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进化 03》:男人有啥用?
男人有啥用?
这个问题,值得去好好深思一下。不过,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北阿齐印第安人,以下简称北阿齐人。
北阿齐曾经完全是狩猎采集部落,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农业活动,并定居下来,但依然会将大把时间用于狩猎。北阿齐人中的男性不仅擅长捕猎野猪和鹿等大型动物,还懂得从蜂巢中收集大量蜂蜜。女性则主要负责从棕榈树中提取淀粉,采集水果,捡取昆虫幼虫,并负责照顾孩子。
按理说,这是人类社会早期的劳动分工对吧。可是,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男性如果能捕获一只大型动物,就能一次性喂饱许多人,但事实上,他们经常空手而归,早上出去“上班”,回来的时候两手空空,就仿佛是去打酱油的。相比之下,女性带回家的食物是稳定的,每天的差异不会很大。如果男性踩了狗屎运,逮到一头野猪,那么他在这一天所获得的食物能量远远超过女性,但是,这就像买彩票一样,极不稳定,且平均算下来,男性获得的食物量不如女性。
由此可见,从长远来看,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北阿齐的男人应该放弃“赌博”,而是和他们的女人一样,每天出去采采果子,如此,两人所能收获的食物必能比之前有所增长。就算是将钱存入银行,收取可怜的利息,也总好过于天天出去赌博。
还有一条令人意想不到的现象是,成功捕获猎物的狩猎者将肉食带回家后,不仅会与妻子和孩子分享,还会与周围的每一个人分享。有人说,这有啥奇怪的,互帮互助呗,下次别人扛回来一头野猪,也会跟你一起分享的呀。可是,问题来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狩猎成功回来的男人应该是将肉类分享给其他一起打猎的人。可结果不是,一些从不出去打猎的人,那些单身汉,也有资格“吃白食”。
所以,北阿齐的男人出去打猎,肯定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因为若是指望他,全家估计都得饿死,这背后肯定有其他的原因。
当然,男人出去打猎,经常会打到兔子等小型动物,但这些只够自己吃的,根本带不回家。而且出去打猎,所消耗的体力就多,需要补充的也就多。粗看一下,男人出去打猎的收益是远远不如男人和妻子一起采果子。有人说,肉类有大量的蛋白质,这些是人体所必须的。但女人出去采果子的过程中,也能获得人体每天所需的蛋白质。这背后,肯定还存在一些表面看不出来的利益。
的确,这些利益是有,但这些利益只属于男人,和男人的妻子和孩子毫无关系。
研究人员向几十位北阿齐女性询问了她们孩子的父亲是谁,也就是让她们怀孕的男性是谁,在被询问的66个孩子中,平均每个孩子都被母亲指认出了2.1位父亲。那些优秀的狩猎者的名字,出现在这些母亲口中的频次更高。
问题就出在这里,其中隐藏的利益也在这里,那个驱动着男人出去打看上去收益为负的猎,也在这里。
人类学家霍克斯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狩猎策略,“养家”策略和“卖弄”策略。顾名思义,养家型狩猎者以预测性较高、回报率较高的食物为目标,例如棕榈淀粉和鼠类,而卖弄型狩猎者以大型动物为目标,不过,正因为对象是大型动物,所以成功率很低,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空手而归,所以其回报率远远低于养家型狩猎者。
平均来看,养家型狩猎者能为妻儿带回所需的大部分食物,但没有多余的食物与其他人分享;卖弄型狩猎者带回家的食物往往更少,但偶尔能获得大量肉食并与其他人分享。
显然,如果以女性通过养育至成年的后代数量作为判断自身遗传利益的标准,那么在她们看来,更重要的就是能为孩子提供充裕的食物。因此,她们的最佳策略就是与一位养家型狩猎者结合。不过,通过与卖弄型狩猎者为邻,她们也能获得别的好处。因为她们可以通过婚外性关系,给自己和孩子换来额外的肉食。部落中的所有人都喜欢卖弄型狩猎者,因为他们会与众人分享偶尔得来的收获。
卖弄型狩猎者虽然能够获得优势,但也要忍受劣势。优势之一就是他们有很高的人气,偷情起来比较方便,可以生下私生子,更广泛地传播自己的基因。但是劣势也很明显,即带回家的食物很少,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妻儿面临更大的风险,包括营养不良。当他们在外面寻花问柳的时候,他的女人也可能与别的男人嘿咻,因此在与妻子所生的孩子中,亲生的比例相对较低。
相比于养家型狩猎者,卖弄型狩猎者在亲子关系上往往不尽人意,因为他们不敢保证孩子是否是自己的。
这其实是一种利益的算计,这种算计往往通过基因筛选来实现。
霍克斯在估算时认为,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卖弄型狩猎者将基因传递给能存活至成年的后代的概率比养家型狩猎者要高。这可能是男性选择猎捕大型动物背后的真正原因,而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照顾妻儿。由此可见,北阿齐男性始终在为自身利益着想,并没有真正地将家人放在心上。
回到我们的现代社会,据作者称,在美国,单亲家庭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正常家庭的数量,绝大多数家庭都由母亲一人撑着。某些男性一边维持着婚姻关系,一边不顾妻儿,将自己收拾得光鲜得体,将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花在了其他女人身上,以及构建自己男性身份和地位上。
这种卖弄型的男性,在社会中并没有小到可以忽视的作用。
美国男性在评估自己和妻子在孩子和家务上的时间投入时,会倾向于高估自己的时间投入,而低估妻子的时间投入。在戴蒙德的印象中,包括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法国、以及中国在内的男性,在育儿和家务方面所做的贡献可能比美国男性还要低。这里有作者美化美国的嫌疑,但其大体上还是一个可观的社会现象。
回到最前面的问题,男人有什么用?戴蒙德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或者说他给出来了,被国内的翻译给删了。他没有给,那我来试着给出自己的答案。
我始终相信,这个自然界是一个逐渐演化的动态过程,我们人是动物,当然包括在内,在动物中,要养活一个后代远比人类容易,只要给足食物和安全的环境就好。而对于人类的后代来讲,仅仅让他吃饱穿暖就够了吗?
显然是不够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共同陪伴式教育,没办法,这就是我们人类被自己发明出来的“自尊心”、“成就感”、“权利与自由”给束缚住的。一条公狮子会在自己的幼崽被人欺负的时候冲出来帮助孩子,击退挑衅者,但不会对幼崽进行心理辅导。对于一个动物来讲,只要母亲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以及提供不被吃掉的安全感,那么父亲的角色几乎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讲,就算母亲是巨富,有大别墅,如果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席了,那么大概率来讲会出问题。孩子当然不会饿死,不会被人打死,也不会被吃了,但对于他的成长,他的心灵健康,他的人格健全,损失往往大于收益。
当然,这么说并不意味着要勉强凑起一个家,如果父母之间本身就矛盾不断,这样反而对孩子会更不好。
我目前所看到的很多情况,是“养家型”的父亲,他们在看向自己孩子的时候,有一种充满魅力的父爱。而这种父爱,在其他生物中很罕见。难道,人类中的父爱行为不就像是基因筛选出来的吗?
有人说,这个社会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的确,是有那些卖弄型的男性,且数量还不少。但从生物史的演化角度看,这样的雄性在绝大多数的历史环境中,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历史的源头往现在看,其实,人类目前做的,与其他生物相比,已经是最好的了。人类并没有停止演化,我们才只是刚刚开始。
男人有啥用?
对动物来讲,提供精子。
对人类来讲,除了提供精子,还应承担起在物质与精神上养育后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