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絮语

每到清明,小编总是不胜纠结,除了要应对扫墓踏青,还要为岁律频迁,春归太速而平添烦恼。这两年交酬远足虽大可推搪,但毕竟正逢贱诞,想着又一年茫然虚度,不由得心绪如麻,几欲断魂。古人一定也是有类似的惆怅,于是才发明了种种有趣的风俗来排遣忧闷,寒食和清明的典故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说一些曾经风靡千载,如今却渐渐消失的节俗吧。

厝火传薪

现今人们对于寒食没有特别的概念,因为往往是和清明视同一体的,但我们提到寒食节,首先就会联想到介子推绵山被焚身亡的故事。民俗学家研究发现,寒食当天禁烟火,并不始于介子推,而至少在两百年之前就已形成制度: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周礼·司烜氏》)。据说有些地方“每冬中辄一月寒食”,造成老幼病弱群体大批病死,因此历代多次下达废止寒食的禁令,后来慢慢缩短,晋中地区减至三五日,最终仅象征性冷食一天。

简单来说,禁火实际上是顺应时节“变火”的象征表现,大致来说——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同的木材,在四季变换的条件下,木性也会发生改变。夏季如果仍然用榆木和柳木,钻火过程中产生毒气,容易令人生病。后来连炊爨所用的木柴,也都有季节的分别:春天“爨萁”,夏秋“爨柘”,寒冬“爨松”,当然这些应该是阴阳五行思想流行后的产物,时间不早于汉初。

客官,今天是寒食节,给你准备了刚解冻的猪蹄,你趁凉快吃了吧!

熬过寒食之后便可以生火做饭了,唐代宫廷会给大臣“赐新火”,白居易就得到过这样的荣耀,照例还得写“谢状”,表达对浩荡皇恩的感激。一般人家只能自己钻火,古代涉及到清明钻火的诗文有很多,最著名的当属杜工部《清明二首》中的句子: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苏东坡在《临江仙 送钱穆父》的首句就说: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这里的改火被视作节令轮替的代称,可见在诗人心中引发的感慨之深。

虫语如丝

宝贵的仲春三月也是蚕事渐穰的季节,古人的种植业以“农桑”二字来概括,养蚕占了一半,是因为可藉此充裕民财,经济效益颇为可观。清明前后正赶上祭祀蚕神的日子,中国的浙北一带是中国最重要的丝绸重地,蚕神信仰也最为繁盛。《湖州府志》上说,清明节晚上,养蚕人家设祭台驱赶白虎,门前用石灰画一道弯弓,或者将吃剩下的海螺壳丢在房顶,都是表达祛除邪祟的意愿。

人们觉得桑蚕白净柔弱,又能带来滚滚财源,故对其疼爱有加,肉麻地叫它蚕宝宝。蚕易遭鸟禽啄食,对环境温度和湿度又挑剔,常常会感染疫病而死,驱赶白虎实际上就希望幼蚕无灾无病地度过吐丝的岁月。古代清明节往往要拜蚕神,最为著名的就是黄帝正妃嫘祖,相传正是她发明了养蚕缫丝,被尊为先蚕(也就是丝织业的鼻祖),最早东汉时就有祭拜嫘祖的典礼,明代北京城还建有多处先蚕坛。

墙里秋千佳人笑,拜蚕神还是留给中年妇女吧。

拜蚕神似是皇后和民间女子的专务,官宦仕女大约是没有兴趣的,闺门府邸往往有秋千架打发时光。秋千源自北地,被称为山戎之戏,汉以前传入中原,刘向《别录》中就有描述,且从那时起就是女子的玩乐。小姐看书闷了烦了,坐到荡板上抓住细绳,让丫鬟帮着轻轻推动,裙舞飞扬,娇语嬉笑,多有令沿路打马游缰而过的浮浪少年想入非非的。晃悠悠的前后摆动,时隐时见的美人倩影,令人心意恍惚飘摇,这或许也正是春心“荡漾”的根源吧?

本土彩蛋

另一项有趣的习俗就是画卵——在剥空的蛋壳上,精心雕镂出各式线条图案,用以馈赠友人或互斗输赢。这种考验灵巧,颇费功夫的手工艺术,据说最早起自于古代的豪富之家,想来终年劳碌的平民百姓,是极难得有这份闲心来作此无用之功的。鸡蛋首先要钻一小洞让蛋液流尽,之后用小刀慢慢凿琢,考究些的还得还得染上颜色(兰茜)。

其实寒食节亲朋互赠鸡、鸭、鹅蛋的传统古已有之,不过自从时兴在蛋壳上搞创作之后,这似乎演变成了一股攀比之风。镂刻的图案渐趋繁复,从简单的山水线条到亭台楼阁、花果草木,甚至还堆砌人物典故等等。文人对此自然兴趣颇浓,乐天诗中就有:玲珑镂鸡子,宛转彩毬花;有些官员甚至赴任途中,都为车马颠簸不能安安稳稳地画卵而感到苦恼——便幕那能镂鸡子,行宫善巧贴毛毬。

从古人的画卵到今天的蛋雕,艺术的细节在不断丰富。

太多人花费大把时间雕蛋壳,影响正常生产工作,似乎对鸡鸭也不够尊重,为敦励风俗唐玄宗在开元二十六年下旨禁断,不过用颜料画图案的彩蛋倒是非但不禁,还要求在中尚署在寒食节进献宫中。实际上后来光画不雕的蛋艺更为流行,通常仅有红蓝两色,只不过尽量模拟雕镂的状态,这或许就是“刻意”一词的由来吧。近代人们更省事了,干脆直接拿煮熟的蛋互相撞击,谁先碎就算输,不过这种“斗鸡子”似乎远不如雕蛋壳流行。

拂头依面

可能《采薇》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影响太大,故而文人们对于晚春时节与友人分袂尤其敏感。但唐人诗中被写腻了的灞桥折柳,与春日寻芳中最为风雅的插柳戴柳,毕竟有根本的区别。清明出游之日,房檐上、出门的车、轿上都要挂柳,妇女头上和儿童襟边都要佩柳,所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不及时抓住青春的尾巴,肯定老得快!据说房檐上插柳是为了引领祖先亡魂归来,同时柳枝还可辟邪,可祛除鬼魂身上的晦气。

不但赏柳、插柳堪为雅事,阳春时节北方等地还有吃柳树嫩叶的习惯,《本草纲目》说柳“性味寒苦,无毒,可治疗风水黄疸,疮痈肿毒等症”。笔者是南方人,某年仲春去河南浚县游玩,发现路边就有妇女挎篮攀摘柳条,原以为是编筐或插戴,一问才知道是拿回家炒菜,难怪《帝京岁时纪胜》中说:“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吃法花样也多,洗净热水焯过后再过凉水,加盐醋拌蒜便可,也能切碎蘸糖揉面贴到锅里制成柳叶饼。

路边折柳非为风雅,乃为口腹之快也!

(0)

相关推荐

  • 恐龙蛋化石鉴定指南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

  • 盛泽先蚕祠

    200606位列<苏州园林名录>第68的盛泽先蚕祠   在吴江的盛泽镇上,有座先蚕祠,也被列入<苏州园林名录>,且位第68,简述评价为:古典庙堂.飞檐斗拱.那么,这究竟是一座怎 ...

  • 养蚕记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又是一年养蚕季 小编的朋友圈已被霸屏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 都有一段养蚕史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 蚕宝宝的成长史 -- 养蚕日记 蚕妈妈产卵 一粒粒的小卵就 ...

  • 从古诗词中了解传统清明的更多习俗

    传统清明习俗不仅仅是祭祀祖先,以祭祖扫墓为主是在唐宋以后才确定下来. 清明节的成型融合了上巳节.寒食节. 上巳节本是三月三,这一天主要的是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 ...

  •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二 十 四 节 气 清 明 04.04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清明>, 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经久传诵. ...

  • 三门峡闫保成作品《清明节絮语》欣赏

    温馨提示:请各位老师投稿一定是原创,必须是首发.如果稿件在别的平台已经推出过,请保留,勿重复投稿在本平台.请尊重后台工作人员的辛苦. 清明节絮语 作者:闫保成 归心似箭, 车舞长龙, 江山肃穆, 时值 ...

  • 清明节档电影《生生》,聚焦生死话题,堪称台湾版《送你一朵小红花》

    关于生死题材的电影,我们看过不少,前一段时间热映的<送你一朵小红花>就是其中一部,最近,又有一部关于生死话题的电影要上映,那就是<生生>. 该片将于4月2日上映,导演安邦,主演 ...

  • 【北京诗词】No.61321期B版||​夏天絮语 文/田边(湖北)

    北京诗词 欢迎您的阅读 <北京诗词>属于新古典主义诗词流派,主要发布古体类型的诗词(含仿古体诗词)和现代诗,兼发优秀的现代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纯文学作品!我们希望大家能努力研究继承古体诗词, ...

  • 专栏|陈建军:难忘清明节的革命先烈诗文朗诵会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尊重名家,力扶新人 难忘清明节的革命先烈诗文朗诵会 作者丨陈建军(北京) 今年的清明节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了,在这个缅怀先烈先辈.祭奠逝 ...

  • 清明节时,祭奠先人时究竟是先烧纸还是先修坟呢?讲究还真不少

    引言: 清明节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也是春暖花开,适合踏青的日子,不过在这个节日里,国人几乎都要办的一件事,那就是到陵园或者宗族祠堂中祭拜先祖,这也是清明节最主要的任务. 以前古人总是把祭祀和行军打仗并 ...

  • 【魔都絮语】“一站路”到底有多远?看完惊呆了……上海人请回答!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放假和朋友相约出去白相~ "侬还有多久到?" "我还有一 ...

  • 清明节,要做艾灸调理养生!

    清 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也是人体养生保健的好时候. 清明节要以"生发阳 ...

  • 清明节游萁山、赏金星砚、临帖、偶遇老魏及其他

    原创:清明节游萁山.赏金星砚.临帖.偶遇老魏及其他 原创作者 | 孟子曰凡事需知晓  本期专栏责任编辑 | 刀笔吏隶 首发平台 |沂蒙那些人和事儿 我很少再以严谨的态度 去写一篇文章 也很少静下心来读 ...

  • 沁梦絮语:我追星,钟南山老人与祖国 /(第1452期B)

    妥说|文史|艺术|诗词|文苑|经典|诗经 美丽赏析: 这个庚子年的春节可能是几十年来中国人最闹心的一个春节,疫情肆虐.人心惶惶.谣言漫天.自我禁闭......但是细思一下,也有一些欣慰之处,几十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