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推倒儒生的偏见和百姓的众口一词
时间:2011-05-08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纪大华 |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即位三年,从齐、鲁征儒生博士七十人去泰山封禅。封者,至山顶祭天;禅者,至地面祭地。到了泰山脚下,诸儒生提出建议:“古者封禅都用蒲车上山,为的是怕损坏山上的土石草木。到了山顶,要扫净地面,用枯草铺地,其实这些并不难办到。”秦始皇觉得这都是怪议,难以施用,由此不要儒生上山了。
秦始皇上山途中遇到大雨,只得到大树下休息。诸儒生因为不得上山参加封禅,听到这个消息尤其高兴,发出阵阵笑声。
秦始皇封禅后九年,秦亡。诸儒生痛恨秦焚《诗》、《书》,诛戮文学,而且老百姓也都有怨恨秦的严酷法律,因而异口同声地说:“秦始皇上泰山被风雨所击,没有封禅。”
在古代社会能登泰山封禅的都是一些至尊圣人,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他们大功告成,为民造福,封禅理所当然。春秋霸主齐桓公,以为事业已成,想上山封禅,被管仲劝止了。那么,在儒家看来,秦始皇跟他们相比,根本算不上圣人,而且是一个人人仇视的暴君,根本没有封禅的资格。于是众口一词:秦始皇根本没有封禅。
秦始皇究竟有没有封禅呢?儒生的话不可信,从仇恨心理出发的老百姓的话也不可信。根据司马迁亲自考察记载:秦始皇开拓出一条可行车的道路,从泰山的南侧登至山顶,立石刻歌颂秦始皇的功德。从北侧的通道下山,到地面祭梁父,其礼仪采用太祝祭祀雍帝的礼节。由此可见秦始皇确实去过泰山封禅。秦始皇的泰山封禅之举除了有山上的石刻为证,其余皆封藏,极其保密,后世不得其详,没有记载。(遂除车道,上至泰山阳至巅,立石颂秦始皇德,明其得封也。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综合多种史料,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东方,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始皇是第一个登上泰山的皇帝。
史料记载,从秦朝开始历代封建帝王都非常重视十分热衷对泰山封禅和朝拜。先后有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帝王到泰山封禅和朝拜。
封建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到宋元以后基本告一段落。明、清两代不再进行封禅而改为祭祀。乾隆是祭祀泰山的“痴迷者”,曾十一次朝拜泰山,有六次登上岱顶。随着清朝的灭亡,沿袭了五千多年的封禅仪式宣告寿终正寝。
作为史学家,唯一的天职就是如实记录,司马迁推倒了儒生偏见和百姓的众口一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一部《史记》,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司马迁独立的史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