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随笔:关于教材顺序的调整思路设想
新学期初三物理下册的学习进入了比较困难的时期,整个初三物理下册(鲁科版)的主要学习“力学”的内容,其中力学和电学是整个初中物理的两大难点,这样一来初三物理下册的学习显得异常重要了。通过开学两个周的物理学习,逐渐发现学生如预期的那样开始出现苦难了。为此自己不断在反思、总结、修改教学思路,以求能够让学生真正学透“力学”的重难点问题。
通过最近的课堂授课以及结合教学实际的不断反思,逐渐发现教材的编排顺序有些问题。新学期以来,主要学习“第六章 力和运动”。这部分的知识比较综合,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必须扎扎实实搞好教学反思,从而让学生学有所得,不至于在“力学”的起步阶段就夭折了。
这部分知识课本给出的教学顺序是:§1力及其作用效果;§2弹力 弹簧测力计;§3重力;§4摩擦力;§5二力平衡;§6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可是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以及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渐发现教材的编排有一定问题。在经过反复思考,不断分析论证的情况下,决定将教材的授课顺序作如下调整,即:将第四节摩擦力和第五节二力平衡的顺序进行调换,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学生的提问引发的灵感与反思
昨天在和学生进行“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大小关系”的时候,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让我心中有了灵感的火花。
如图所示,在测量钩码的重力时,将钩码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当钩码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就可以知道钩码的重力。
在进行如上的操作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疑问:弹簧测力计之所以出现了示数,是由于弹簧受到了拉力的作用,这个拉力是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也就是说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的是钩码对弹簧的拉力,而我们这个实验需要测量的是钩码的重力。为何我们读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说知道了钩码的重力呢?
其实要想解决这问题,需要用到“二力平衡”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而“二力平衡”的知识在第五节才出现。可是此刻学生已经出现了疑问,这也就是课堂的突发事件,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需要及时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及时调整教学的顺序,故而可以在学习“重力”一节课以后,紧接着就可以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将重力学习产生的疑问,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得以释疑。
2.教材中编排引发的疑问与思考
将教材中第四节课的摩擦力和第五节课二力平衡进行调整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实验操作的一个注意问题引发的灵感。
如图所示,为了测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操作的原因就在于,此时木块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木块受到的拉力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可是在学习摩擦力一节课时,关于二力平衡的知识并没有学习,这样一来学生难免就会产生新的疑问。
为此,需要将这两节课的授课顺序进行调整,在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以后,再来进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学习,学生就会感到很顺畅了,思维也就不会出现障碍了。
通过以上两个原因的分析,决定将“二力平衡”的知识学习进行提前,具体的思路如下:
第一环节:由实验引发思考的问题导入新课
师: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大小的关系”时,为了测出钩码的重力,我们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钩码静止的时候,我们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以知道钩码的重力。
师:大家回过头来仔细思考一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其实是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那为何我们说读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知道了钩码的重力呢?
师:要想解决这问题,除了要用到我们曾经学过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知识以外,还需要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二力平衡”的知识。
第二环节:进入新课的学习
1.学习二力平衡状态
2.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列举二力平衡的实例
第三环节:解答学生的疑惑
带着在探究影响重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引发的思考,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就可以紧接着引导学生对前面的疑问进行如下的解释:
当钩码静止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的时候,此时钩码处于二力平衡状态,即受到弹簧对钩码的拉力以及钩码受到的重力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钩码)上。
当钩码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的时候,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弹簧给钩码的拉力和钩码给弹簧的拉力属于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的是钩码对弹簧的拉力,由于钩码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钩码的拉力大小相等(一对相互作用力),弹簧对钩码的拉力和钩码受到的重力大小也相等(一对平衡力),这样通过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就可以间接知道钩码的重力。
(说明: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可以起到双赢的效果,即可以解决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疑问,又可以将“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进行辨析。)
第四环节:顺利引出“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操作
由于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所以在进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对于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操作就很好理解了。
此时由于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二力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
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也是相等的。
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其实是木块对弹簧的拉力,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读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就知道了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总之,鉴于以上的分析决定将授课的顺序进行调整,即: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二力平衡的学习——摩擦力的学习。这样的调整以后的学习顺序可以将知识点环环相扣,由重力学习过程中引发的问题,引出二力平衡的学习,解决了疑问以后,又可以顺利引出摩擦力的学习。
这次进行教材的顺序调整,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主要得益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且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及时捕捉一些突发事件带来的灵感。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自己深深感悟到叶澜教授曾经说过的一句经典之语: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的确,我一直用叶澜教授的这句名言激励和鞭策着自己。自己也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不论每天的工作有多忙碌,每天必须针对当天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认真反思,不断修改自己的教学思路,力求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学会做人,学会求知!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