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枭雄凑集军饷的方式:曹操依靠“盗墓”,刘备则更“下作”

在战争时期,军队于前方冲锋陷阵的同时,后方的后勤补给必须保持充足,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过,战争一向耗时耗财,比如说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就把欧洲各国消耗得国力大减。

而在我国著名的乱世三国时期,各方势力为了凑齐足够的军费以维持军队战力,曾干出过不少令人瞠目结舌之举。下面就来说说其中比较出名的两位统治者——曹操和刘备是怎样应对军费不足这个问题的。

曹操虽为一方枭雄,但在耗资巨大的战争中,仍曾面临过发不起军饷的窘境。不过曹操可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当然不可能因为没有军饷就选择停滞不前。由于古代贵族在下葬之时都讲究厚葬,墓穴中随葬品极其丰厚,于是在无奈之下,曹操设“摸金校尉”去盗墓凑军费。

据悉,曹操所盗之墓中最著名的当属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的墓穴,梁孝王虽没有继承皇位,但是其墓穴的规模和随葬品却不输甚至超过了许多汉室皇帝,他的墓还曾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不过梁孝王的墓究竟有多华丽、随葬品又有多丰厚,我们今天已经不得而知,这些恐怕只有盗墓的曹操心理才有数。不过我们还是能从一些史料中了解到,曹操就只靠着盗梁孝王这一个墓就养活了几十万大军三年,隐隐可以猜到曹操在盗墓中所获取的暴利。

中国古代一向主张死者为大,所以曹操盗墓的做法非常遭人诟病,还造成了今天汉墓“十室九空”的现状,给后世的考古学带来了极大困难。不过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盗墓确实也算是凑齐军费最快最好的方法了。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盗墓这样的事情,刘备就是如此。

刘备自诩汉室之后,但实际上因其先辈皇帝施行推恩令的原因,到了刘备这里已经流落到卖草鞋谋生的地步了。要不是后来得到了关羽、张飞等人的鼎力相助,刘备后来根本没有机会雄踞一方。

我们都知道,曹操家底可比刘备丰厚得多,可即便是他也因为战争沦落到要干出盗墓这样败坏名声的举动,所以家底淡薄的刘备自然也会遇到军费不足的问题。可身为汉朝皇室中人的“刘皇叔”,他自然不可能和曹操一样无所顾忌地去盗汉墓。而且刘备还一向主张德治,断不会做出此等自毁形象之举。可不盗墓的话还有什么办法能快速解了这燃眉之急呢?刘备还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刘备为了助长军中的士气,曾向手下的将士许下承诺,称在攻下城池之后允许他们自由抢掠城中财物,并且不加干涉。就比如在攻下益州以后,刘备手下的士兵就对城中进行了一场“大清扫”,如此一来军中士气果然大涨。但是这样的做法显然侵害到了百姓利益,有违刘备的固有形象。实际上有史书明确记载,刘备只是让手下人去抢夺益州“府库”中的财物,也就是刘璋囤积的一些宝贝。

可这样纵容手下人抢夺原本应该归于国库的财物,后果便是刘备手上的军费开始不足了。而正在刘备为军费问题愁眉不展之时,其手下就有人提议说不如铸新币发行,这样一来既可解眼下的燃眉之急,又不会对刘备“仁德”的名声产生太大影响。

于是刘备便决定批量铸造“直百钱”流入市场,所谓的“直百钱”,顾名思义就是价值原本钱币百倍的新钱币。但是这种钱币一旦流入市场,就会导致市场经济混乱。不过作为钱币发行方,刘备可以变相从老百姓手中得到原本花百倍钱才能买到的东西,如此以来,军费短缺的问题就能很好地得到解决了。可即便是刘备后来也命人专门管理市场,平衡物价,但这种不算正当的行径终究还是损害了老百姓们的利益。

比起曹操盗墓这样简单粗暴且没有道德的行径,刘备的方式看上去温和许多,但实际上却给老百姓造成了更大的困扰。毕竟曹操盗墓盗的只是先人的墓,这埋在地底下的钱,是去是留并不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刘备铸币的行为则是直接干扰了整个市场的正常运行,而市场与民生息息相关。不过总的来说两者都各有长短。那么对于这两种解决军费问题的方式,你更看好哪一种呢?

长按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