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做人 精进做事
文丨思同 · 主播丨涂山
佛系,在现代社会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佛系心态、佛系青年、佛系人生都让许多人认为是正确的。大家越来越觉得,对抗物质社会,佛系是有力量的。
我们不否认佛系心态是好的,但佛系做事则会把人变得懒惰,不思进取。
佛系,其实在佛学里的概念叫做“放空”。空是一个大词。
什么是空?
佛语说,万物皆空。这里的空不是没有,无的意思,而是万物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思。所以,此空非“真空”。
既然是有,那为什么我们依旧要追求“放空”的状态?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就是说,空不空,其实是我们的内心反应。我们能放下欲望,放下执念,这才是放空。
很多人理解佛系,是片面的,认为“没目标,不追求,无作为”就叫做佛系。但其实佛系更应该理解为”放空“,而不是无所追求。
放空是有追求的,也是要修炼的,其修炼过程一点也不“佛系”。
没有佛心,没有修炼心的人是无法做到放空的。
这样看来,我们说的“佛系”,与真正的“佛系”相差甚远。
佛系,更应该理解为有目标、有追求、有作为。
什么都不做的,不是佛系,不叫无欲无求,那是放纵、是懒惰。
保持佛系心态做人,是舒服的,能做到真佛系,才能追求精进。
佛家追求“放空”,也是为了能追求真理与本源。只有看破红尘,摒除杂念,消除欲望才可以看到大智慧(般若)。
做一个能够放空的人,是很难的。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修炼才能达到。
名利、地位、身份、权利、爱情……又真的能有几人看透,真的能说放下就放下。
放不下,不是错误,只是一种执念。许多烦恼也正因为是这样的执念所导致的。做人佛系,是追求真舒服,真释然,这点没什么不好的。
苏轼在最窘迫落寞的时候,还能写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轻松豪迈,这是一个佛系人该有的心态。
所以保持放空的佛系心态活着,则无论居庙堂之高也乐,处江湖之远也乐。这样的心态是健康的,正面的,也是能精进做事的基础。
做人内心可以讲求佛系,但做事不可以,做事要讲究“精进”。
有句老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许多人关注点在“天”而忽略了人的行为。
前不久一位朋友抱怨,说领导没有给他升职加薪。另一个入职比他晚的人,竟然升职加薪了,他内心非常愤懑不满。
在我的观察下,这个朋友平时做事比较随意,从来不是尽力尽责去完成每一件事,是那种“差不多”先生。工作上说不出有什么错,但是也绝对谈不上有啥贡献。
常常听他说“成事在天”,他认为事情成败都注定的,还美其名曰“做人要佛系”。
如此地佛系干活,得不到领导的认可,无法升职加薪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其实成事在天的前面是谋事在人。做人要佛系,但做事不可以啊。工作要有高目标,高要求才会获得好结果啊。也许冥冥中是有所注定,但是所实现的方式和方法是要看人的“造化”的。
佛系不是做事该有的态度,精进才是。
什么是精进?
佛教《成唯识论》写道:“勤谓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
勤奋努力,就是精进的表现。但勤,不只是身体勤。
曾国藩是怎么说“勤”的,他提出“身勤 、眼勤 、手勤 、口勤、 心勤”。只有做到“五勤”才是真的“勤”,才能算精进。只是身勤不足以称为“精进”。
同样做一件事,有些人勤快却能有成效,有些人劳累一番却无所获,究其原因并不是“成事在天”,不是命运使然,而是有没有做到五勤,而不仅是身勤。
精进做事的精神与内涵也在于此。对待事情,我们不仅要有目标,有追求,还需要精进,做到五勤——身勤 、眼勤 、手勤 、口勤、 心勤,如此方可成事。
如何做到精进做事呢?
心态要佛系,要放空,这是基础
精进做事与佛系做人丝毫不矛盾。佛系是放空,是对欲望与名权利的看淡。身心保持放空,做事才能够追本溯源,它们之间不仅不是矛盾,相反佛系的心态也是精进做事的基础。
老子认为,“一空生万有,心空容万物” 。
空才能生万有,空才能容万物。
越是“满”越是什么也得不到。因此心态佛系,心态放空,才能让事情进到心里,才能看到别人,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找到成功的办法。
若心已经被其他的东西塞得满满的,哪里还能看得到别的东西呢?
所以,心放空,是能够精进做事的基础。
精进做事是一种修炼,需增强信念,加强执行
心态放空是一种修炼,精进做事更是一种修炼。光说不练,永远也无法达到精进。
精进的修炼在佛学中分为五种,即“被甲精进”、“加行精进”、“无下精进”、“无退精进”、“无足精进”。
其中,“加行”,即要增加行动能力,增强行动的信念,不随意动摇。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绝对不能精进的,许多能成功的人都是几十年如一日,才最终获得成功。
精进需要讲求目标和结果
没有目的的精进是无用功。在实行精进前需为自己的行为树立方向和目标,否则就容易迷失方向。
而所树立的方向和目标,必须是正向的,不是违反人类科学道德人伦的。
很多人无法成功归根到底是一开始连方向和目标都是错的,那就不要去谈精进了。
制定了目标,还要时时检查有没有迷失方向,有没有努力朝着方向前进,有没有做到五勤,有没有反省自身错误……
敢于承认结果,敢于自我批评和改错,最后才能实现精进。
我们常劝别人“佛系一点,没什么不好”,现在看来这样的劝法未必能是好事,往往容易滋生他人的惰性。下次不妨多劝别人精进些,说不定对他大有裨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