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空间设计典范,光影之中的园林艺术诠释现代审美 | 南京六朝博物馆

第196篇

【心尧爱溜达】

✈️

在离南京总统府不远的地方,有这样一栋建筑。从外表看起来显得平淡无奇,没有光怪陆离的颜色,也没有哗众取宠的装饰。

很多人从它面前经过也不太注意。

不过门口那个淡绿色圆柱形玻璃顶却把人们的视线又成功地拉回来。

这里就是今天要写的地方 —— 南京六朝博物馆。

六朝博物馆建馆的初衷,是由于之前想在这里盖酒店,没想到工地挖出原六朝建康城的城垣遗迹。于是就在此直接设计建造了一座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之子贝建中先生领衔的贝氏设计团队设计,体系化地将贝氏建筑模数、贝式建筑几何、贝氏建筑光影运用于此。

之前参观过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以及香港和北京的中银大厦,这些建筑全都巧妙地融入了贝氏建筑对于光影几何的理解与诠释。

带着如此的期待,我们开始了六朝博物馆的参观之行。

我们到的时候大概是上午9:40左右,博物馆才开门不久。刚刚走进一层大厅,就被眼前的景象惊艳了。

整个大厅高大明亮又开敞,不同于以往对于博物馆的印象。这个光的空间让我们放慢脚步,不忍错过每个细节和角落。

一层大厅运用了钢构玻璃天棚,南北两边的平直墙面上各开了一个圆窗,是很有贝氏特点的造型。像一轮满月挂在天空,减少了一整面墙的枯燥感,瞬间增加了灵动和通透性。

地面上共镶有78个玻璃窗,嵌在米黄色石板之间。阳光透过顶棚照射下来,影子正好投射在每个玻璃窗的中心线上。

贝氏团队把这种光影称为 “满天星”。地上的影和高空中的光相互辉映,最明亮的地方正好是六个条幅,上面印着在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名称: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被光影吸引到目不转睛,同时也没忘了参观展品。这里有六朝的历代疆域图、历代皇帝的年号及在位时间等图文展板。

10米长的大屏幕上还会循环播放一部时长15分钟的微电影《东方大都会》,带观众“梦回六朝”。同时还有对贝建中先生以及其他专家的采访,诠释六朝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及建筑艺术。

六朝博物馆共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设有“六朝帝都”、“回望六朝”、“六朝风采”、“六朝人杰” 四大展厅。六朝建康城城墙与排水设施遗迹在地下一层的专门展厅内。

带着关于六朝的大体了解,我们先上了二层。站在二层通道俯瞰一层,角度的变化带来新的几何光影布局。

二层展厅为【六朝风采】,这里的空间设计布局以园林为主,有着浓浓的江南风情。

这里是六朝博物馆最为重要的展厅,展出六朝精品器物。贝氏团队将“美的概念”植根在该展厅中,整体平面布局引入古代女子化妆时使用的 “奁盒”元素,将空间分割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规则四边形,仿佛是奁盒中分列的不同小盒。

奁盒是古代女子妆扮示美的工具,借此也隐喻古人对于美的追求,更加突出了六朝文物背后“美”的概念。

在这里,“光”依然是主要元素,只不过这一次是人造光。射灯强烈的光线将观众的视线很自然地锁定在展板和文物上,四周都是黑暗,只有需要突出的部分打了光。

展厅展出了六朝时期的陶俑、青瓷、墓志、瓦当、石刻等大批珍贵文物,从美学视角为我们解读六朝艺术珍品。

鸡首壶是六朝时期独具特色的青瓷造型,“鸡”与“吉”谐音,暗含吉祥之意。

鸡首壶的出现使青瓷壶在造型上有了更多的变化,而鸡首的造型也在一代代不断改进变换。

六朝博物馆中的两件镇馆之宝也在这一层。

▌青瓷莲花尊

出土于南京东郊麒麟门外灵山南朝墓。喇叭形敞口,高脖,圆腹,圈足,尊盖形似僧帽。莲花纹恰当地装饰在每个部位, 造型有仰莲或覆莲、单瓣或复瓣,上下呼应。

青瓷莲花尊通体莲花渗透着浓厚的佛教色彩,是罕见的佛教艺术珍品。1972年同时出土了一对,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同类器物中最大最精美者,堪称“青瓷之王”。

▌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

出土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长岗村吴墓,三国吴时期。它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釉下彩瓷器,证明了中国在三国时期就已具备烧制釉下彩的先进工艺,改写了中国瓷器史。

展厅内处处有光,步步成景。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的布局方式,六朝博物馆四周基本都是展板介绍,中间放置展出文物,或横或纵或斜线排列。

展厅内几乎没有实墙,而是用竹子、荷叶等植物置景进行隔断;自然光与人造光互相交织,彼此互补,毫不冲突。使得馆内视觉通透、移步换景。

二层专门有一片观众休憩区,根据“兰亭雅集”的意境,特别设计了一处曲水流觞的小品。

座椅上设有两个耳机插孔,自带耳机的话可以欣赏到《高山流水》、《广陵散》等六朝琴乐。(可惜我们没带,很遗憾无法听到这天籁之音)

人物塑像与面容之美、冠发之美、服饰之美:

六朝人物俑沉静恬美,悠然自得,流露着神秘而风情万种的微笑;六朝男子多戴冠帽,女子则喜戴假发高髻;男子褒衣博带,宽袖大衫,女子衣裙线条流畅。

还有很多六朝其它方面的文化,留给大家以后去的时候慢慢欣赏。这一层可以逛很久,并不觉得烦累。

画像砖、墓志、简牍、刻章…… 六朝时人们崇尚自然,注重思辨,形成了超然自得的“魏晋风度”,激发了六朝艺术的蓬勃成长。

在这一特定时空之下应运而生的六朝艺术,以直面人生、张扬个性为宗旨,突破了汉代几百年来独尊儒术的思想禁锢。艺术也不再只是宣扬教化、敬天礼神的工具,而成为人们发自内心的自我释放。

二层通往三层的过道,设计团队运用了枯山水,尽显禅意,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整扇的落地窗还能兼顾欣赏外面的景色,让刚刚沉浸在魏晋风度中的思绪稍稍回到现实中来。

三层展厅的主题为【六朝人杰】,看下面的照片便一眼可知是哪段史实,也自然会联想到相关历史人物。

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这是一个剑与火的时代,一个诗与酒的时代,一个聚散无常、诗礼传家的时代。

这一层的设计理念基于长江。六朝文明源自长江流域的“大河文明”,而南京又被称为“石头城”。展厅中一条主通道曲折贯穿整个场馆,巨石型独立的展厅仿佛江边矗立的金陵石山。

展厅外立面运用了六朝特有的画像砖墙,营造了更多的历史层次感。

这一层分为治国、思辨、文艺等三个单元,从诗、书、画、艺、赋、史、说等方面详细展示了六朝丰富的艺术与文化,同时也介绍了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

以建康为中心的六朝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呈现出转型时期的特点,佛教文化空前繁荣。

六朝时期多名士,他们狂狷恣肆、雄才大略、才华横溢、放达不羁。有着一流的才情、超凡的个性,成就了不朽的传奇。

二、三层都参观完之后,来到这座博物馆地下一层的遗址展示厅。这里的主题为【六朝帝都】,分为城市篇与生活篇。

城市篇: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六朝建康城的城垣遗迹。该遗迹宽27米,为建康宫城的东墙,全部由夯土构成。

城墙底部有玻璃罩保护,上面有详细的建康城介绍。要想近距离探个究竟,得从旁边的楼梯上去,才能看到土层、墙头、结构等细节。

在上层可以居高临下,看清整个展厅的布局。跟过去城墙的高度差不多。

六朝时期的南京是公元三至六世纪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初名建业,后改建邺、建康。

生活篇:六朝人的衣食住行。

刚刚一层大厅的玻璃地砖,在这里巧妙地变成了天窗。

一整面墙的瓦当,排列整齐,在红色背景的映衬下显得极具气势。

对于建筑和空间设计本身,我并不十分了解。但却能在这里充分体会到设计者的用心,感受到空间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完美交融。

如果你喜欢历史、文化、建筑、艺术、设计、园林……,都可以来六朝博物馆看看。

记得带上一个小本子,有很多纪念章可以盖哦。

六朝古都,巍巍金陵。
今我来矣,不负此行。


- FIN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