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86章)

第186章 不愿续弦
734年这个夏天,似乎热得有些早。一过五月,气温就嗖得蹿了上来。明晃晃的日头照在长安城那宽阔得惊人的朱雀大街上,让刚刚回到长安的王维一时有些睁不开眼,只觉得道路两旁的槐树都齐齐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若不是收到兴宗的来信,王维此时只怕还和储光羲、綦毋潜闲居在终南山上。信中,兴宗告诉他,他已来到长安,盼他早日归来。
收到兴宗这封来信时,王维不由“咯噔”了一下。自料理完璎珞丧事后,他便不曾见过兴宗。这六年来,兴宗时有写信给他,邀他得闲了到定州小住一些时日,并说崔父崔母也都记挂他。他每信必回,并记得每年年下都会雷打不动地给崔父崔母寄送年货。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却一次都未成行。不是他不挂念崔父崔母和兴宗,而是有些人,有些事,就像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不忍轻易触碰。一旦触碰,便会让人心里隐隐生疼。
这日黄昏,当夕阳终于藏到远山背后时,道政坊的王府,终于迎来了外出半年多的男主人。
“姊夫!”王维刚一跨进庭院,就看到兴宗迎了上来。那一声“姊夫”里,浸透着太多复杂难言的情绪。一时间,他忽然想起了十三年前的那个夜晚,只觉得那个夜晚和眼前的场景何其相似。那晚,他在醉和春喝了很多闷酒,回到家中时,兴宗已等候他多时。不过,不同的是,那时的兴宗是替璎珞来给他送相思豆的,如今的兴宗,却再也无法替璎珞送他什么了……
“兴宗,让你久等了。”王维轻轻摇了摇头,迅速回过神来,快步走了上去,拍了拍兴宗的肩膀道,“这么多年了,你还是一点都没变!”
“姊夫,你莫打趣我了,我怎么会没变呢?闲庭已经这么高了,闲云能帮我温酒了,便是前年出生的闲鹤,也能端茶给我喝了,我么,自然也老多了……”提到他的二子一女,兴宗一不留神便说了下去,待快说完时才想到姊夫至今尚无一子,顿时有些尴尬,不知说什么才好。
王维倒是并不在意,凝神听兴宗说完后,点头笑道:“有闲庭、闲云、闲鹤承欢膝下,丈人和阿母自然高兴,我也就放心了。”
兴宗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有些不大自然地笑了笑,随即便转了话题:“姊夫,听说莲儿去登封叔父家了?好多年不见,莲儿定然出落得更好看了!阿爷阿娘一直惦记着莲儿,说莲儿从小便像璎珞……”兴宗絮絮说了下去,冷不防便提到了璎珞,心中连忙一突,收口看向了王维。
“是的,莲儿自小便像璎珞。如今长大了,眉眼之间,愈发有了璎珞的神韵。”王维看了兴宗一眼,随即走到窗前,推开窗户,目光似乎停留在窗棂的某一点,又似乎什么都没看,只是淡淡地说着一件似乎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平常得仿佛璎珞从未离去。末了,才转过头来,朝兴宗点了点头,脸上是他一贯的和煦笑容。
看着近在咫尺的王维,不知为何,兴宗却一时有些茫然。明明是再熟悉不过的笑容,却仿佛变得有点陌生,似乎有一层看不见的东西,拦在了他和世人之间。或许,六年时光,静水深流,无论当年的伤痛多么蚀骨,他都已经深埋心底。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只剩下伤痛之后的平静无波。刹那间,他不由一阵心疼,为死去的璎珞,更为独留在世的姊夫!
“姊夫,实不相瞒,我这次来长安,一则是挂念你,二则也是替阿爷阿娘捎一句话给你。”在短暂的寂静无声后,兴宗低头清了清嗓子,决定鼓起勇气坦言相告。
“兴宗,我明白。”王维负手而立,静静地看着他,眼神里是洞彻世事后的清明澄澈,“兴宗,这些年后,我未曾到定州看望丈人阿母,心中着实有愧。所幸你和九娘能在二老身边,代我和璎珞尽孝,我替璎珞谢过了。只愿丈人阿母身子康健,我才能稍稍心安。”
“姊夫,阿爷阿娘说,璎珞虽然没有福气和你白首到老,但她这辈子能遇见你,嫁给你,便是她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六年过去了,阿爷阿娘心里想着,你莫太苦了自己,盼着你能早日续弦,莲儿也有一个依靠。如若新妇不弃,阿爷阿娘愿意收为养女,视如己出……”
不待兴宗再说下去,王维便摆了摆手,淡淡一笑,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兴宗,丈人阿母的心意,我心领了。我此生不愿续弦,并非有意自苦,而是心甘情愿。你知道的,璎珞一直都住在我心里,我心里再也容不下世间其他任何女子。至于莲儿,我确实有愧于她,但所幸她已日渐长大,再过几年,便将嫁为人妇。兴宗,请你代我转告丈人、阿母,我过得很好,切莫为我忧心。”
兴宗怔怔地看着王维,听完这番话后,他才明白,王维方才的笑容之所以略显陌生,不是因为他将生离死别的悲痛深埋心底,而是因为他已看淡生死,或者说,在他参透生死之后,已经不觉得死亡是生命的结束,而是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着……
“好,姊夫,我定帮你转告阿爷阿娘!姊夫,好多年不曾和你喝酒了,今晚,咱们好好喝上几杯可好?”
“好,咱们这便去醉和春,不醉不归!”王维拍了拍兴宗的肩膀,携手大踏步往外走去。今晚,他们要回到从前,和多年前那样痛饮美酒,笑谈人生。
不知不觉间,连兴宗自己也不曾料到,这次来长安,竟然一住就是半个多月。想着家中诸事繁忙,九娘一人忙不过来,兴宗决定返回定州。
这日,兴宗来向王维辞行,自嘲地叹了口气道:“姊夫,如若我还未成家,我便长长久久赖在你家了,跟着你修佛谈禅做学问,多好!”
“兴宗,生活便是修行,做好你当下该做的事,尽好你当下该尽的责,便比什么都强。至于禅房诵经,不必刻意为之,心到意到便可。”说着,似乎想到了什么似的,几步踱到窗前的案几上,提笔写了起来。
兴宗忙尾随过去,只见王维在微黄的益州麻纸上笔走龙蛇:“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塞迥山河净,天长云树微。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
不待王维写罢,兴宗便拍掌叫好道:“姊夫,那一年,你带璎珞去汴州看菊花,把我好生羡慕了一番。我曾和九娘说,等何时得闲了,我也要带她去汴州看上一看,可惜至今尚未成行。”
“兴宗,我也曾和你一样,以为有大把大把的时光可以慢慢去过。事后才明白,有些事,错过了便是错过了,再也补不回来。所以,但凡应了别人的事,便要设法去做,拖不得,慢不得。”
“好,兴宗谨遵姊夫教诲,姊夫多多保重。”兴宗从王维手中接过诗稿,小心翼翼地放入袖袍,郑重地躬身抱了一拳后,依依不舍地辞别了王维。
看着兴宗远去的背影,王维眼角隐隐有些酸胀。他明白,兴宗不仅是璎珞的弟弟,更是他和璎珞爱情的牵线人和见证人。当璎珞不在人间时,至少还有他懂他的全部心思。所谓知己,莫若如此。(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