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王朝兴盛衰亡 丛帝鳖灵治水兴蜀

开明王朝是古蜀王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开明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三百五十年,亡于周慎王五年即公元前316年。开明王朝虽盛极一时,但终究属于初期的领主封建制,最终从强盛走向了衰亡。

鳖灵,原是杜宇王朝之相。鳖灵因治水有功,望帝杜宇禅位鳖灵,号称丛帝,也称开明,建都郫邑,并以广都樊乡(今双流县境)为别都。

春秋中叶开明五世迁至成都,历史记载也有的说是开明九世迁至成都。开明王朝迁都后,取周文王迁岐“一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说法,成都由此得名。

开明王朝共传十二世(约前666—前316),历史记载中的开明十二世分别是:开明一世丛帝鳖灵、开明二世卢帝万通(又称成帝)、开明三世保子帝芦保(又称褒子帝)、开明四世青帝胡、开明五世赤帝(又称别帝)、开明六世黄帝、开明七世白帝、开明八世黑帝、开明九世圣帝、开明十世尚王、开明十一后王、开明十二世末王(又称芦子霸王)。

开明王朝建立后,沿袭杜宇王朝的君主制政体,实行王位世袭制度。《蜀志》说开明氏“王蜀凡十二世”,王室立太子,别子为群公子,表明开明王朝王蜀有太子与群公子之分,与诸夏同制。

开明王朝的职官可考者,有太傅、丞相、郎中令等,皆为朝官。封君可考有侯,为一方之长。开明王朝效法西周分封制,封其王室弟子边防重镇,以为屏障。

开明王朝的阶层分为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统治阶层主要包括有蜀王、王室子弟和姻亲、王朝大臣、封君,以及各地大大小小的“王”、侯(也称族长)。被统治阶层主要是农奴、工商业者和其他平民等,奴隶只占极少部分,通常指的是王室和大小统治者的家奴。

开明王朝统治的上层,主要是蜀王、王室成员及亲戚,他们拥有一切权力,是统治阶层的核心集团。广大被统治者是以一种被称为“五丁”的社会组织存在的。“五丁”就是用于各种劳役,比如凿出开道、王室迎送等等,后来随着蜀王统治的强化,演变成为五家为邻、五邻为一里类的社会基层组织单元。

开明王朝推行疆域扩张战略,国力得到大大增强。从开明二世开始,北征南伐,东攻西讨,争城夺野,剧烈扩张。到战国时代,开明王朝已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强大国家。开明三世时期,蜀王西征青衣羌地,芦山一带成为蜀国的西方门户;大举向南兴兵,沿岷江南下,征服僚(指夜郎)、僰(今四川宜宾到云南昭通地区)之地,成为蜀之附庸。由于历代开明王的开疆拓土,到战国时代,蜀王国疆域“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强盛大国。

开明王朝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礼乐制度,祭祀之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史称开明王朝九世,接受中原文化,立宗庙,去帝称王,以酒曰醴,乐曰荆。近年考古出土的礼器、乐器、兵器、玉器等共出一墓,反映出蜀王政权的集中统一,说明当时的蜀王国仍处于“礼乐征军伐自天子出”那样一种全盛的时代。

开明王朝延续了几百年,农业已比较发达,盛产稻谷,蚕桑与纺织已有一定的规模,手工业和商业也很兴旺,人口的增长也较快,人们的生活也富足而快乐。当时手工业就有了各行各业的工匠,出现了大量的民间个体手工业者,长期从事蜀地市场和边境(指夜郎和滇越)贸易活动。其汶山、笮都就是内外贸易的重点。从开明王朝有大量的个体工商业者等情形看,开明王朝不是奴隶制社会,而是属于早期的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开明王朝国力的强盛,使蜀国成了一个富有繁华之地。蜀王开明在蜀地大兴水利,战胜水患,“民得安居”、“蜀得陆处”,成都平原的农业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处处“有鱼、田之饶”。古蜀郫邑以其“地沃土丰”,“居给人足,以富相尚”,由最初的“江水初荡涤,蜀人几为鱼”的水患泽地,逐步变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重要稻作农业经济区。

开明王朝十二世之前,秦国还没有“车同轨,书同文”。古蜀国却早已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原始时代,创造出了今天称之为“巴蜀图语”的原始文字。“巴蜀图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以图像为主,集中在商周时期的多种兵器、印章上,字数极少;另一类以方块为主,表现在周后期的兵器之一“有胡戈”。巴蜀文字与甲骨文和金文不同,从文字的结构来考察,这种文字是方块字而非拼音字,是直行而非横行。它也汉字一样,属于表意文字的范围,完全脱离了原始的象形文字阶段。

战国时代,开明王朝虽盛极一时,但较之与中原诸夏和秦国相比较,中原诸夏和秦国国富兵强,势力蒸蒸日上。同一时期称雄于西南的开明王朝,生产关系虽已突破落后的奴隶制度,但终究属于初期的领主封建制,还没有转变为进步的地主制经济。

特别是开明王朝后期,统治者滥用王权,横征暴敛,大修宫室,建造楼台,加之蜀与苴、巴内战不断,相互削弱国力,为秦灭巴蜀提供了最好的时机。至此,开明王朝历经十二世逐步从强盛走向了衰亡。

在郫都望丛祠的大殿上,我们会看到两个并排正襟危坐的塑像,左边那个是望帝杜宇,右边那个就是丛帝鳖灵。今天就让我们踏着祖迹,追随史料,重点讲一讲丛帝鳖灵治水的故事。

和杜宇一样,关于鳖灵的事迹,大多也源自《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蜀志》。只是说有关他的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不再似望帝杜宇般带有那么浓的人间情感。西汉大儒、郫都人扬雄就在他的《蜀王本纪》中这样写道:

“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水上,至郫,遂活。”

——《蜀王本纪》 西汉 扬雄

从这段话至少可以断定鳖灵不是蜀地的本地人,有人说他是楚人,也有人说他是巴人、濮僚人,而且已经死了,尸体随水漂到了郫都,突然又活了过来。此后因为有治水的本领,于是被杜宇重用。

在解读古蜀国的五位国王时,发现这些人物在古籍和神话中的再现,他们的称谓都带有很强的社会功能性,或者说这些称谓是他们统治时期的最凝聚的一个历史总结。蚕丛透视出这一时期的古蜀民善于养蚕缫丝;鱼凫则说明渔猎技术的发达。

史学界曾对鳖灵这两个字进行过各种讨论,有人认为鳖灵就是鳖令,是一个氏族的名称或首领的通称;又有人认为鳖灵其实就是灵鳖,是灵龟的化身。

龟在中国吉祥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龙生九子中有它,女娲补天断鳌足以立天有它,它与龙、凤、麟合称为四灵,是美好的象征。就龟本身而言,它又是极识水性的动物。

长江下游沿岸有一句民谚非常有意思,说的是:鳖蛋生得高,江水定滔滔。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鳖一般在江边的沙地里产蛋,最佳位置是高出江水线不远处,这样鳖蛋既不会被水淹,小鳖破壳后也可以立即回到江水中找东西吃的。

长江之水涨落无序,而鳖总能找到产蛋的最佳位置,渔民由此相信鳖有预测洪水涨落的能力,所以民间才有了此谚语。就鳖灵而言,其关键词是治水,因此鳖类这种神奇的识水习性,用神话的形式附会到他驾驭江水的能力上,便显得顺理成章了。

而神话中鳖灵的尸体能够溯江而上,到达被蜀民视为神圣之源的岷山脚下复活,这本身就具备了令世人朝圣的神圣性。所以鳖灵这个称谓,应该是古人对丛帝功业的最直接的提炼。在当时人们心中,开山治水,平患养民,这样伟大的功业,绝非一般人可以企及。

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成都平原是由岷江、沱江等几大河流冲击而成的冲击平原,西北高,东南低,位置最低的是金堂峡,是泄水的重要孔道,但峡口窄处仅有200米,状如瓶颈。

如果发生特大洪水,岸坡的崩石和上游大量的沙石、杂物被冲刷下来,卷入峡口,就会造成严重堵塞,然后洪水便会蓄积在平原区内,泛滥成灾。

鳖灵到底是怎么来治理水患的呢?据《蜀王本纪》记载:

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

——《蜀王本纪》 西汉 扬雄 

从文献中可以了解到,鳖灵受命后,采取的是决山泄水的方法。不过他所决的玉山到底在哪儿呢?这曾在史学界引起过较长时间的争论。后来四川著名的文史学家李绍明先生根据史料、民间传说和实际的地理形势,认为鳖灵决的是现在地处都江堰的玉垒山,然后这一考证是得到了广泛认可。

说到这儿估计不少人会有点纳闷,这玉垒山不是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时候开凿的吗?没错,李冰父子确实是科学系统地完成了都江堰这个水利工程,但在此之前,古蜀时期的鳖灵其实就改造过玉垒山了,而且开凿的方式,也和后来的李冰父子一样,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先用猛火烧石,然后再往烧红的岩石上浇水,使得岩石遇冷后爆裂或松散易凿,最终将一座阻塞水流的大山活生生给凿开了。

那这山被凿开之后,鳖灵就让涌出玉垒山的岷江水开始分流,沿着事先挖好的柏条河和蒲阳河,浩浩荡荡地由西向东流进沱江。同时为了不让岷江之水增加沱江水流的负担,鳖灵还带领蜀民们进一步拓宽了沱江金堂沿岸的河床宽度,让汇入沱江的水流从金堂快速地泄走。

东汉时期的名士李膺,写了本叫《蜀志》的书,里面就讲了鳖灵这方面的事迹。

其后巫山龙斗,壅江不流,鳖灵乃凿巫山,开三峡。

 -----《蜀志》东汉 李膺

这种集地理、物理、水利等知识为一体的浩大工程,即使在今日,也会让水利界脑洞大开,更别说几千年前的古蜀之民了。在《太平寰宇记》和《舆地广记》这些重要文献里,都记载了在今天的阆中,直到宋代都还有供奉鳖灵的鳖灵庙。要说这也不并不奇怪,鳖灵治水,无疑是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却又润泽万代的伟大功业,所以不把他奉为治水之神,怎能表达对他的敬意!

“水利殖则养其国”,鳖灵治水成功,使蜀民的生活真正地安定了下来,满足了他们的最高利益和追求,自然而然地也就得到了他们的拥戴和支持。于是望帝杜宇便效法“尧舜禅授之义”,将王朝的统治权拱手交给了鳖灵。这是怎样的一种胸襟和情怀啊!难怪从古至今蜀民对杜宇是始终念念不忘。不过话说回来,鳖灵确实也没有辜负杜宇的重托,他开创的开明王朝,在杜宇王朝的基础上,经济更加繁荣,疆域更加广阔,并且开始立宗庙,酿美酒,和中原文化有了更加紧密的互动。

总之,杜宇也好,鳖灵也罢,他们为蜀地作出的巨大贡献,都可谓是创天下之先河。因此蜀地百姓才会感念他们的功德,专门立庙祭祀,也就是今天的望丛祠。

(0)

相关推荐

  • 林向 :《蜀王本纪》与考古发现

    <蜀王本纪>是两汉三国间蜀地学者整理和改写的古蜀国传说的辑本.参加过整理改写的学者甚夥,据<华阳国志·序志>记载:"司马相如.严君平遵.扬子云雄.阳成子玄子张.郑伯邑 ...

  • 『天府之国的奠基者——古蜀人』

    复杂的百越终于讲述完毕.其中,错误在所难免.期间,有许多朋友提出了宝贵建议.核对后,我会全部改正.今天,我们一起熟悉四川盆地的古老民族--古蜀人.他们曾经是"天府之国"的奠基者. ...

  • 五代蜀王之杜宇/萧易

    今人所见古蜀史,惟<蜀王本纪>与<华阳国志>两部,且距今已有2000年上下.扬雄.常璩依据的多是蜀地传说,时有错漏,并无考古证据:其中的蜀王传记亦只是只言片语,颇多神仙家之说, ...

  • 古蜀帝的传说——望从祠

     四川郫县城南的望丛祠,是奉祀古蜀王望帝和丛帝的祠堂,内有望帝和从帝之陵. 望帝杜宇.丛帝开明是先后创业.开发蜀地的两位著名古蜀国皇帝.杜宇发展农业,开明平治水患,为蜀地成为"天府" ...

  • 望丛祠 两个最老“蓉漂”的激情燃烧岁月

    □ 何大江/文 曹劲松/制图 <谒望丛祠> 清·何绍基 蜀王坟上草青青, 翠柏苍松护鳖灵. 一代勋名高禹绩, 千秋揖让迈虞廷. 荆尸浮处人争异, 蜀魂啼时梦乍醒. 无限荒丘环寝殿, 丹枫老 ...

  • 汉书:“巴蜀广汉本南夷”——古蜀国及其诸王发展脉络

    此所言"古蜀国"为秦汉之先,非后蜀汉之"蜀".前"蜀"约在公元前30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秦灭蜀时,后"蜀"在公元2世纪上中 ...

  •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古蜀文明的兴与衰

    2020-11-04 10:46 华人号:中国文化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1986年,三星堆考古实现重大突破,大量珍贵文物出土,轰动海内外,开国上将张爱萍将军(四川达州人) ...

  • 古蜀国的「国都」到底在哪里?

    古籍记载和考古发掘都证明:古蜀国有许多"国都".古蜀国的"国都"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国都"?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古蜀国的&qu ...

  • 鳖县、鳖人文化遗存地名 蜀王鳖令故里考

    鳖国.鳖县.鳖人文化遗存地名 在瓮安与湄潭交界一带.有个地名当地人叫团山.在江界河,老乡说:过了团山,没有多远就是九坝了.地图上的石冷水,老乡称为九坝,那么老乡口中的团山应该就是地图上的鳌鱼山.鳌鱼者 ...

  • 华夏简史(2):华夏文明的历史不只5000年,而是50000年

    [卷2] 时蜀民稀少,与群兽为伍,向无礼仪,不知文字:杂交群居,自得其乐.有纵目人曰蚕丛,循以教化,民皆感之,尊之为王,号蜀山氏. 蚕丛纵目,王瞿上,距今约4.8-5万年.其后代曰柏灌,后者曰鱼凫,此 ...

  • 鳖灵:首决玉山治岷江的蜀王

    鳖灵无疑是一个品德十分高尚的同志,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白求恩大夫.他不远两千里从荆楚来到蜀中,帮助杜宇王朝打理国政,致天下太平.他又劈山治水,造福蜀民,可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开创了开明王朝数百年基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