。玉质淡黄色,局部有赭红沁。造型与真品略同,较有区别之处为:
1、整体上,真品羽翼开张自然,富有气势;仿品则显得拘谨、板滞。
2、细节上,真品以阴线勾划,且有钻孔供穿系;仿品羽翅则以阳纹表现,不类红山风格,且无穿孔。
3、玉质上,真品为红山常见;仿品色泽偏淡,且有饭糁,为一般红山玉料中少见。
▼真假兽形玉龟对比图(四)
真品名称: 玉龟
红山文化 长4.8厘米,宽2.8厘米
1973年辽宁阜新石戈乡台吉营子村出土质淡绿色,部分受灰黄沁。琢一龟形,头略如三角形,颈长伸,背椭圆,尾尖,四肢蜷伏,背面腹部中央出一竖脊,脊当中横里钻一孔。玉龟在史前良渚文化、江淮地区原始文化中都有发现,形制各不相同。这种玉龟具有鲜明的红山作风。
仿红山文化玉龟
现代 仿品尺寸: 长4.3厘米 玉器
此龟原定品名为鳖佩,时代定为红山文化。玉质赭黄中夹杂黑色,造型与真品略似,较大区别在于:
1、整体上,真品较窄长,形简而意存,似有活力;仿品较宽短,形简而意未到,缺乏活力。
2、技法上,真品结构清楚,刀工简拙苍劲,腹部穿孔,为早期特点;仿品结构不明,刀工僵硬呆板,且口部穿孔,与早期做工不符。
3、玉质上,真品采用红山常见之黄绿色玉,沁斑浮沉自然;仿品沁斑分布繁杂,不似自然形成。
▼真假兽形玉马蹄对比图(五)
真品名称: 玉马蹄形器
红山文化 高14厘米,上口径10厘米,下口径8厘米
辽宁建平采集质暗绿色,有灰白沁。呈椭圆筒状,上大下小,上口沿为斜坡状,下口沿平直,边有小孔,供穿系。整器磨制光滑。这种似马蹄的器物是红山文化的独有创作,或认为是束发器,或认为是护臂器,或认为与祭祀有关,尚无定论。
仿品名称: 仿红山文化玉马蹄形器
仿品年代: 现代 高16.8厘米
此器时代原定为红山文化。玉质、形制略同真品,但仍有不似之处。
1、整体上,真品外形线条十分流畅,圆弧得宜,刚柔相济,转折自然;仿品外形线条不够顺畅,稍欠力感,转折生硬。
2、玉质上,真品沁斑、磕缺处宛然一体,浑朴纯厚;仿品感觉过新,磕缺处尤其如此,无历久之气,无包浆,表明时代不会早。
▼真假兽形玉双联璧对比图(六)
真品名称: 玉双联璧
红山文化 高13厘米,宽8厘米
辽宁建平牛河梁墓葬出土青白色,间呈鸡骨白沁蚀。扁平状,如同二不规则璧上下相联,上小下大,皆穿一孔,器边沿斜磨似刃。这种双联或三联璧,亦为红山文化的特征。
仿红山文化玉双联璧
现代 高6.8厘米
此璧时代原定为红山文化,玉质褐黄色,形制与真品略同,但二者区别十分明显:
1、外形上,真品上下协调,左右对称,圆浑厚实;仿品上下左右不均衡,线条很不流畅,显得单薄轻飘。
2、钻孔上,真品系用管钻单面穿通,孔径圆正,呈喇叭形,孔内遗有螺旋痕,为早期工艺特点;仿品孔径不圆,且两面一致,无大小之别。
3、刀工上,真品二璧相联处,用斜磨之法,边沿两面削减,为红山玉器鲜明风格之一;仿品在这方面则全无体现。
▼真假兽面纹玉丫形器对比图(七)
真品名称: 兽面纹玉丫形器
红山文化 长15.2厘米,宽2.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质为暗绿色,局部有绺斑。体扁薄细长,好似“丫”字形,上部为一兽面,以阴线勾出眼、鼻,其双耳分开高耸,宽平嘴外凸,兽面以下皆琢以起伏凹凸的平行弦纹,底端钻一圆孔,可穿系。这种器物在红山文化发掘品中曾有出现,亦为红山玉器独特之类别,其用途尚不明了。
仿品名称: 仿红山文化兽面纹玉丫形器
现代 长17.8厘米
此器时代原定为红山文化。玉质青黄色,形与真品相似,但毕竟有所距离:
1、琢工上,真品兽面于平面上阴线刻出,宽嘴两端嘴角厚,中间薄,上下嘴唇呈一弧线,突现出兽面的狰狞,器身弦纹平直有力;仿品兽面有起突效果,嘴唇过厚,宽窄平齐无变化,器身弦纹劲健不足。
2、玉质上,真品的暗绿色泽为红山玉器中常见,淳朴厚实;仿品以黄色为主的色调在红山玉器中较少见,且无古朴之气。
▼真假兽形玉璧对比图(八)
真品名称: 玉璧
良渚文化 直径16.2厘米,孔径4.3厘米
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出土质呈青色,有条斑状灰白沁。扁平圆形,厚薄不匀,中有对钻圆孔,孔内遗有台阶痕。素面无纹,磨制较精。玉璧是古代的礼器。这种大型、厚实的光素玉璧在新石器时代多见。
仿品名称: 仿良渚文化玉璧
此璧品名、时代未见说明,玉质青色,满布灰黄沁。从形制、纹饰看,应系仿良渚玉璧:
1、纹饰上,真品光素无纹;仿品饰良渚文化的简化人面纹,但良渚玉璧上从未见饰人面纹,又仿品刻划粗劣,益见其伪。
2、琢工上,真品圆周规整,孔用双面钻;仿品圆周不畅,孔用单面钻,不具良渚特点。
3、玉质上,真品本色、沁色交织自然协调;仿品虽也颇有古旧之色,但细察仍觉轻浮。
▼真假兽形玉琮对比图(九)
真品名称: 玉琮
良渚文化 高5.4厘米,孔径4.6厘米
1978年江苏武进寺墩出土质碧绿色。矮方柱体,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心对钻一孔。器表分成两节,每节以四角为中线,各饰一组简化的人面纹,共八组。人面以两条凸起的横长棱象征羽冠,二圆圈表示眼睛,一短横棱代表鼻子。玉琮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器物,所刻人面或兽面,或人兽组合纹,为当时氏族社会人们崇拜的“神徽”。
仿品名称: 仿良渚文化玉琮
现代 孔径9.5厘米
此琮时代原定为良渚文化。玉质、造型颇类真品,但仔细观察,仍可发现其为仿作,不到之处在于:
1、细节上,真品射外周呈圆弧形,每组人面两侧相距较近,眼睛位于鼻上,细圆形;仿品射外周呈方角形,每组人两面侧相距较远,眼睛位于鼻旁,粗而不圆。
2、玉质上,真品绿色为良渚玉器多见,微有灰白沁,由内透外;仿品虽绿中泛白,但由外入内,失于浮泛,非自然所为。
▼真假兽形玉琮对比图(十)
真品名称: 玉琮
良渚文化 高10.8厘米,孔径5.2厘米
1982年江苏武进寺墩出土质青色,灰白沁。长方柱形,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心有对钻孔。表面分四节,每节以四角为中线,饰简化人面纹,共十六组,均以两条平行凸横棱象征羽冠,单圈代表眼,一条短凸横档表示鼻。玉琮系古代的礼器,盛行于新石器时代,延续至三代。
仿品名称: 仿良渚文化玉琮
现代 高19厘米,宽9.85厘米
此琮原定品名为驵琮,时代定为汉代。玉质青绿,遍布赭红沁。从制作风格考察,当为清代的仿品:
1、形制上,真品射外周方中带圆,每组人面纹上下分隔紧凑;仿品射外周呈圆形,每组纹饰上下分隔疏松。
2、纹饰上,真品为简化人面纹;仿品为由云纹组成的兽面纹,旁饰八卦纹,这在清代玉器上多见。
3、玉质上,真品沁色有千年之态;仿品给人沁色太新,且有意造作之感。
▼真假兽形玉半圆形饰对比图(十一)
真品名称: 玉半圆形饰
真品年代: 良渚文化
真品尺寸: 高3.5厘米,宽5.8厘米
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出土质浅青色,有深绿色斑点。半圆形,正面微弧凸,背面内凹,边缘略薄。浅浮雕兽面纹,双圈眼,椭圆形眼睑,眉心刻卷云纹,宽鼻阔嘴,头有尖顶和弧形边框象征的羽冠。背面钻三对牛鼻孔,用于穿缀。
仿品名称: 仿良渚文化玉半圆形饰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高5.5厘米,宽9厘米
此饰原定品名为兽面纹半圆形器,时代定为良渚文化。玉质灰白色,带黄斑点。造型与真品相仿佛,相异处如下:
1、琢工上,真品外形饱满,纹饰线条刚柔相济,肯定有力;仿品外形起伏不畅,纹饰线条模棱两可,浮雕层次感不强。
2、玉质上,真品灰白沁如雾笼纱罩,自然天成;仿品沁色生硬板结,太过鲜明。
▼真假兽形玉觿对比图(十二)
真品名称: 玉觿
良渚文化长6厘米,最宽1.2厘米
1977年江苏吴县张陵山5号墓出土质呈淡绿色,表面灰黄沁。扁平形,作兽牙、兽角状。以透雕技法琢出似一侧面戴冠人像,作风朴拙。觿是上古时期人们结绳记事时的解结工具,后逐步演变成一种随身佩挂的象征器,《礼记》:“子事父母,左佩小觿,右佩大觿。”刘向《说苑》:“能治烦决乱者佩觿。”此件是现所见到的最早玉觿,也是迄今史前之独一作品。
仿品名称: 仿良渚文化玉觿
现代长9.7厘米
此觿时代原定为良渚文化。玉质赭红色,间杂黑色。器形接近真品,但显著不同之处为:
1、整体上,真品略如弯月形,刀工朴拙有力;仿品则平直不弯,刀工缺乏刚质感。
2、细节上,真品略似人形,无具体五官;仿品人形则刻出五官中的眼、鼻、口,此种做法不见于这一时期的出土物中。
3、玉质上,真品呈自然受沁的灰黄色状;仿品色泽浓重,无历千年之态。
▼真假兽面纹玉圭对比图(十三)
真品名称: 兽面纹玉圭
龙山文化 长17.8厘米,宽4.6厘米
1969年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质呈墨绿色,局部有白色斑和乳白色浸蚀。扁平体,中部断接。上端平直,下端单面刃,磨制光滑。上部两面均阴线琢一兽面纹,头戴“介”字形冠,兽面以两眼为中心,用旋转的曲线环绕其展开,形象狰狞。此类兽面纹玉圭为龙山文化所独有。
仿品名称: 仿龙山文化兽面纹玉圭 长14.6厘米,宽5.3厘米
此圭时代原定为龙山文化。玉质墨绿色,大部灰白沁。造型与真品近似,当系直接仿制,琢工较好。但二者仍有区别:
1、外形上,真品窄长,线条肯定挺拔;仿品宽短,线条迟疑不畅。
2、技法上,真品兽面纹阴线刚硬古朴,富有原始工艺特点;仿品阴线微带隐起,线条过于柔畅滑利,具现代工艺特点。
3、玉质上,真品灰暗沉着,有久远之气;仿品虽经做旧,灰白沁仍然跳眼,有过新之感。
▼真假四孔玉刀对比图(十四)
真品名称: 四孔玉刀
龙山文化长48厘米,宽13厘米
1969年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质呈青绿色,周身有褐色沁。长方形,双面刃,磨制光滑。单面钻有四孔,三孔近刀背处,一孔位于尾端中部。4多孔玉刀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般不作实用,而是礼仪用器。
仿品名称: 仿龙山文化四孔玉刀 长29厘米,宽8厘米
此刀原定品名为玉笏,时代未标。玉质土黄色,局部有赭红沁。从形制看,应仿龙山文化,与真品不同之处在于:
1、外形上,真品前宽后窄,边线劲利;仿品前窄后宽,边线不挺。
2、玉质上,真品沁色由里发散,细裂如冰纹;仿品沁色附著于表面,系人为短时强力而成。
▼真假玉三牙璧对比图(十五)
真品名称: 玉三牙璧
龙山文化直径8厘米
1978年山东藤县里庄出土质呈浅灰色,扁平状,中部钻一大孔,外缘等距突出三个大牙,方向、形状一致,各大牙之间又等距琢出四组小锯齿形牙,每三小齿为一组。这种三牙璧是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大汶口文化亦偶有发现,以前称之为璇玑,认为是天文观测仪器。现一般认为是一种异形璧,或谓之戚璧,供装饰之用。
仿品名称: 仿龙山文化玉三牙璧 直径7.5厘米
此璧原定品名为璇玑(戚璧),时代定为西汉。但从出土资料来看,此种牙璧一般多为史前器。玉质褐色,造型与真品类似,但细察之,仍有相异之处:
1、外形上,真品外圈如用虚拟线加以连接,可形成一整圆,这是早期同类器物的做法,因为它是在圆环形器基础上再琢出齿牙的;而仿品则不能。
2、齿牙上,真品三大牙之间各有四组小齿牙,每组有三小齿,每组、每齿均对称,排列规则,齿口锐利;仿品三大牙之间只一组三齿,且齿口圆钝。
3、玉质上,真品质朴色杂,有历久之气;仿品色泽一致,多有蚀斑,不似自然形成。
▼真假虎面玉饰对比图(十六)
真品名称: 虎面玉饰
真品年代: 石家河文化尺寸不详
1989年湖北荆州天门出土质青绿色,表面受灰白沁。圆雕,作一虎面形,阴刻单圈眼,长眉,宽鼻,两耳半凹,内各钻一小孔,面部中间起脊。这种造型的虎面传世品时有所见,以前多断为三代,现知为石家河文化所特有,为其代表性器物之一。
仿品名称: 仿石家河文化虎面玉饰 宽2.4厘米
此虎面时代原定为西周。玉质青色,大部分有褐色沁。仿品形貌略同真品,细微差别在于:
1、局部上,真品双目较平,眉弓较窄,耳内穿孔较小,面中部有突脊;仿品双目突出,眉弓较宽,耳内穿孔较大,面中部无突脊。
2、玉质上,真品沁色似鸡骨白,原色与沁色交互融合;仿品原青色缺乏旧气,沁色过艳,二者分界明显,颇不协调。
▼真假玉马对比图(十七)
真品名称: 玉马
商代长6.3厘米,高2.9厘米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质青白,微有沁蚀。扁平体,作一马行走状,俯首,“臣”字形眼,张口,竖耳,琢出颈部鬃毛,足肢粗短,长尾下垂,尾末磨成斜刃,马耳后穿一孔,可穿系。这种玉马在商代十分少见,也是玉器中最早的马形象。
仿品名称: 现代仿商代玉马 长4.4厘米
此马原定品名为立姿马佩,时代定为殷商。玉质褐黄,微有沁斑,造型明显仿真品,但技艺拙劣:
1、整体上,真品体态匀称,比例合度,头、足、尾支撑有力;仿品头重脚轻,比例失调,腿足肥硕无力。
2、玉质上,真品纯净,沁蚀深浅自然;仿品杂浑,沁色做作。
▼真假兽形玉兔对比图(十八)
真品名称: 玉兔
商代长10厘米,高5.8厘米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质呈黄褐色,扁平体,作一奔兔之形。首略昂,双圈大眼,张口露舌,鼻翼系刻出,长耳后竖,肥躯翘尾,足前屈,爪、趾毕露。前足处钻一孔,可用于穿系佩挂。玉兔始见于殷商,商周时较为流行。
仿品名称: 仿商代玉兔 长6厘米
此兔时代原定为殷商。玉质白色,局部有褐红沁。姿态略似真品,区别在于:
1、整体上,真品动感强烈,富有神韵;仿品似动非动,且前、后肢的结构、比例均不协调。
2、细节上,真品鼻、舌、耳纹皆有表现;仿品则无,且无穿孔,与商代动物佩饰多有穿孔的特点不符。
3、玉质上,真品采用商代常见之浅黄玉,光泽不甚强;仿品则用当时较少见之白色玉料,且沁色浓艳,有新染迹象。
▼真假玉鹦鹉对比图(十九)
真品名称: 玉鹦鹉
商代高7.8厘米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质呈青绿色,部分有綹斑。作鹦鹉造型,扁平体两面皆阴线双勾,饰纹相同,勾喙,“臣”字形目,锯齿形长冠后垂,翅上卷,以云纹装饰,足直立,短尾内勾。足底端下出榫,穿一孔,可供插嵌固定。这种鹦鹉形象在商代晚期较为常见。
仿品名称: 现代仿商代玉鹦鹉
仿品尺寸: 高6.5厘米
此器时代原定为殷商。玉质白色,局部有褐黄色沁斑,形制接近真品,但仿造痕迹明显:
1、整体上,真品稳重平衡,结构清晰;仿品重心不稳,冠、足、尾等处交代不清。
2、琢工上,真品线条有序,方圆得宜;仿品线条粗糙,且穿孔位置不当。
3、玉质上,真品采用商代多见之暗青色料;仿品则用一新白料,人工沁斑突兀鲜明。
▼真假玉人对比图(二十)
真品名称: 玉人
真品年代: 商代
真品尺寸: 长10.2厘米,宽3.5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质白色,局部褐色沁。作一侧身人形,两面饰纹相同,“臣”字形眼,长鼻,云形耳,头戴高冠,冠缘出对称性齿牙,臂上弯,置于胸前,足蹲踞。底端有榫,股端穿一孔。全器以商代典型的阴勾双线刀法琢刻。这种侧身人像在商代较为多见。
仿品名称: 仿商代玉人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长6.7厘米此玉人原定品名为蹲跪人璜形佩,时代定为殷商。玉质淡黄,局部褐黑色,造型略似真品,但做工漏洞颇多:
1、细部上,真品各部位置比例得当;仿品结构不明,且冠的齿牙无序,又无冠后部,耳部仅以单阴线刻出,足底端交代含糊,穿孔位置也不当。
2、技法上,真品为双线阴刻,线条规矩谨严;仿品多为单线阴刻,线条粗糙松散。
3、玉质上,真品古朴沉着;仿品成色较新,且沁色浓艳,分布较有规律,显非自然因素造成。
▼真假玉燕雏比图(二十一)
真品名称: 玉燕雏
商代长7.3厘米,高3.3厘米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质呈乳白色,间有褐色绺斑。圆雕一待哺之燕雏,仰首,圆眼,尖喙,敛翅,上饰双线阴刻之翎纹,首、颈饰单线阴刻之羽毛纹,背饰竹节纹,胸下琢出长方形两足。颈下有上下对钻的牛鼻孔,供穿系。这种燕雏形象在玉器中较为少见。
仿品名称: 现代仿商代玉燕雏
仿长4.3厘米
此燕雏原定品名为雁雏,时代定为殷商。玉质褐红色,间有沁斑。造型与真品大同,但仿技欠到:
1、整体上,真品宽窄匀称合度;仿品笨拙,形体不合法度。
2、技法上,真品翅身用商代典型的双线阴刻法,线条规谨流畅;仿品则用单线阴刻,线条滞涩,翎纹无章法,颈部钻孔位置不当。
3、玉质上,真品温润莹洁,色沁浅淡;仿品有如熟坑,但不如自然包浆纯厚润泽。
▼真假玉鳖对比图(二十二)
真品名称: 玉鳖
商代长4厘米
1975年河南安阳小屯11号房出土圆雕一鳖,背部质呈黑色,头、颈、腹、爪皆呈灰白色,琢出双眼、爪趾。腹部右上方有上下对钻的牛鼻孔,供穿系佩戴。玉鳖在古玉中数量不多,这种利用玉材不同色泽加以设计的巧色工艺最早即萌生于商代。
仿品名称: 仿商代玉鳖
长5.7厘米
此鳖时代原定为殷商。玉质褐黑色,有沁斑。外形略如真品,但数处有异:
1、整体上,真品头、爪等处欲缩未缩,活泼有致,神态逼真;仿品则僵硬呆板,缺乏生机。
2、玉质上,真品莹润略透;仿品干枯板结,表面染旧痕迹过重。
▼真假玉兽面对比图(二十三)
真品名称: 玉兽面
商代 长、宽各3.1厘米
1975年河南安阳小屯11号房出土质呈绿色,间杂灰白沁。扁平体,以阴勾双线刻“臣”字形眼,卷云形鼻,头顶双角上竖,双角之间饰席纹。眉心处穿一孔,用于佩系。背面光素。这种玉兽面商代特色鲜明。
仿品名称: 仿商代玉兽面
长5.5厘米,宽4厘米
此兽面原定品名为饕餮兽面纹器饰,时代定为商代。玉质黄色,大部有赭红沁。造型大体如同真品,失误处为:
1、整体上,真品脸部宽狭适度,构图紧凑;仿品脸部过宽,结构松散。
2、细部上,真品眼神有力,双角张扬;仿品大眼失神,两耳突兀,双角呆板。
3、玉质上,真品绿色为商代多见,灰白沁分布自然;仿品玉色不类商代,赭红沁看似深浅有序,但浮于表面,未深入肌理。
▼真假玉人对比图(二十四)
真品名称: 裸体玉人
真品年代: 商代
真品尺寸: 高12.5厘米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质呈淡绿色,局部褐色沁。作裸体站立状,一面为男性,椭圆脸,宽长眉,双目微突,宽鼻,大嘴,大耳,头上梳两个角状发髻,耸肩,双手置放胯间;双膝略内弯,身上以双勾阴线琢出各部肌肉、关节。脚下有一短榫,可供插嵌,另一面为女性,形象近似男性。这种阴阳人形象仅此一见,可能含有某种巫术上的意义。
仿品名称: 仿商代裸体玉人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宽6.2厘米
此玉人原定品名为人形柄饰器,时代定为殷商。玉质淡绿色,间有褐色沁。造型明显仿真品,二者不似处:
1、整体上,真品体态适度,身短腿长;仿品体态过于夸张,缩颈耸肩,身与腿长短接。
2、细节上,真品五官、发髻、手足等刻划清晰;仿品则模糊含混,似是而非。
3、琢工上,真品为商代典型的双勾阴线;仿品则为单阴线,与商代技法不相符合。
▼真假双龙首玉璜比图(二十五)
真品名称: 双龙首玉璜
真品年代: 西周
真品尺寸: 长11.1厘米,宽3.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青白玉,扁平体,两面饰纹相同。两端各琢一龙首,龙“臣”字形眼,眼梢长弯,角后仰,屈体,身饰鳞形纹。龙头顶处各钻一孔,用于穿系。风格与出土同类器一致。玉璜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此类双龙首玉璜流行于西周中晚期,一般作为成组串饰中的组件。
仿品名称: 仿西周双龙首玉璜
此璜时代原定为西周。玉质青灰色。形制、纹饰与真品略相一致,不到位处是:
1、纹饰上,真品“臣”字形眼、仰角、鳞纹都是西周的标准刻法,结构有序;而仿品却全然不似,结构不清。
2、琢工上,真品线条中运用斜刀技法明显,系西周典型刀法,委婉流畅;仿品仅为并列阴线,粗细均匀,运刀滞拙。
▼真假玉人对比图(二十六)
真品名称: 玉人
真品年代: 西周
真品尺寸: 高7.9厘米,宽1.1厘米
1972年甘肃白草坡2号墓出土质呈浅黄色,圆雕一站立人,头戴歧角高冠,长扁脸,宽额,橄榄形大眼,阔鼻,闭嘴。身著袍服,上下各有四道阴刻线,于背面中部交*,似作被捆绑状。下部作尖锥形,不露足。颈下有一小穿孔。这种形象的玉人仅见于西周。
仿品名称: 仿西周玉人
此玉人原定品名为人形玉管,时代定为西周。玉质、造型近似真品,然而,不同处还是较明显的:
1、外形上,真品脸部、冠饰、衣饰均具西周特征,与出土其他同代玉人风格一致;仿品脸部五官则似现代人物形象,衣饰加三角形网格纹,应为战国服饰特点,而不见于西周人物服饰上。
2、琢工上,真品比例合度,交代清楚,线条朴拙有力,具早期特色;仿品结构含混不清,且线条细软。
3、玉质上,真品沁蚀自然和谐,浑然一体;仿品斑驳混杂,给人感觉很不舒服。
▼真假玉龙凤人物比图(二十七)
真品名称: 玉龙凤人物饰
真品年代: 西周
真品尺寸: 高6.8厘米,宽2.4厘米
1984年陕西长安张家坡157号墓出土质呈青绿色。透雕人兽复合纹,共有三龙一凤和二人。一大人粗眉深目,云形耳,头梳螺形髻,长发后披,头后又有一类似相背的小人,二人身躯中部均蟠曲一龙。大人腿前屈,足为凤鸟头形,臀后处蟠曲一卷尾龙。正背纹饰相同。大人发际处有一穿孔,可用于佩系。这种人兽复合玉佩在西周十分流行,为其特色之一。
仿品名称: 仿西周玉龙凤人物饰高6.3厘米
此饰原定品名为玉人佩,时代定为近代仿古。玉质褐色。形制仿西周同类器,与真品风格略似,差失处在于:
1、整体上,真品虽结构繁复,但错落有致,交代清楚;仿品多处结构杂乱,交代不清,如前翘的人腿足、方角的龙额等,均与真品不合。
2、琢工上,真品纹饰均为西周典型的斜刀技法,婉转流畅;仿品则全为细单阴线,刻划柔弱无力。
3、玉质上,真品为西周常见用材;仿品明显采用染色手法进行了处理。
▼真假玉鸟对比图(二十八)
真品名称: 玉鸟
真品年代: 西周
真品尺寸: 高3.8厘米,长7.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质呈暗绿色,大部灰白沁。扁平体,两面纹饰相同。鸟单圈眼,勾喙,角后仰,翅上扬,足前屈,尾后垂分。胸部钻一孔,供佩系。造型特点与出土同类器相近。此类玉鸟在商末周初较为常见。
仿品名称: 仿西周玉鸟
仿品年代: 现代仿品尺寸: 高2.8厘米 长5.4厘米
此品原定品名为鸟纹珮,为西周早期。玉质赭红色。造型与真品略同,所异处:
1、整体上,真品结构清楚,富有精神状态;仿品结构尤其是角、翅、尾杂乱,形似而无神。
2、琢工上,真品线条劲健有力;仿品线条飘忽软弱。
3、玉质上,真品沁色中隐约泛出本色,旧气十足;仿品沁色鲜艳,为新做无疑。
▼真假玉璜对比图(二十九)
真品名称: 玉璜
真品年代: 春秋
真品尺寸: 长11.5厘米
1988年山西太原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质呈深青色,局部有赭色沁,略透明。扁平体,半环状,正背纹饰相同。两端各琢一龙首,龙口微张。器身用两条凹槽将之分为三区,两端区域边缘出齿脊,通体浮雕繁密的蟠虺纹。中部上端穿一孔,供佩系。此类玉璜流行于春秋晚期,是成组玉佩中的组件。
仿品名称: 仿春秋玉璜
仿品年代: 现代
此璜原定品名、时代不见说明。玉质灰白色。从形制、纹饰看,为仿春秋时期玉器,但与真品仍有不同:
1、外形上,真品周边之齿脊均与纹饰相关;仿品齿脊与纹饰全无关连,与结构不符。
2、纹饰上,真品蟠虺纹扭曲变化,灵巧有致;仿品呆滞死板,缺少变化。
▼真假玉长条齿边形饰对比图(三十)
真品名称: 玉长条齿边形饰
真品年代: 春秋
真品尺寸: 长10.6厘米,宽2.5厘米
1986年江苏吴县严山出土质呈灰黄色,间有暗绿色斑点。扁平体,周边琢出对称的齿脊,两面均琢变形蟠虺纹组成的龙首纹。器上端钻一小孔,中心有通心穿,可穿系。这种饰件在春秋时期相当流行,为特色品种之一。
仿品名称: 仿春秋玉长条齿边形饰
此饰原定品名为条状玉饰,时代定为春秋。玉质灰白,大部朱砂痕。玉质灰白,大部朱砂痕。形制与真品略同,雕琢较工。二者相异处有:
1、纹饰上,真品繁密的蟠虺纹各组成许多龙首纹,布局有序,章法井然;仿品浮雕蟠虺纹,布局杂乱无章,不见组成龙首形象,不合规律。
2、玉质上,真品灰黄色沁为春秋出土器中多见;仿品黑白相同,且有朱砂沁,在春秋玉器中少见。
▼真假兽面纹玉饰比图(三十一)
真品名称: 兽面纹玉饰
真品年代: 春秋
真品尺寸: 长7.1厘米,宽7.5厘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1号楚墓出土玉质受沁呈鸡骨白色。扁平状,略成正方,上宽下窄,似倒梯形,四边有高低起伏的脊牙。正面中下部琢一兽面纹,大眼、宽鼻,眉上弯。兽面两侧饰以三组两两对称的变形龙首纹。背面光素无纹。器中端上下各钻一小孔,可用于嵌固于它物上。这种兽面玉饰十分细密精致,在春秋晚期颇不多见。
仿品名称: 仿春秋兽面纹玉饰
此玉饰原定品名为兽面纹佩,时代定为战国。根据出土资料,这类器物在战国墓中尚未得见,且从装饰纹样考察,类似的兽面和龙首纹为典型的春秋风格。玉质鸡骨白间象牙黄,图案大体同真品,但雕琢水平相差甚远:
1、纹饰上,真品兽面、龙首五官结构等紧密谨严,清晰可辨;仿品则松散无序,兽面鼻翼不具东周下卷的特征,龙首形象则不可识别,其他附生纹饰不知表现为何物,又多以卷云纹笼而覆之。
2、刻工上,真品刀法流转,面面俱到,一丝不苟;仿品线条粗疏简率,潦草不当。
▼真假玉环对比图(三十二)
真品名称: 玉环
真品年代: 战国
真品尺寸: 直径6.9厘米
1990年河南淅川徐家岭出土质呈灰白色。扁圆体,孔大边薄,内外周边饰弦纹,当中浮雕繁密的蟠虺纹,正背纹饰相同。此类蟠虺纹玉环在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十分流行,是当时成组玉佩的部件之一。
仿品名称: 仿战国玉环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直径7.1厘米
此环原定品名为龙纹瑗,时代定为春秋。玉质淡黄色,大半有赭红褐沁。造型风格与真品相近,不同处有:
1、纹饰上,真品布局两两对称,排列有致,而又不失变化;仿品虽有四组首对首的龙首纹,但刻划失真,且僵硬死板。
2、玉质上,真品色沁古朴自然,无浮躁之气;仿品色沁过于鲜明,一望可知非天然而成。
▼真假玉璜对比图(三十三)
真品名称: 玉璜
真品年代: 战国
真品尺寸: 长17.5厘米,宽3厘米
1977年安徽长丰杨公2号墓出土质呈青色。扁平体,弧形,两面饰纹相同。两端各琢一龙首,中间连体。龙滴水形眼,张口露齿,叶形耳后伏,躯体浮雕细密的勾连云纹,首、躯之间以S形绳索分隔。器中部上端有一小穿孔,可佩系。这种玉璜是战国盛行的品种,多作为成组玉佩中的组件之一。
仿品名称: 仿战国玉璜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尺寸不详
此璜时代原定为战国。玉质土黄色。形制与真品风格接近,琢刻较工,宜细加分辨:
1、纹饰上,真品滴水眼饱满有神,额角尖锐,躯中勾连云纹排列有序,为战国典型纹样;仿品眼小无神,额角圆弧,躯中双身兽面纹在战国玉璜中不见,器之上下附加透雕装饰不伦不类,与整器不合,且器中部无穿孔供佩系。
2、玉质上,真品细润有光,沁色变化深沉;仿品满身土黄沁色在出土器中少见,浮浅单薄。
▼真假龙形玉佩对比图(三十四)
真品名称: 龙形玉佩
真品年代: 战国
真品尺寸: 高11.5厘米,长21.4厘米
1977年安徽长丰杨公墓葬出土质呈黄色,部分受沁作褐色。扁平状,两面纹饰一致。透雕出一回首张口的龙形,龙躯略作“W”形,上浮雕战国流行的谷纹,躯外有足爪、一凤鸟首及附加装饰。龙尾呈凤鸟首,亦为时代特点。龙躯腰部穿一孔,供悬系佩挂。此龙造型、装饰皆为典型的战国风格。
仿品名称: 仿战国龙形玉佩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高8厘米,长13.5厘米
此器原定品名为S龙凤纹佩,时代定为战国。玉质黄色,部分有黑漆古沁,造型略同于真品,差失处为:
1、整体上,真品于规范中见出变化,龙体富有动感,似在腾跃,表现出战国时代特征;仿品僵硬板滞,龙如处静止状态。
2、细部上,真品谷纹饱满,排列整齐,回旋有力,龙躯宽窄合度;仿品谷纹扁平松散,且不规整,龙躯宽窄不谐,腰部无供穿系之钻孔,此为一大疏漏。
3、玉质上,真品沁色较有层次,微有透润感;仿品沁色浓重,深透,无过渡层次,显系人为染作。
▼真假龙凤纹玉佩对比图(三十五)
真品名称: 龙凤纹玉佩
真品年代: 战国
真品尺寸: 宽15.4厘米,高6.8厘米
1977年安徽长丰杨公墓葬出土青玉,间有褐色沁。扁平体,两面纹饰相同。略作璜形,两端为对称的龙首(一龙首断缺),弯颈曲腰,身躯连成一体,上琢排列规整的勾连云纹。腰部以下透雕二对称相背的凤鸟纹,长冠卷尾,挺胸直立。龙躯中部上端穿一孔供佩系悬挂,二龙腹亦各有一孔,可下系其他玉佩。可见其是组佩中的组件。此佩构思奇巧,琢刻完美,是战国玉器的珍品。
仿品名称: 仿战国龙凤纹玉佩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尺寸不详
此佩原定品名为龙凤云纹璜,时代定为汉代。但龙、凤造型及勾连云纹则为战国的典型特征。玉质灰黄中夹红褐色,形制与真品基本相像,辨别依据如下:
1、整体上,真品龙、凤姿态矫健,圆目凸显,口大张,动感强烈,极富气势;仿品萎靡僵硬,如静止状态,比例不谐调。
2、形象上,真品龙躯宽窄有序,凤躯灵巧自如;仿品龙躯变化较小,凤躯转折生硬,又生造出双凤倚一扭丝环。
3、玉质上,真品浑朴自然,无矫揉之气;仿品杂色纷陈,极不悦目,人工做色明显。
▼真假舞女玉佩对比图(三十六)
真品名称: 舞女玉佩
真品年代: 战国
真品尺寸: 高约7厘米
传河南洛阳金村出土,质呈青色,灰白色沁。透雕并列二舞女正背形象,半月形髻,两鬓垂发,细眉大眼,长鼻小嘴,著曲裾交领深衣,一手置于腹前,一手甩袖过顶,二袖端相连,正作翩翩起舞状。此种舞女玉佩流行于战国、两汉,但多为单舞女形象,双舞女少见,是当时乐舞盛兴的写照。
仿品名称: 仿战国舞女玉佩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高5.4厘米
此佩原定品名为双舞人佩,时代定为战国。玉质、造型系仿真品,但二者高下截然分明:
1、整体上,真品比例和谐,劲健有力,风姿绰约;仿品重心不稳,软弱呆板,有形无神。
2、细节上,真品五官、发髻、衣领、衣袖均刻划工整、细致、结构谨严;仿品则松散粗糙,结构杂乱。
3、玉质上,真品本色与沁色浑然一体,层次感强;仿品沁色过重,层次单一。
▼真假龙凤纹玉套环对比图(三十七)
真品名称: 龙凤纹玉套环
真品年代: 西汉
真品尺寸: 直径10.6厘米
1983年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赵眛墓出土质呈青色,表面微受沁。扁圆状,由内外二圆环套连而成,内环上阴线饰七组双S交*纹,外环上饰弦纹、竹节纹。内环透雕一张口露牙、弯颈曲腰卷尾之龙形,与外环一回首张口、高冠长尾、立于龙足之上的凤鸟正相呼应。龙凤姿态优美,动感强烈,具有战国遗风,整器显得玲珑剔透。这种工艺精湛的玉套环在审美艺术上亦具很高价值。
仿品名称: 仿西汉龙凤纹玉套环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直径12.8厘米
此环时代原定为战国晚期。据出土可知,同类器物目前最早不过汉代。玉质黄色,局部有赭红沁。风格类似真品,相异处为:
1、线条上,真品刀法纤细劲挺,流畅婉转似水;仿品刀法粗疏生硬,迟疑滞涩。
2、细节上,仿器将真品内环上的双S纹改为云纹,是无所依凭的生造。
3、玉质上,真品入土久远,浮翳隐现;仿品旧气不足,沁色鲜明,人为之迹可察。
▼真假龙凤纹玉佩对比图(三十八)
真品名称: 龙凤纹玉佩
真品年代: 西汉
真品尺寸: 长12厘米
1977年江苏扬州邗江墓葬出土质白色。扁平状,主体似璜形,两端各为一回顾之龙首,张口,上下唇皆外卷,具此时期龙之特点,耳、角后仰,二龙合体,躯下中部对称饰变形象征之足爪。器上部透雕一回首凤鸟,长冠后垂,长尾拖曳。龙、凤五官、鳞甲、羽翅皆以细阴线刻出。这种玉佩类型流行于汉代。
仿品名称: 仿西汉龙凤纹玉佩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长12厘米
此佩时代原定为战国,但考古中尚未发现战国有这类玉佩。玉质灰黄色,器形颇似真品,但仍可加以分辨:
1、整体上,真品紧凑舒缓得宜,造型优美;仿品感觉松散,缺乏精神。
2、细节上,真品线条流畅似水,龙牙等皆有表现;仿品线条不甚连贯,交接处结构不清,龙牙含糊,龙体上还出现菱形网纹,为汉代玉器中少见。
3、玉质上,真品微受沁,本色显露;仿品受沁严重,原色不显,但没有出土物中沁色具深浅浓淡的变化,人为染色明显。
▼真假玉觿对比图(三十九)
真品名称: 玉觿
真品年代: 西汉
真品尺寸: 长9厘米,宽2.3厘米
1986年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出土质呈青色,局部有赭色沁。扁平状,形如獐牙。一端透雕成龙首形,龙回首张口,尖额大眼,弯角,身饰云纹、节状纹;另一端作尖锥形。玉觿在西汉较为流行,多用于佩系装饰。
仿品名称: 仿西汉玉觿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长9.6厘米
此觿原定品名为龙纹佩,时代定为战国。玉质枣红色。造型风格略似真品,二者区别点有:
1、整体上,真品灵活多变;仿品僵硬死板。
2、细部上,真品龙身结构清楚,线条遒劲利落;仿品龙身结构杂乱,多属臆造。
3、玉质上,真品色泽莹润;仿品色沁凝滞,缺少变化,不似自然所为。
▼真假玉舞人对比图(四十)
真品名称: 玉舞人
真品年代: 西汉
真品尺寸: 高3.5厘米,宽3.5厘米
1983年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赵眛墓出土质青色,表面受黄色土沁。圆雕一正作曼舞状的乐伎,阴线刻出双眼,鼻微突,口略张,似在轻歌,螺髻右偏,身著长袖长裙,一手下甩,一手上扬,扭腰屈膝,舞姿优美。头顶至腿部贯穿一小孔,可佩系。玉舞人流行于战国、西汉,是当时乐舞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
仿品名称: 仿西汉玉舞人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高4.8厘米
此舞人时代原定为战国,从出土资料看,这类圆雕舞人最早见于西汉早期。玉质青白色,局部呈褐黑色沁。造型接近真品,明显缺陷有:
1、体态上,真品结构,比例和谐,转折自然;仿品头、身、手、足基本结构不合实际,转折不自然。
2、细节上,真品五官分明,衣袖、下摆饰婉转的云纹;仿品五官不清,衣摆则用短线纹、斜格纹,交代潦草。
3、玉质上,真品与土沁结合浑然一体;仿品则局部做色,显得矫揉生硬。
▼真假玉剑格对比图(四十一)
真品名称: 双凤纹玉剑格
真品年代: 西汉
真品尺寸: 高6.1厘米,宽5.5厘米
1983年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赵眛墓出土青玉,表面遗有朱砂痕。两面纹饰相同,当中琢一兽面纹,其两侧透雕一对称的凤鸟纹,回首张口,气势威凛。器俯视呈菱形,中部为一椭圆形穿孔,以供插入剑柄。玉具剑始于西周晚期,流行于东周、汉代。玉剑格是玉具剑中的组成部分,此玉剑格装饰在同类器中较为少见,属精品之列。
仿品名称: 仿西汉双凤纹玉剑格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宽4.3厘米
此剑格原定品名为兽纹剑格,时代定为西汉。质浅褐色,形与真品大体相同,粗看貌似真品,然细加分析,仍有破绽:
1、整体上,真品线条肯定爽利;仿品线条呆板迟滞。
2、细节上,真品器中部起突脊,为剑格基本特点,双凤结构清晰,凛然有生气,兽面双目方中带圆,眼眶略为下坠,是汉代兽面固定程式;仿品器中部无突脊,双凤没有气势,纹饰交代含糊,兽面双目则呈椭圆。
▼真假角形玉杯对比图(四十二)
真品名称: 角形玉杯
真品年代: 西汉
真品尺寸: 长18.4厘米,口径6.7厘米
1983年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赵眛墓出土青玉,局部受沁。造型似兽角,杯口椭圆形,其周边饰弦纹,杯底作绳索式长尾弯曲上卷,杯身以双钩阴线或浅浮雕刻回环的勾连云纹。汉代玉制酒杯较为流行,但这种设计独特的角形杯目前仅此一见。
仿品名称: 仿西汉角形玉杯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长16厘米,口径10厘米
此杯原定品名为白玉角杯,时代定为汉代。玉质白中间红褐色,形制与真品类同,琢制较工。有别之处为:
1、整体上,真品较细长,适合人手持握,显得轻盈多巧,装饰运用灵活;仿品则较短粗,略感笨拙,杯尾转折及饰纹不及真品自由顺畅。
2、细节上,仿品忽视了在浮雕的勾连云纹上应饰以双阴线组成的竹节纹,而这却是汉代玉器的重要特点之一。
3、玉质上,真品色泽润酥,沁斑天然;仿品沁色浓艳,绺斑处沁色加深,更可见系人工强力所为。
▼真假玉蝉对比图(四十三)
真品名称: 玉蝉
真品年代: 西汉
真品尺寸: 长6.2厘米,宽3.1厘米
1978年河南永城芒山镇保安山出土质青色。蝉作扁平状,以简练挺劲的“汉八刀”勾勒出高额、突眼、宽颈、翅翼等,形象写实。这种玉蝉盛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多用作敛葬中的琀玉,放置于死者口内,取其清高绝俗、复活再生的意义。
仿品名称: 仿西汉玉蝉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长7厘米
此蝉时代原定为西汉。玉质黄色,局部有褐红沁。造型类同真品,但数处不似:
1、整体上,真品宽窄比例为一般汉蝉的基本形式;仿品过于瘦长,于实际出入颇大。
2、细节上,真品额平,双目外宽内窄,尾尖、翅尖锐利;仿品额部起伏,双目无宽窄,尾尖、翅尖较为圆钝。
3、玉质上,真品微有斑沁;仿品沁色过于浓艳,不似千年旧沁,且双目“巧沁”位置亦过巧。
▼真假玉辟邪对比图(四十四)
真品名称: 玉辟邪
真品年代: 东汉
真品尺寸: 高18.5厘米,长18厘米,宽6.7厘米
1978年陕西宝鸡北郊墓葬出土质呈青绿色,有条纹。辟邪圆雕而成,局部残缺。昂首张口,作怒吼状,短耳长髯,挺胸突臀,四肢劲健,身出飞翼。周身以细阴线饰圆圈纹和毛纹,为东汉装饰特征。头顶及背部有插座,可供插物。辟邪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为传统的祥瑞之兽,有“辟除邪恶”的厌胜之义。玉雕辟邪在汉代开始出现并流行。
仿品名称: 仿东汉玉辟邪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高9.7厘米,长12.5厘米
此辟邪时代原定为东汉。玉质青色,赭褐沁。造型与真品基本一致,应系仿制,但破绽不少;
1、整体上,真品气势威武,充满力度,神韵毕现,十分耐看;仿品外强中干,徒有虚表,不耐细看。
2、细节上,真品眼、足、身均刻划到位;仿品交代潦草,相差甚远。
3、玉质上,真品色泽纯正,玉感较强;仿品色泽斑杂,沁感零乱,显经做旧处理。
▼真假玉飞天对比图(四十五)
真品名称: 玉飞天
唐 高3.9厘米,长7.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青玉质,局部浅黄色沁。透雕,飞天作凌空驾云状,半侧身,上身裸袒,下著紧身长裙,肩披飘带,一手按云,一手托物,交脚跣足,身下有流云托浮,体态轻盈,与唐代壁画中的飞天形象风格一致。飞天又称“飞天伎乐”,梵名亁达婆,能歌善舞,为福人类,随佛教传入,壁画、塑像中多见。玉雕飞天始见于唐,宋辽金元明继续流行。
仿品名称: 仿唐玉飞天 长9.2厘米
此飞天时代原定为明代,但形象不具明代特征。白玉质,造型应系仿真品,又稍加变化,二者区别在于:
1、整体上,真品人体结构合理,体态细长婀娜,飘动感强;仿品人体结构不准,体态短小僵硬,动姿呆板。
2、细节上,真品朵云大而流畅,为唐代典型特征;仿品朵云细小杂乱,既不像唐代,又不似明代。
▼真假玉飞天对比图(四十六)
真品名称: 玉飞天
真品年代: 辽
真品尺寸: 长4.6厘米,宽3.5厘米
1979年辽宁喀左白塔子出土白玉质,透雕,人物作男相,昂首俯身,头顶有一角状物向后飘佛,双手合掌于胸前,臂缠箍,腕套镯,飘带绕肩,腰系丝带,脚后伸,一脚交于另一脚膝弯处,跣足,身下飘浮小朵的流云。这种头出角状物的飞天为辽代的独有特色。
仿品名称: 仿辽玉飞天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长9.8厘米,高5.8厘米
此飞天时代原定为辽金。白玉质,有赭黑红沁。造型风格略同真品,二者之不同为:
1、整体上,真品体形纤细袅娜,轻灵飞动;仿品体态肥硕笨拙,缺乏动感,不具飞天的形貌。
2、细节上,真品角状物与发髻分开为二,肩披风带,身下有流云,为飞天必备;仿品却以头冠束角状发,无风带和流云。
3、玉质上,真品为和田白玉,微带灰白沁;仿品沁色浓烈,不似自然所成。
▼真假玉带钩对比图(四十七)
真品名称: 玉带钩
真品年代: 宋代
真品尺寸: 长12厘米
江西吉水出土质呈灰白色。钩首作龙首形,龙方中带圆眼,眉上弯成卷云状,宽鼻,张口露齿,云形大耳,双角后垂下弯。钩身琵琶形,内中起脊,如瓜棱形。钩纽为圆形。宋代带钩较少见,出土品迄今仅见二例。
仿品名称: 仿宋代玉带钩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长11.3厘米
此钩原定品名为虎首云纹带钩,时代定为宋代。白玉质,赭红沁。与真品相比,有不少疑点:
1、形制上,真品钩首作龙首,钩身为琵琶形;仿品钩首作虎首,钩身为螳螂形,此造型出土品中不见。
2、细部上,真品龙首造型宋代特点突出,钩身或光素或打洼;仿品虎首五官没有时代特点,钩身饰云纹不见于出土品,且此云纹亦没有宋代风格。
▼真假龙纽玉押对比图(四十八)
真品名称: 龙纽玉押
真品年代: 元代
真品尺寸: 长5.8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青白玉质,微有沁色。扁长方形,其上透雕一龙形纽。龙状卧于地,俯首,长发后披,躬腰,四足,各有三爪,尾分三歧,二歧卷向两侧,中间一歧上冲,与长发相接,具元代玉龙典型特征。押底面有阳文图记。押是古代文书契约上签字或代替签字的符号。玉押流行于元代。
仿品名称: 仿元龙纽玉押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长4.3厘米,宽3.5厘米,高3厘米
此押时代原定为元代,虽然貌似真品,但不地道处仍可一眼看出:
1、整体上,真品龙之造型强健有力,结构分明:仿品显得软弱疲沓,结构不清,尤其头部、足部更欠功力。
2、细节上,真品押背面平直,为元押特点;仿品则呈梯形,犹如覆斗,此为早期印才有。
3、雕工上,真品浑厚挺拔,粗犷大气;仿品线条杂乱,粗糙草率。
4、玉质上,真品青白玉色泽纯正;仿品玉中杂有较多饭糁,在元代玉器中少见。
▼真假“春水”玉饰对比图(四十九)
真品名称: “春水”玉饰
真品年代: 元代
真品尺寸: 长8.3厘米,宽6.7厘米
1960年江苏无锡大浮乡钱裕墓出土青玉质,灰白沁。椭圆形,透雕鹘攫天鹅的图案,在荷莲、草卉丛中,一只白天鹅张口展翅,潜入荷丛之中,其上方一只海东青鹘正回首寻觅,伺机攫捕。背面为椭圆形环衬托,供缀饰于腰带。“春水”表现的是北方游牧民族春天至湖边打猎的题材,辽、金、元流行。以此题材作为玉器纹饰的,始见于金。
仿品名称: 仿元“春水”玉饰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尺寸不详
此饰原定品名为海东青攫雁图带饰,时代定为元代。白玉质,局部有赭红玉皮。造型略近于真品,但有明显可疑处:
1、纹饰上,真品天鹅形态自然,结构合理,荷叶半卷具元代特征;仿品天鹅形态生硬,结构不合理,荷叶平展没有时代特点。
2、琢工上,真品浑厚饱满,刀法粗犷有力,层次感强;仿品器型单薄,刀法细软无力,层次感欠清晰。
▼真假玉圭对比图(五十)
真品名称: 玉圭
真品年代: 明代
真品尺寸: 长15.2厘米,宽5.1厘米
1972年江西南城洪门乡朱祐槟墓出土青玉质,微有褐沁。扁平长方体,上宽下窄,顶端呈尖状,器身浮雕五行竖直的乳丁形谷纹。玉圭是古代的礼器,早期玉圭多光素无纹,此种谷纹玉圭在明代多见。
仿品名称: 仿明玉圭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长24.5厘米,宽5.9厘米
此圭时代原定为明代。玉质青色,微有赭沁。形制略似真品,相异处在:
1、纹饰上,真品均为乳丁状谷纹;仿品除此之外,在器身下部还饰以海水江牙纹,虽然这是明代的流行纹样,但一般饰于带銙上,未见有与谷纹共饰于玉圭上者。
2、琢工上,真品在六角格子纹上呈现谷纹,为明代常用手法;仿品则为剔地浮雕,且加边线,较为少见。
▼真假云纹螭耳玉匜对比图(五十一)
真品名称: 云纹螭耳玉匜
真品年代: 明
真品尺寸: 高13.3厘米,宽10.3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青玉质,仿三代古彝器。口沿饰明代常见的方折式云纹,身刻三层纹饰:上下为勾云纹,中为变形龙纹。器旁透雕一螭为耳,螭首向匜内探望,长尾穿过一后腿,尾端作鸟首形,器足为椭圆形圈足。这种仿古彝器在宋代以后开始大量出现,源于金石学的兴起,明清尤盛。
仿品名称: 仿明云纹螭耳玉匜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高15.9厘米,宽10.5厘米
此匜原定品名为古玉觥,时代定为宋代,并说明为民国初年长沙出土。玉质灰白,间有赭红沁。做工较好,造型颇类真品,其疑点为:
1、造型上,真品器身饱满,弧线优美,沉稳端庄,大方得体;仿品器身单薄,线条滞涩,重心不稳。
2、细部特征上,真品螭虎生动活泼,器身纹饰布局有序,流畅婉转;仿品螭虎姿态及器身纹饰僵硬刻板,螭身局部饰纹非宋明人风格,而为现代人的创造。
3、玉质上,真品青玉是明代仿古彝器上最为常用的玉料;而仿品的白玉不似和田玉,其沁斑处也不像自然形成,有人为痕迹。
▼真假玉圭璧对比图(五十二)
真品名称: 玉圭璧
真品年代: 清代
真品尺寸: 高17.8厘米,宽12.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白玉质。扁平形,琢一圭附于一璧之上,圭中间起脊,两旁饰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此为帝王礼服上之图案。璧正面两边浮雕对称的降龙,背面孔内琢一龙,璧面上为禾穗纹,圭、璧上下两边还各透雕一龙纹。据《后汉书》记载,圭璧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礼器,但这种圭璧合雕的实物目前仅在清代的仿古器中见到。
仿品名称: 仿清玉圭璧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高6.3厘米
此圭璧时代原定为六朝(或略晚),但六朝出土品中迄今未见有这类玉器实物。玉质灰白色,间杂青灰色沁,形制大致接近真品,纹饰不同,圭上为七星纹,背面璧雕流云托日纹。与真品相较:
1、整体上,真品器形稳重,规矩谨严,方圆合度;仿品器形不稳,比例失调,且尺寸过小,难当礼器功能。
2、琢工上,真品线条挺拔肯定,转折分明;仿品线条含糊,模棱两可,转折不明。
3、玉质上,真品为白玉,无沁色;仿品玉纹遍布,沁色杂乱,显经人为处理。
▼真假玉狗对比图(五十三)
真品名称: 玉狗
真品年代: 清乾隆
真品尺寸: 高16厘米,宽1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质呈青白色,局部留有表皮。立体圆雕,狗作蹲坐状,正首,闭口,眼前视,耳下垂,身躯瘦长,背部突脊,腹部露出肋骨,前足直立,后足屈曲,琢工精致,具清代特色。这种圆雕玉狗唐宋以后才逐渐增多,早期仅在商代有扁平形的遗物出现。
仿品名称: 仿清玉狗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高4.8厘米
此狗原定品名为踞姿〓(〓是猎犬之总称),时代定为南朝。但南朝未见有狗形象的出土玉器实物,且从风格特征、琢工来看,此器也不具南朝形貌。玉质黄色,局部有褐红沁,形态当仿真品,但也有区别:
1、整体上,真品比例、结构合乎实际,精神饱满;仿品则颇为不符,精神状态呆滞。
2、细节上,真品爪、趾、胸肋、肌肉等刻划细致、清晰;仿品含混不清,胸肋则采用阴线勾勒。
3、玉质上,真品为青白色仔玉,故留有局部表皮;仿品色黄,局部褐红色既不是表皮,亦不似自然沁色,当系人为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