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圓明園,半部清代史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鎮以北,包括「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座園林。圓明園集殿宇、江南園林、西歐巴洛克式建築於一體,雲集了中國古典園林的全部優美形式,汲取了西方建築之精華,收藏着無數珍寶文物、古籍字畫和精美絕倫的工藝品。圓明園是中國歷史上建造規模最大、內部裝潢最精緻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古代社會宮廷造園藝術的登峰造極之作。

清王朝的統治者們,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當他們問鼎中原、坐鎮北京統治全國的時候,很難適應北京盛夏的酷暑,加之其遊牧善射的民族習慣,尋求一方富於山野氣息的舒適水土來興建園囿以代皇宮,便成了清初統治者們共同的追求。

北京西北郊是沼澤棋佈、池水豐美的天然濕地,古時就有「海淀」的稱謂,加之西山巍峨險峻的山地環境,距離京城不遠的直線路程,這些都構成了建立皇家園林的全部條件。自清康熙十九年(1680)開始,北京西北郊一帶就陸續建造了十幾座皇家園林和大量屬園,構成了蔚為壯觀的園林風景群。而圓明園在這個世界園林建築史上里程碑式的奇跡中,始終扮演着「萬園之園」的角色。

圓明園建設鼎盛時期的乾隆朝,把「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熙春園、春熙院拜列稱為「圓明五園」。由於「圓明園」是圓明、長春、綺春三園中建置最早、規模最大的園林,它又是皇帝朝署所在,而長春園、綺春園則是歸「圓明園」管轄的附園,所以,圓明園,或者圓明三園,在道光朝以後就成了這三座園林的總稱。

圓明園平面呈「品」字形分佈,東西寬約二千六百米:南北長約二千米:周長約一萬一千米:總佔地面積五千餘畝。其中建築面積十六萬平方千米,超過了紫禁城建築面積的總和:水面面積超過全園面積的一半。建有十九座園門一百多架橋樑,風景區一百餘處。其中「圓明園」有風景區四十八處,長春園、綺春園各有三十處。

圓明園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到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聯軍劫掠焚燬為止,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六代帝王,建設時間長達一百五十餘年。其間,雍正朝的圓明園初具鼎盛規模。也正是從雍正皇帝開始,圓明園就扮演着北京第二個政治中心的角色。各代皇帝每年都會長時間居住在圓明園中,在這裡處理政務、避暑遊賞。由此發展到清朝中央各部院在圓明園周邊都設有直屬機構,以方便皇帝居住圓明園期間處理朝政。乾隆朝的圓明園得到更大規模的擴建並增建了長春、綺春(後名「萬春」)兩座附園,此間圓明園的建設達到鼎盛。而後歷經百餘年而不衰,並極盡奢華之能事。道光年間,國勢日衰、財力不支,皇帝曾頒詔裁撤三山陳設,廢山莊罷秋狄,但對圓明園的改建修造,卻一如既往地繼續進行。咸豐十年(1860),當英法聯軍的大炮直逼北京的時候,咸豐皇帝仍修建圓明園不輟。直到清軍主力潰敗,咸豐皇帝從圓明園倉皇出逃,圓明園的大規模建設才就此停止。但掌管國家要務的皇家成員仍留住在這裡,圓明園的政治地位並沒有因皇帝的離去而改變。

圓明園出土的海晏河清尊

至高無上的政治地位,讓圓明園的建設達到中國古典園林建設的頂峰,也給圓明園遭滅頂之災埋下伏筆。英法聯軍一直確認,焚燬圓明園才能給清政府以致命打擊,逼使其在政治上完全屈服。囂張的侵略者不僅用信函的方式通知清政府要將圓明園「燬為平地」,還張告公佈焚燬圓明園的日期。1860年10月6日傍晚,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大肆掠奪的同時,火焚了圓明園的十幾處建築。當時,北京城內可以「遙見西北火光燭天」。10月18日開始,侵略軍三四千人徹底焚燬了圓明園,就連那些由西洋人建築的「西洋樓」也未能倖免。有記載云:「行近宮殿,則火聲若吼,日光自濃煙中透過,照在草木上,俱成慘厲之色,縱火士兵為火光所照,形同鬼魅。」短短數日,六朝一百五十年營建的「這所算做世界最宏偉美麗的宮殿的圓明園,絕不留存下一點痕跡」。

英軍統帥格蘭特

圓明園在第二次鴉片戰爭被焚燬後,在同治、光緒兩朝有過多次的修復之議。清政府也為此進行過多次勘察、製作修復圖樣、募捐、小規模修復等事項。但終因清王朝江河日下、大勢已去而告終。光緒二十六年(1900),由英、法、德等八國組成的「八國聯軍」再一次攻陷北京,圓明園終遭滅頂之災。被毀之慘,舉世罕見。

喜仁龍於1922年拍攝的遠瀛觀殘跡

圓明園,在中國清代歷史上發揮着不可替代的統治功能,見證了一個朝代的興衰;同時,也記錄了世界歷史上最野蠻的一刻。

本文出自《萬園之園——圓明園勝景今昔》作者前言。

圖書推薦

《萬園之園——圓明園勝景今昔》

劉陽 著

書號:9789620433092

裝幀:16開

頁數:320面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

(點擊書封進入程序購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