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第四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程守胜作品
我的母校我的爱
程守胜(河南)
我在这里求学,从这里考入滑县师范学校,走上了教学之路。后来,我又来到这里教学,度过了最冷和最热的日子,将最美好的十六年青春韶华留在了这里。我的女儿在这里上了整整三年,从这里考入了高中。我的儿子也将在这里度过整整三年,从这里考入高中。
留固一中,是我的母校,是我们的母校。
也许,这里没有留下我们一家人的什么痕迹,但我们的记忆里,都深深的打上了留固一中的烙印。
二十七年前来这里复读时,我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在数十名复读生里不算佼佼者,却也在力争上游。承蒙班主任杨老师器重,还当上了班干部。那段日子里,青春与热血飞扬,壮志和勤奋共舞。我如履薄冰,也自信满满,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滑县师范。至今仍感谢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谢我的老师:杨荣修老师,王胜奇老师,柴凤竹老师,渠国瑞老师,闫国庄老师,李连慈老师,孟祥云老师;感谢二姑一家,我在她家整整住了一年。
近三十年过去了,学校早已没留下多少当初的痕迹,但我仍清晰记得她当初的模样。我们三级五班正对着学校的主路,两旁是高大的白杨,浓荫匝地,也遮蔽着食堂。每天早晚,我们都抬着饭桶,三三两两蹲坐在树荫下吃饭,互让互吃着从家捎来的咸菜,喝饭还不耽搁聊天。课余时光,我常踏着落叶到报纸栏前驻足,最爱《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当时正值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我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不少。我们还跑到单杠双杠那翻跟头,写着单词、诗歌的小纸条哗啦啦从口袋里掉了出来。有时围着操场散步,或者坐在草丛旁聊天海阔天空的,直到夕阳隐没,直到铃声响起。
滑师毕业后,我在柳沈村教了七年,然后又回到了这里。怀着满腔热血,我一心想借着那七年,无愧“教师”这两字。但造化弄人,我如同跌进了一条漆黑的隧道,始终走不到尽头,看不到一丝光亮,整整十年,三千六百天,我不知道尽头在哪里,也从未想过逃避,只咬牙默默的往前走,不知跌倒了多少次。白发徒增,衣带渐宽,我感动了自己,却没能感动命运之神。
二三十岁,这在别人那里指点江山、风华正茂的日子,在我这里却如此不堪回首。这十年里,我不记得散过步,打过牌,追过剧。每天忙忙碌碌,每天徒劳无功。“见天哆嗦,也冇见干出啥!”忍受着讥讽,还有善意的同情,我把这都一股脑咽了下来。第二天黎明,又抖擞精神,开始了新的征程。
苦难的岁月里,我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校园里那两棵白杨可以作证。2014年12月起,学校经历了一次蜕变,新任的小马校长大刀阔斧,搅动了一池春水,一千多学生、二十二个教学班的留固一中开始了新征程。
一年后,周校接任,把重担意外的交给了我。面对这份信任,我不再推脱,着手在全新的领域开始工作。从那时起,我既是报帐员,又是班主任,还是两个班的语文老师。一肩挑两担,担担重千斤。因此比公鸡起的早,比猫头鹰睡的迟,深夜走出办公室,总是星月相伴。像个上紧发条的陀螺,每天都在高速旋转。从早到晚,马不停蹄,没有双休,没有节假日,每年大年三十的下午才勉强按下暂停键。
“忙并快乐着”,我付出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学生的喜欢,还有些不请自来的荣誉。经过十八年的漫长跋涉,也晋上了中一,以前失之交臂的,仿佛一夜间都来了。天道酬勤,至今才信,老天不负苦心人。
我最看重的,还是去年师德师风评选,我得了第一。跟其他的荣誉比好像不值得一提,但我把它看作我的最高荣誉。所有的努力与付出好像都在那一刻都得到了回报。感谢我所有的遇见!
最喜欢的,还是走进教室,带领孩子们在文字的百花园里玩耍嬉戏。我们一起欢笑,一同悲伤,共同感受着语文的魅力。我总是在这个时候,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神采飞扬,妙语连珠,左右逢源,新意迭出。我们的课堂,总有会意的笑声,总有许多精彩的生成。教和学,都成了一种享受。学生一听是语文,都为之一振。换课后我偶然忘了,他们一定催我换回来。
古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克曾问:一艘“忒修斯之船”,随着岁月流逝,当一块一块的木板被全部换完后,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我不管,因为我知道,不管这艘船怎么换,她都是我的留固一中。特别是这些年来,我亲眼看着她一块一块换成了新的,越来越美,越来越好。尽管不再是记忆中的留固一中,却成了我们梦想中的留固一中。
坐在校园古亭里的长椅上,仰望这两棵参天白杨,我敲打着这篇文字,感慨万千。我曾为了挽救操场上的这些白杨,写下《救救一中的未名湖》。也曾看到领导别出心裁,围操场栽的一圈法桐已连成绿色的长廊,成了新的风景。我亲看这座古亭一砖一石的磊了起来,它从此成了学生们的最爱。每天,总有风华正茂的少年围着它,歇息玩耍,憧憬着未来。
我寻找着我的梦想和初心,我寻找着母校的梦想和未来。
【作者简介】程守胜,河南省滑县留固一中语文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滑县最美乡村教师,滑县名班主任,滑县学术技术带头人。喜欢舞文弄墨,聊以自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