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家庭实验室:小实验——吹不灭的蜡烛

小实验——吹不灭的蜡烛

知识点链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日期:2018.02.07  星期三

实验人:王圣林

实验材料:打火机、蜡烛、漏斗(图1)

图1

    实验方法和步骤:

    1.将蜡烛点燃(图2)。

图2

2.从漏斗大口处向蜡烛吹气,蜡烛迅速熄灭(图3)。

图3

3.从漏斗小口处向蜡烛吹气,蜡烛未熄灭(图4)。

图4

科学道理:吹蜡烛的灭火原理主要有两种,一个是人吹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吹倒火焰上,灯芯缺氧而停止燃烧,还有一个是人吹出的气体带走了灯芯的很多热量,从而使灯芯的温度降低,温度低于燃烧的最低温度时,火焰就熄灭。但是第二种更主要,因为不仅人吹出的气体可以让火焰熄灭,就是风、流动的空气,其中氧气浓度远远大于二氧化碳也可以把火焰熄灭。

在这个小实验中,如果从漏斗的大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吹出的气体从大口到小口时,逐渐聚集,气压增强。这时,漏斗小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小口处空气流动加快,降低蜡烛燃烧气温,蜡烛熄灭(图5)。

图5

如果从漏斗的小口端吹气,蜡烛不会熄灭。吹出的气体从小口到大口时,逐渐分散,气压减小。这叫做“附壁效应”,当用漏斗去吹蜡烛时,空气沿着壁往外流,在漏斗中形成了空气漩涡。如果蜡烛放得远点,就吹不息;如果放近了,蜡烛的火焰反而朝里跑,像被吸了一样(图6)。

图6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从嘴里吹出来的风就好比刮风,通过漏斗的小口,风从宽口出来,风散开了,风量变弱了,作用在火焰上的风就少了,就不容易被吹灭。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扎根乡村教育23年,任教毕业班16届,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科研方法专题工作坊主持人,《校长principal》执行总编,北京睿师育人教育科技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本真教育研究会核心成员、先进个人,《当代教育家》个性教师,烟台市初中物理学科德育专家,多次获市优质课、示范课,地级优质课,曾获市教学能手,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先进教研组长,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优秀研修组长等荣誉称号。在《光明日报》、《教育家》、《当代教育家》、《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中学物理》、《中学生报》、《山东省教师教育网》、《新课程评论》、《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多次为市教学工作会议提供经验交流,多次在各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公益讲座。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入选《星教师》“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年度创新教学设计TOP15”,荣获中国STEM教育协作联盟评选的“首届中国最美科学教师专家提名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