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与繁
文:温家瑜 聂传安
我们在背诗,但我们不止于背诗。
背诗看似是个记忆活,但在这个过程中,又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曾经推出的文章已经说明这个问题,而后续推出来的文章更能说明这个问题。
昨天一班张宇奇的文章已经让许多人惊艳,而今天二班温家瑜的文章也一样会让人诧异。
13岁的孩子,真的有这等思想?
家瑜文章题目是《简与繁》。
合上书,闭上眼,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假寐啊)
房内,一个孩子在写作,落笔,行笔,收笔。片刻,一首诗便映入眼帘。(语言简洁)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原来那孩子是骆宾王)
读之,顿感稚气,但又夹杂着几分典雅。(对语言的感觉很敏锐)
也许,这便是那最初的“简”。(点出本文的一个关键词)
深夜,杭州,街上热闹非凡。(另一场景)
见此景,柳永不禁写下又一篇名作。(另一男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是柳永的《望海潮》,这孩子背诗背词也太多了吧?)
这是一首繁华的诗。他所描绘的杭州,热闹而美丽。(言简而意赅)
此时,从“简”至“繁”。(两个关键词终于有了联系)
苏轼,一代文豪。纵然才华横溢,而最后却是连遭贬谪。(第三个男主出场)
在历经风雨后,他悟了,于是坦然而处之。(这是苏轼一生的习惯)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便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洒脱自如)
这时,已然化“繁”为“简”。(漂亮的话不说了)
思绪回到现在,还在思索着问题:“由简到繁,最后却又回到简,到底为何会这样?”(从上述三个某些作品的风格提出这个问题,显示出家瑜深深的思考)
终于,还是想通了。(一个“终于”,显示出思考的努力)
由“简”到“繁”,这之间有大量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便会喷涌而出,形成一篇篇华丽的文章。(繁,是绽放)
而从繁到简则要有时间的沉淀,当阅历丰富了,经历了风雨后,才会尝试去收敛,从而显得纯朴,但又散发出不一样的气息。(简,是内收。一个13岁的孩子,能这么辩证地看“繁”与“简”,让人惊叹)
由简到繁不易,因为要进行大量积累;由繁到简更难,因为要进行不断舍弃。(是啊,丢弃要比赚取更需要决心)
而我们的追求,正是先入繁,再归简。(观点鲜明)
想到这,我睁开了眼睛。(照应第1段,时空高度集中)
我等闭上眼再睁开眼,所有的收获最多是打个盹,让自己放松一下。
而家瑜闭上眼再睁开眼,不得了!一条写作的轨迹形成了!
由简到繁,再由繁归简!
写作如此,人生亦如此。
由简至繁,不断积累,那是“拿得起”。
由繁至简,不断舍弃,那是“放得下”。
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才是智慧。
一个轮回,却是人间至道。
你想像家瑜一样眼睛一闭一睁就能想出如此深奥的道理吗?
那你就像家瑜一样多背诗吧——他是这两个班背书进度最快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