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小写意-紫藤花

相比随时随地都在画画的果儿

妈妈就没有那么高产了

五一放假

拿起<中国绘画史图鉴>

听了几堂免费的国画公开课

画了几幅紫藤花

公开课老师是中央美院的中国画学院花鸟专业毕业的

讲的国画小写意

一直提醒,要书法入画

跟着笔法画了一幅紫藤

手腕痛了半天

没有沉淀

却忍不住想追求数量

顾不上质量

三幅没骨画学习


凑字数的笔记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界自成一家,从周代的人物画像,春秋时期的大型壁画,魏晋南北朝佛教的传入,隋唐人物、山水、花鸟,到五代两宋时期达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顶峰,到了元代开始崇尚以书入画,再到明清时期,直至今日,中国画已经传承3000多年,积淀深厚,博大精深。

1、墨分五色:指浓、淡、干、湿、黑或焦、浓、重、淡、清。

2、十八描:指古代人物衣服皱纹的各种描法。

3、白描:用墨线勾画物象,不施色彩。
4、线法:采取焦点透视描绘建筑物,运用透视法强化建筑物的空间感和深远感。
5、湿笔:指笔含较多水分。干笔(渴笔,枯笔,焦笔):指笔含较少水分;颤笔
6、山石画法:钩斫,矾头,皴法:用以表现山石

7、三远,六远,七观法

8、攒聚:指石块安置的大小、聚散、多寡、疏密,须精心斟酌,得到相宜。
9、小景:是山水画流派之一
10、中国画技法名:没骨,落墨,破墨,泼墨,积墨,宿墨,点垛

写意画是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绘画样式,而写意精神是一种理念。一张通常的写意画,未必具有写意精神。写意精神也是一种品位与格调,写意画是样式、是载体,精神性与艺术性是灵魂。中国写意画当下欠缺的正是写意精神。在高科技发达的条件下,高度写实、再现的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写意性相形见弱。我们需要绘画用来记录反映生活的功能,逐步的转换为对思想、情感、精神、情趣、品位的审美再现。所以对写意精神的追求愈益显得十分重要。

写意又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它们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和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
二者的联系是都是写意,区别在于:

1.墨。用墨洒脱自由,不拘一格的就是大写意;墨色相对柔和统一的是小写意。

2.笔。运笔挥洒自如的一般为大写意;运笔相对细腻的为小写意。

3.水。在写意画中水的运用是很重要的,掺水较多的一般为大写意,否则就是小写意。

小写意是介于于写意与工笔之间,即半工半写,相对於大写意而言,它更加注重于局部的刻画

大写意画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大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
用笔技法
1、四要:意、力、韵、趣
2、笔意:就是要意在笔先,画家下笔时要心使腕运,以一种特定的情感、意念去驱使笔墨,才能因意成象,以象达意。笔意是用笔之总要,无意之笔是死笔。历代画家创造的艺术,所以能激动人心,主要是画家在笔墨技巧中融进了激情和意趣。

3、笔力:功力与气力

没骨画

在中国画绘画技法中,用墨线勾出轮廓线称为骨法,所谓的“骨”指的就是墨线;不用墨笔勾出轮廓线,而是完全用墨或色渲染成,称之为没骨法。用没骨法创作的画作就称为没骨画,也称为无骨画。古代山水、花鸟画都有用没骨技法进行绘画的,我们可称之为没骨山水画、没骨花鸟画。

可分两种

一为工笔性的,如五代徐熙之子徐崇嗣,发展了黄筌的写生法,改为没骨,即看不出笔线;二为写意性的,最早可说从沈周始,甚至也可追溯到唐之吴道子的“吴装设色”,或宋(不确定是否宋代,最早见宋之《宣和画谱》著录)之刘常。到了徐渭发展到一个新高度,这种画法一笔下去基本能够出来形(当然也可附笔),将边缘笔线消除了。当然,也有兼工代写的,如周之冕的“勾花点叶体”等。

没骨画法作为不勾墨线,直接以色彩塑造物像的画法,从技法上看,有渲染、点染两种。没骨渲染是指不勾轮廓线或先用炭条、铅笔、淡墨勾出轮廓线,然后用色将其覆盖,或着色后再将铅笔、炭条的痕迹擦掉,最终让人看不到墨线,运用层染或混染法,通过多次着色来塑造物象的一种绘画手法。

从历代关于没骨画的论述及流传的作品来看,没骨画最根本的特点是“直以彩色图之”,就是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色点、色线和色彩的晕染去塑造画面形象。没骨画技法是中国画的三大技法体系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