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一字】说“子”(下)
在上一期中说到了“子”的诸多富有含义的情形,在汉语中,类似“子”这样的实词在发展与演化中,如果常常处于特定的位置,比如词尾抑或词头的位置,原先的实义会逐渐朝向虚的方面发展。汉语中,有很多虚词几乎都是从实词虚化过来的,比如“以”、“为”、“用”等介词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正因此,介词又有“次动词”这样的叫法,虽然不是普遍的叫法。“次动词”谓何?简单来说,便是仅次于动词,具备了动词的一些功能,所以介词它一般可以带宾语。
说回到“子”身上,如今口语中存在着许多的这样的例子,比如“桌子”、“椅子”、“小凳子”等,这些词语中的“子”就是虚化过来的词尾成分。词尾“子”在上古时代(先秦两汉时期)就已有迹象了,魏晋时期逐渐普遍应用开来,同时还有了构造新词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上期中所讲到的情形,那些“子”都不是词尾成分,因为它们是有实义的。既然能虚化为词尾成分,便成为了构词的后缀,它可以加在名词的后面,比如“桌子”、“凳子”;也可以用于动词之后,构成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如《封神演义》第十二回:“你往哪里耍子,便去这半日?”还可以置于量词之后,比如“两下子”、“那阵子”、“一辈子”等,宋范仲淹《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作为词尾的“子”,有时候也能表示动态,使用方面接近于今天的“着”。今天的“着”,都不陌生,它表示正在进行的时态,相当于英语中的现在进行时。“子”的这种用法,魏晋以后,在笔记文学中渐渐显露出来,比如明佚名《鸣凤记·端阳游赏》:“啊呀!急惊风撞子个慢郎中!”再比如明佚名《精忠记·临湖》:“奉子朋友也要哈酒,遇子娼妓也要使几个铜钱。”
众人熟记的地支十二个,以“子”为首。作为地支第一个,其实与“子”含义无甚关联,属于借用的缘故。说到这个问题,汉语里面借用也有很多,诸如“我”、“然”字便是借过来表示代词。“子”被借来表示地支,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先民创造语词之时,有时为了减轻人们的记忆负担,便会从语音上考虑,于是本着经济的原则,便借音同的字来表示新义,之后也就固定地使用开来。
地支“子”常与十二生肖鼠相配,按照古人的解释,因为“子”五行属水,《论衡·物势》又说“其禽鼠也”。关于“子时配鼠”,还有个小传说,据传老鼠是深夜里最活跃的动物,故而子时属鼠。古人在记时方面,通常是地支与天干相配的方式,如2018年便是戊戌年。清代朱骏声在他的《说文通训定声·颐部》中曾说“子,又以纪年”。“子”与地支相配可以纪年,其单独使用也能纪月、纪日、记时。《说文通训定声·颐部》:“子,又以纪月。”《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汉郑玄注:“仲冬者,日月会於星纪,而斗建子之辰也。”《晋书·乐志上》:“十一月之辰谓子。”《仪礼·士丧礼》:“不辟子卯。”郑玄注:“子卯,桀纣亡日。”“子”用于记时,表示的是夜里十一点至一点之间。这种记时想来也不陌生了,一些古装剧中所用的时间便是用的这个系统,如《西游记》第一回中“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
当然啦,“子”还是一种姓氏,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姓氏。“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好”氏,据历史学家杨荣国先生称,“子”原先写作“好”,读子,而“女”则表示原先是母系氏族。殷商帝王家族“子”姓是从契开始的。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氏的女儿;父亲为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辞海》载“契母吞燕卵而生契,故曰子氏。”这就是子姓的来历。《通志·氏族略三》:“子氏,帝喾之子契受封於商,赐姓子。汤有天下,微子基宋,世为子姓,或以为氏。”《通志》的这种说法来源于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於百姓,百姓以平。”《殷本纪》对于子契的记载虽然笼罩着神话气息,但也道出了一些基本事实,对于这样一位远古的部族领袖,成长过程中表现过人的才能,帮助大禹进行治水,最后因功受封於商,赐以子姓,遂被后世百姓所铭记。
上古姓与氏是分开的,秦汉以后二者逐渐相混而笼统称呼为姓氏。“子”姓自子契之后,衍生出许多氏,比如商氏、汤氏、乙氏、来氏、沃氏、相氏、武氏、邓氏、权氏、祖氏、梅氏、殷氏、箕氏等。其实,姓氏这个问题,如今的很多姓,准确来讲都是氏,追根溯源的话,都能追溯到上古时代。只是现在姓与氏相混不分,也就不会引起普通人的注意了。
说到这,用了整整两期的篇幅说了一下这个“子”字,兴许还有尚未说清楚的。“子”的用法颇多,不论实词还是虚词,有时还被借用,作为姓氏也是源远流长。如此种种情形便构成了一个复合的“子”字系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汉语集丰富性与复杂性于一体的特点,也还说明我们姓与氏的由来也的的确确是悠久而漫长。
上一期文章: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