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长津湖战役里,美军发现了一个奇...
1950年长津湖战役里,美军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美陆战一师的师部所在地下碣隅里,在志愿军进攻的头一天里并没有受到进攻美军:中国军队好像满足于占领山顶。
1950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二次战役开始,因为东线的九兵团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彭总同意了宋时轮延后两天开始进攻,东西两线因为地里的原因,可以说是两个战场互不影响。
可是九兵团实际的困难还要大的多,在27日发起进攻的地方实际上只有新兴里和柳潭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部队抵达了下碣隅里,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又是美军陆战一师师部的所在地。
从地图上看这里正好是一个Y形,从下碣隅里分出两条路正好是长津湖的东西两岸,也就是一个到新兴里,一个到柳潭里,下碣隅里就是这个Y字形的中心点。
九兵团经过长时间的艰难爬涉,用的从日本人手里缴获的二三十年前的老地图,走错路是常有的事,为了保密昼伏夜出,冻饿伤亡也不断加大,才勉强在27号到达柳潭里和新兴里,更别说还在他们后方的下碣隅里。
据《韩国战争史》中的记载:11月27日这一天,此地(下碣隅里)获悉柳潭里战况危机,紧张担心了一夜,但敌军无打活动。
@无咎之胡说历史 对于身经百战的宋时轮来说,不可能会忽略这么重要的地方,实际上是真的困难。
原定27军58师在27日对下碣隅里进行进攻,可是58师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困难,因大雪封山,部队受阻于东白山,他们发现东白山山险林密,雪深齐腰,连条路都找不到,要想按时到达下碣隅里就必须翻越东白山。
按照司令部的计划,东白山有一条小路,58师可以经由这里快速到达战场,军长张翼翔觉得这地图是日本军队在大正14年绘制的,都二三十年的老古董了,必须派侦查员实际勘察。
侦查员在离东白山十几里的新德里找到一位当地人打听,确实有一条路,当年日本人从那里经过,别的侦查员也在一位猎户那里,确认了此事,但是没有一个人去实地看过,就发电报回军备东白山可以通过。
于是派出172团一个连上山排除积雪,开通道路,结果发现东白山根本无法通过。
师长黄朝天烦躁起来:如果不按时发起进攻,怕是要杀头的。
最后决定派遣172团参谋长刘锡文带领抗战时有“跑不死的老二团”172团2营,轻装前行,绕道争取天亮时赶到目的地……
当刘锡文刚出发几个小时候,接到电报进攻推迟一天,可以休息的时候他才长长的出了口气,最终在27日晚到28日凌晨赶到了富盛里,对下碣隅里三面包围。
打下碣隅里就是2营的任务,刘锡文带领4连做尖刀,当时长津江结了冰,但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一个排的战士全都掉水里,齐腰深的水冻的可想而知,其他排赶紧换路走,就这样当晚过了长津江。
到了28号下午才接到命令,5连6连占领东山,4连夺取长津江大桥……,后续主力部队跟上来了。
正是这晚了的一天,让下碣隅里的美军有了准备,形成了环形防御阵地,增加了58师攻击的困难。
美军管下碣隅里的那个高地叫东丘,志愿军叫这里东山,这里居高临下可以俯视整个下碣隅里,连美军修建的建议机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看到。
负责占领东山的是172团,2营5连和6连和3营的9连,9连在3营副营长吴国祥的带领下在只有地图和指北针的情况下寻找东山,走走停停时不时还有战士掉到雪窝里。
半夜走出一条山沟后路断了,大雪覆盖下连路都找不到,结果在山脚下发现了一处火光,是飞机轰炸后房屋燃烧的火光,在已经塌了半边的房子里找到一位裹着破棉被的朝鲜老乡,当翻译向老人问明方向后,才继续前进。
在进攻东山是时,伤亡很大,正好于2营5连6连不期而遇,才顺利的占领了东山,而且还把旁边几个小高地也占领了,只是一清点人数,9连只剩下三个班的战士了,而他们的命令是占领东山后接着进攻下碣隅里,但是就这点人那里够啊。
后来接到师部的命令,让他们占领东山不要动,怕他们下碣隅里没打下来,东山再丢了,之后几天里虽然一直占领了东山,俯视整个下碣隅里,却没有机会从这个方向进攻下碣隅里的环形阵地。
当天夜里为了加强东山的防御派上了172团3连,连长就是杨根思,那个志愿军第一个特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再打退敌人九次进攻后,抱起炸药包跟四十多名美军同归于尽。
下碣隅里没有占领,是整个长津湖战役里最遗憾的地方,当时只有少数兵力且还是陆战一师师部,只要占了这里并且守住,整个陆战一师就真的别想跑了。#追寻先烈足迹# #闪亮的坐标##理想照耀中国#
就是这样美军精锐的陆战一师被打的元气大伤,坐船撤退到釜山后,一直休整到第四次战役的第二阶段,李奇微发动的屠夫作战才又重新开赴前线,在这之前陆战一师却被派去山里抓捕游击队。
说来也巧,九兵团也是在长津湖战役后休整到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才重新上战场,却只能派出了一个军,当然换装全部苏联装备的一个军,由此可见九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复出的代价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