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得我不敢打流感疫苗了!
forcode:昨天在网上瞎逛,无意中读到这篇论文,吓出我一身冷汗!
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大,抵抗力越差,各种慢性病越多,所以遇到流感的死亡率更高。但是2009年新型H1N1流感期间,各年龄死亡人数分布图中,52岁组的死亡率明显高出临近年龄组,比52岁年轻和年长的人,死亡率都没有52岁年龄组高。更奇怪的是,这个模式不止出现在美国,也出现在墨西哥:
2009 年 H1N1 流感大流行期间以及 1997 年至 2008 年美国 (A) 和墨西哥 (B) 季节性爆发期间肺炎和流感 (P&I) 的平均死亡人数。年龄以年为单位显示在x轴上。95% 置信区间。
forcode:为什么2009年这一波H1N1流感特别容易杀死52岁的人?这个解释非常有说服力:2009-52=1957,这些人都出生在1957年,而那一年,是一波H2N2“亚洲流感”大爆发,这些人是1957年疫情的幸存者!
1957年(H2N2)、1968年(H3N2)以及在2009年(新型H1N1)都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变种后代。逃过了1957年H2N2亚型的人,体内抗体增加了他们在2009年新型H1N1大流行期间的死亡率……这是典型的ADE效应吧!?
问题是,1957年到2009年,跨越了52年,这种ADE效应依然存在……
更加让人绝望的是,不仅1957年亚洲流感爆发年出生的人在2009年新型H1N1大流行中死亡率更高,1968年香港流感爆发年出生的人在2009年和2013~2014年季节性 H1N1 爆发期间死亡率也明显更高。
以后还要不要打流感疫苗?我开始犹豫了!
有没有专业人士给我普及一下,流感疫苗有没有ADE风险?
流行病悖论:早年 H2N2 大流行性流感感染增加了 2009 年 H1N1 大流行期间的死亡易感性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770550/
事实上,在1890年H3Nx大流行期间出生的人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间经历了最高水平的超额死亡率。我们认为 1918 年观察到的现象并不是唯一的,并且指出在生命早期接触大流行性流感是随后异亚型大流行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
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在2009年H1N1流感病毒大流行期间,老年人的死亡率相对较低。然而,以前接触过流感病毒导致易感性增加的报告情况很少见,而且了解甚少。一个这样的例子发生在 1918 年——在 1890 年异亚型 H3Nx 流感病毒大流行期间出生的人经历了最高水平的超额死亡率。在这里,我们证明这种现象并不是 1918 年 H1N1 大流行所独有的,而且它也发生在当代 2009 年 H1N1 大流行和 2013-2014 年 H1N1 占主导地位的季节期间,对于那些出生在异亚型 1957 年 H2N2“亚洲流感”大流行期间的人。这些数据突出了迄今为止未被充分认识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事先接触大流行性流感病毒株可增强随后大流行期间的易感性。这些结果对大流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并应为旨在揭示造成这种效应的机制的实验室研究提供参考。
这也表明中年人群在2009年和2013-2014年流感季节中的死亡易感性增加,这不能被解释为仅仅是对传播病毒的防护水平的“年龄变化”,而是对于在生命早期暴露于高度不同的大流行毒株的特定群体,对新毒株的易感性增加。
虽然大多数 IAV 预先暴露被认为对未来的感染具有净正面或中性影响,但至少有两个早期的例子表明,几个小组认为之前暴露于 IAV 可能是有害的。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期间,最高死亡发生在28岁左右的人群中(6,– 9)。对于出生于 1890 年的人来说,这些人接触到的第一个 IAV 是假定的 H3Nx 1890“俄罗斯流感”大流行病毒 ( 19 )。在1968年H3N2大流行期间,在1918年H1N1西班牙流感发生时出生的人的死亡率也达到了峰值
为了确定是否可能发生了其他类似的与年龄有关的影响,我们在2009年H1N1大流行期间以及随后的2013年至2014年H1N1爆发期间,按出生年份计算了流感死亡率,并观察了死亡高峰。2009 年 H1N1 IAV 大流行期间两国 52 岁人群的流感计数、比率和比率。这对应于 1957 年的出生年份,该年份是 H2N2“亚洲流感”大流行的年份。我们的数据提供了一个新的场景示例,即在流感大流行期间出生的人在随后的异亚型流感大流行期间死亡率升高。
在生命的最初几年接触大流行病毒是后来异亚型流感病毒大流行或强烈季节性爆发的易感因素,这不是孤立现象。
================
//统计研究表明,流感与太阳黑子活动峰年相关,流感世界大流行多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最强时期与最弱时期。1889-1890年流行性感冒第一次全世界大流行是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889年为6.3;1890 年为7.1),1900年流感流行也是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900年为9.5,1901年为2.7),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第二次全世界大流行是太阳黑子活动次高值期(1917年为103.9;1918年为80.6;1919年为63.6),1957-1958年“亚洲流感”是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57年为190.2;1958年为184.8),1968-1969年“香港流感”是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68年为105.9;1969年为105.5),1977年“俄罗斯流感”是太阳黑子活动次低值期(1976年为12.6;1977年为27.5)。太阳黑子活动高值可促发病毒突变,低值有利于病毒大量繁殖。
================
//灭活病毒间的重组例如用紫外线灭活的两株同种病毒,若一同培养后,可使灭活的病毒复活,产生出感染性病毒体,此称为多重感染再复活(Multiplicityreactivation),这是因为两种病毒核酸上受损害的基因部位不同,由于重组合相互弥补而得到复活。
================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可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是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是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是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是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与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自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
//太阳黑子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很大,太阳黑子谷年太阳黑子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与病毒的滋生与繁殖(旧病毒复发);太阳黑子峰年太阳黑子活动增强,辐射出的紫外线增加,有利于微生物与病毒的基因变异(新病毒产生)。显然,这是流感大流行一定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太阳黑子峰年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病毒基因变异,所以强度大危害重,如1918-1919年、1957-1958年与1968-1969年;太阳黑子谷年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旧病毒复发,所以强度小危害轻,如1900年与1977年。
================
//根据世卫组织规定,流感大流行警告共有六大级别:
一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传播,但未出现人感染的病例。
二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传播,这类病毒曾造成人类感染,因此,被视为流感流行的潜在威胁。
三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这类病毒已造成零星或者局部范围的人感染病例,但未出现人际间传播的情况。
四级: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引发持续性疫情。在这一级别下,流感蔓延风险较上一级别“显著增加”。
五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在同一地区(比如北美洲)至少两个国家人际间传播,并造成持续性疫情。尽管大多数国家在这一级别下仍不会受到显著影响,但五级警告意味着大规模流感疫情正在逼近,应对疫情采取措施的时间已经不多。
六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的人际间传播发生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地区。这一级别意味着全球性疫情正在蔓延。
================
热门文章:
================
本文首发订阅号:forcode奇想录
未来新技术与新趋势的种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