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长江头》|佟铁鑫的“第四种唱法”

这里的“第四种唱法”有专指,说的是佟铁鑫接受访谈时聊的那个意思。不是说《我住长江头》到了佟铁鑫这儿算第四种唱法。佟铁鑫接受访谈的情况,可以去看一周前我发的旧文,  “第四种唱法”的佟铁鑫|1983年“英蕾缤纷”电视歌会(点击←标题前往旧文地址)。

铁鑫先生是我很喜欢的男中音。从个人好恶上说,他40岁之前的作品我更喜欢。我也很赞同他坚持自己的“第四种唱法”,只是私心作祟,心说大哥耶,《菩提树》和《小夜曲》(舒伯特)都唱了,国内典范的那些艺术歌曲也唱两首嘛。近日拿到他那个6 碟歌曲集我才知道,人家也是唱了《黄河颂》和《我住长江头》的,就是欠扩散。

关于《我住长江头》,张权先生写过一篇分析。讲的很细,也很精辟,现在院校老师指导学生唱这歌的时候,大约还参考一下张权先生这个阐述吧。链接在这里 (点击右标题前往旧文)→我想介绍的一首歌曲《我住长江头》
佟铁鑫先生这版真的算是第四种唱法,因为从根儿上就“变法”了—— 大幅度地改编了器乐部分,新写的伴奏基本跟青主最早的伴奏谱已经关系不大了。当然最“别致”的,还是有些小节的唱谱都改了。不满诸位说,“我住长江头,君猪长江尾”,呛到我了。
这么倒字的改编,不知道是谁的主意。后面的“此水几时休”,唱成“此水何时休”。我以为这么改编稍显“孟浪”了一些,已经不是第某种唱法的事儿了。唱片文案没有记录这歌的编配以及录音时间,从那几处糠芯儿的Vibrato判断,可能是铁鑫先生嗓子走下坡时候录的。
创作于民国的中国艺术歌曲在发表后第一轮的演唱,可能并没有什么规范。所以唱这首歌曲的不一定就得是美声,什么唱法都可以唱,但我对铁鑫先生这版改编还是不太认同的,主要我没明白思路是啥。
伦兵先生说佟铁鑫所谓第四种唱法更像音乐剧唱法,那么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看其他民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先说女声们总在唱的《玫瑰三愿》。李谷一的演唱和台湾张杏月的演唱我听着就是像音乐剧的。用声很细致,我觉得都挺好听的。器乐部分也很不错。
再说萧友梅作曲的《问》,演唱的多是美声唱法的人。台湾“第三种唱法”(通俗唱法)的陈明韶也唱过。她稍稍做了一点改编,但我觉得并没有改编歌曲的核心气韵,人家也没改歌词。
额,最后申明一下。支持佟铁鑫走第四种唱法之路,仅仅是我觉得这个歌曲改编的不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