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拆掉你思维中的墙?

司空见惯的「潜念」

人们经常貌似神智清醒,但其实大部分时光都处在无意识的「潜念」状态。

潜念是一个思维概念。潜念状态的特征是视角单一、静态重复、惯于用昨天的方法来应对今天的问题。

去年,我的外婆因为头痛而去看医生。她习惯用比喻的方法进行生动的描述,她告诉医生说自己的脑袋里有一条「蛇」在爬。但年轻的医生并没有把这位文化背景不同的老奶奶所说的话当回事。

他们觉得外婆只是因为年事已高而说胡话。而当外婆变得越来越糊涂、越来越不开心的时候,医生建议对其进行电击治疗(休克疗法),并劝说我的母亲同意他们的提议。

最终,外婆走了。直到尸检的时候,医生才发现她的脑子里确实长了个肿瘤。我和母亲对此感到无比愤慨和内疚……

内观己心

觉知到「潜念」的存在

在此后的许多年里,我一直在思考当时医生对外婆的抱怨所做的反应,并反思我们对医生做出的反应:

◆医生们进行了一系列诊断,却没有打破头脑中对「老迈」的心理定势,没有认真考虑外婆的描述。

◆而我们也一直认为医生是专业的,因而没有对他们的诊断提出质疑和追问。

外察世界

导致「潜念」的根源

1.重复、练习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重复几乎都能导致潜念状态,让你麻痹大意。

2.思维定势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如果想要驾驭我们生活的世界,人类首先要做的就是发现各种能够让我们摆脱混沌,让世界看起来变得有序的一般原理、规则和规律。通过这一思维过程,我们可以将纷繁复杂的世界进行简化。」

而一般人只会教条而僵化地使用以前创造出来的概念和规律,并成为其奴隶。比如说,我们人为地将连续的时间分割为许多部分,并把不同的片段命名为「日夜」或「春夏秋冬」。

在我们第一次遇到某类事物时,它们可能与我们无关,因此,我们不会费心思去仔细探究。但不成熟的第一印象却在脑海中深深地扎了根。等这些事物与我们有关了,我们只会调动第一印象,而不会去反思第一印象的准确性。

大部分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潜念」愈加根深蒂固的过程。

子思在《中庸·第二十章》关于治学这样说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多少人能以「思变」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世界和自己?又有多少人能够以「思辨」的思维方式来清醒的认知到「类别、概念既然为人所造,便可以由人来打破」!

一行禅师在《禅者的初心》中谈到:

智者与愚者并没有任何的分别

道元禅师还说:「学习什么就是为了了解你自己,研究佛法就是为了研究你自己。」学习什么不是为了获得某些你原先不知道的知识,因为你在还没有学习那些知识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学习以前的那个「我」和学习以后的那个「我」是没有鸿沟的,愚与智之间也没有鸿沟。

一个蠢才就是一个智者,一个智者就是一个蠢才。但我们通常都会想「他愚蠢而我聪明」或者是「我从前愚蠢而现在聪明」,如果我们愚蠢的话,那又怎么会是聪明的呢?

潜念的负面影响

1.潜念会造成狭隘的自我形象,也就是把自我定位在一个小框框中。这个会让个人或组织变得非常脆弱,经不起环境变化的考验。

2.潜念能够削弱我们的自我形象,让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变得狭隘,埋没我们的潜能。

3.潜念会让我们做出不理智的决定,进而限制我们的控制力。

当你为一件事心烦时,比如一名员工迟交了报告,或没按你的设想完成任务时,你要问自己:「天会因此塌下来吗?还是只多了些小麻烦?」事实很可能是后者,烦心事大都如此。潜念的人会把小事故看成大灾难,因此变得一筹莫展,而非积极思考如何在已经变化了的条件下达成目标。

启迪多元思维

如何才能克服潜念?——保持专念

当我们做到了「思辨——质疑」和「思变——认知上的变化」后,那么,最关键一步便是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最佳途径——即思便」。

埃伦·兰格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也是第一位获得哈佛大学终身教职的女性。她花了40年余年的时间研究这个问题,最终给出的答案是——保持「专念」。

专念思维的核心在于活在当下、关注变化、随时保持开放的思维,以适应今日的环境变化及挑战来避免明天的麻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将其理解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你这样做时,你就是活在当下。

专念的好处

1.专念能增强你的感知力,对周围环境更加敏感。这是高度投入的主要表现。

2.专念能够创造能量,而不是耗损能量。大部分人都错误地以为,专念既耗神又费劲——脑子一直在转。但真正耗神的是我们随意做出的负面判断和无法解决困难产生的焦虑。

3.专念让你更敏锐、更具有前瞻性。

我们都喜欢求稳。因为事态稳定,我们就能控制住局面。但所有事物都在不断变化,稳定只是一种妄求,它反而会让你丧失控制力。

专念的人会发现别人忽略的微妙变化,这些早期的细微变化既是预警信号,又是进行改革的大好良机。专念的人会在酿成大祸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

规则适用于最初的规则创造者,你和创造者越不一样,这些规则就越不适用于你。当你专念时,规则、常例和目标能够带领你,而不是控制你。

专念还有很多其他好处。你将更加专注,记忆力也更强,同时你也更具创造力。当机会出现时,你能够把握好。你会更喜欢别人,别人也会更喜欢你,因为你减少了对他人的品头论足,自身也更具魅力。

正心正举

你也许会问,人怎么可能随时随地都保持专念呢?

虽然我们无法同时对所有事情都保持专念的态度,但一个高效能的人懂得在什么时候对哪些事情给予必要的关注。

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选择对哪些事情抱有专念的态度,而非「事必躬亲」,如果处处是「重点」,便意味着没有重点。

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我们总是用各种僵化的类别——工作、游戏、艺术、生活来隔离各种活动,试图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寻找平衡。「平衡」并非意味着两者是对立的,毫无共同点。工作和生活都主要和人有关,都有压力,都需要做规划。如果你将工作和生活分割来看,就不能借鉴彼此的成功做法。

而当我们专念时,将发现工作和生活只是一种人为归类,这种区分不应该限制我们。所以,让生活充实起来的要点是整合各个活动,让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我们的各种体验越是整合,越是共融、共通、共进,我们的专念水平也就越高,我们也会变得越健康、快乐、幸福!

拨迷见智

你可以专念,也可以心不在焉。

你可以赢,也可以输。

最糟的是心不在焉,并输得一塌糊涂。

所以你在做事时,保持专念,活在当下,便更容易成功!

开启自在之门

「当你的双眼因为内心的祥和与愉悦而变得清澈时,你就能洞见万物的生命。」 ——华兹华斯 《延顿修道院》

美丽动人的乐章常常从巴赫的头脑中轻松流出,被问及如何做到这一点时,巴赫说:「我的问题并不是如何找到旋律,而是在早晨下床的时候不要踩到它们。」

当我们超越了理性和逻辑,从已有的分别中跳出,处于直觉的、专念的意识状态时,人生的「新旋律」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我们的意识,帮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自己,成就自己,发现世界的真谛!

Q:如何拆掉你思维中的墙?

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