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处人】我都是为你好

作者 | 不动卿

编辑 | 扶摇工作室

1

有一位父亲,他有一位四岁的小女儿,名叫贝贝,贝贝从小就有一个习惯,就是:她总喜欢咬自己的被子。

父亲知道:这其实就是孩子长身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初生时期的幼儿,常常用自己的小嘴去感知物体,所以小孩子们经常抓到什么就往嘴里放,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况且贝贝也没有抓什么脏东西往嘴里放,所以父亲也就没有特别阻止。

不过,因为贝贝的这个习惯,

父亲也有了一次很深的感悟。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父亲有位同事,住在同一个小区,同事有个女儿叫阿蕊,比贝贝大几岁,她们俩是好朋友,常在小区一起玩。

一天晚上,同事带着女儿第一次来家里串门,贝贝很开心,早早地就站在门口等候小姐姐。

门开了,阿蕊一露脸,果然,贝贝就开心地笑着原地直蹦,等阿蕊进门换好拖鞋,贝贝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小姐姐的手,往她卧室走,边走边说:“阿蕊阿蕊!来,我带你去咬被子!”

在场的大人们愕然,

然而惊讶之余,这位父亲反应过来,笑了,他猜到了女儿的心思:因为对贝贝来说,这是她认为招待好朋友最好的礼物。

不过没过多久,

父亲又忍不住陷入了沉思……

女儿喜欢咬被子,咬被子对她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她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喜悦”,熟不知,在她眼里的好东西,在对方眼里未必就是好东西,可我们却总是因为自己喜欢,所以自然而然地觉得:对方也会喜欢。

虽然我们都在努力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不知不觉间,又走进了另一个极端,

那就是:己所欲,施于人。

别人不接受都不行,就因为:

这个在我眼里是好的,我是为你好!

后来,这位父亲就把自己的所闻和思考,分享给了他一对夫妻朋友,两位朋友听完非常开悟,觉得收获很大。

2

几旬后的某一天,这两位夫妻决定外出就餐,那天他们选择的晚餐是素火锅,因为先生是北方人,太太是南方人,他们就各自去调了符合自己口味的火锅酱料。

大家都知道:所谓“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南北方饮食的口味差距还是蛮大的,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就拿一碗简单的豆腐花来说,有人放酱油,有人放糖,并且都觉得:自己的是人间美味,对方的是黑暗料理,互相无法接受,也无法理解,不对,是根本就不想去理解。

不过,毕竟是老夫老妻,这种“小事”并不妨碍他们一同用餐,于是乎,很自然地,先生调的酱料就“很北方”,太太调的酱料就“很南方”。

用餐的时候,太太和先生说:

“我这个料很好吃,你尝尝看!”

不过,可能在先生眼里,一点想尝试的欲望都没有吧,于是他淡淡地答道:“不用。”

过了一会,太太又推荐了一次,

可能在太太眼里,这个确实很好吃,都没有体验过就说不好吃,实在是可惜,但先生的回答依旧是那句:“不用。”

后来吃了一大半,太太可能还是不忍独享吧,又再一次推荐到:“你就尝尝看吧!这个真的很不错啊!比你那个强多了!”

先生听完,下意识地回答说:

“不用了,你就自己咬你的被子吧!”

结果此话一出,俩夫妻同时感慨到:“看来我们的修为还是有待提高呢!不知不觉间,又开始了这种模式……“

他们反思:当初听那位朋友讲女儿的事情时,就已经很开悟了,并决心自己不能再这样了,结果,也只是入了耳而已,还停留在大脑中,根本没有入心呢……

原来:知道和做到之间有一条难以跨越的巨大鸿沟,如果不这么亲身体验一遍,还真是无法体会其中的困难呢!

不过,也正因为这次外出就餐的经历,让他们把之前“理悟”的道理,又亲身“体悟”了一遍,虽说升级的路途还很遥远,但是进一寸就有进一寸的欢喜,他们也因此开开心心地吃完了那顿饭。

后来这位先生,就把这“听来的事,和亲身体验的事”,转述给了我。

而我,听完也感叹了一番,自然也少不了一顿反思: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或者说,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3

我们总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

把自己的所见、认知、和标准等条条框框强加给别人,即便那确确实实是好的没错。

可我们传递好东西的方式,却不是那么的好,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也不是很好。

好比我现在要给一个饥渴的人递去一杯清水,但我给他接水的器皿并不洁净,所以当这清水经过我的器皿时,就已经被污染了,那么当此人得到这杯水时,就已经不是清水了。

同理:当我们传递一分正念、善良、光明、甚至具体到对某人的关心时,我们自身就是那个盛水的器皿,即便那个东西再好,可经过“我”这个器皿时,也已经被污染了,其中加满了自己的情绪、认知、执着、与要求,就像我们下载电脑程序,却附加绑定了一堆木马,很恼人的。

那么试问:

这个好东西,经过一顿添加之后,

在对方收到时,还能叫好东西吗?

我们对待家人、孩子、爱人、朋友、同事,是否也是如此呢?

多数时候我们根本不管人家是否喜欢或需要,只要我们打着“爱的名义、为你好的名义、牺牲自己的名义”这三连击去强加时,声音立马高八度,对方瞬间矮半截。

可此时,

对方的内心真实想法可能是:

我喜欢苹果,

可是你给了我一车橘子,

然后你说你被自己感动了,

问我为什么不感动?

我无言以对…然后你告诉全世界,

你花光了所有的钱给我买了一车橘子,

可是我却没有一点点感动,

我一定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

我的人品肯定是有问题的!

但你却没有搞清楚…

我只是喜欢苹果而已!

仅此而已…

你在你的世界里是好的,

不代表你在别人的世界里也是好的。

我们真的需要认认真真地思考一番、仔细想想、用心去想想:“我身边的人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想不明白就试着去了解,然后再思考:“这个东西,我能给吗?”

我想我们是给不了的,那是因为:

我们无法给到别人一个我们没有的东西。

事实上,我们根本就没有尝试过了解对方的需求,而只是一味的“付出”着自己有的,因为我们就只有这个,所以觉得这个最好。

有时候,有的人:

不是你有很多,并在其中选了最好的,

而是你只有这个,所以只能喜欢这个。

其实我们才是那个匮乏的人…

我们需要被认同…

所以结果就是:我喜欢的东西,你也必须喜欢,不喜欢就肯定是你有问题,如果遇到“不买账”的,我们内心中某些隐藏着的情绪就会被激发,进而生发出许多情绪和评判…

原来:我们还是在通过“为你好”在“为我好”,即便出发点是“为你好”,可一不小心、一不留神,就又变成了“为我好”,因为我们一直在练习的就是“为我好”,所以实在是太熟练了,紧接着,就以“我的方式”,把“我喜欢的”,强加给了你…

我想我们不得不承认:

这个“为你好”,我们其实都不太会…

没经验,也没练习过…

所以也不熟练…

不过,即便我们是如此匮乏,

但是,对你好的初心是好的,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而我们唯一能做的:

就是在为你传递“清水”时,

把“自己”这个器皿洗干净,

不再“添油加醋”,

也不加入个人的认知与执着,

更不强迫你必须喝下去,

把“自己”洗干净,

就是“对你好”的练习。

无论这杯水,你是喝凉的、还是喝温的、喝完之后是什么表情、有什么感受、是否会感谢我、要不要发朋友圈,我都不再有任何要求,只想单纯地“止”于“对你好”。

只是做到,当你口渴时,

我能给你递上一杯纯净的清水,

仅此而已。

望与诸君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