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就看这三点
闲聊几句,喝两口茶,他突然长叹一声,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我现在才知道人心难测!
我问他发生什么事,他也没说。我想,大概是工作上受挫了吧!
但是他那句“人心难测”,一直深深刻在我心里。
的确,这么多年。做过情感咨询,也在职场上兜兜转转,这方面我也深有感触。
大部分会看错人的,都是在一开始没有慎重。所以,世界越是复杂,看人眼光就越是重要。
交友也好,择偶也罢,看准了人,再深交。然后完全信任,不查手机不心有芥蒂。
毕竟,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呢?
所以,今天我们要谈的,就是我们中国古训中,我认为很经典的三句识人法则。
夏虫语冰者,不可深交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庄子集释》
夏虫,只生活在夏天。井蛙,只能看见井底。
所以,夏天生的虫子,不可与他讨论关于冰雪的事情;井底之蛙,跟他讨论天空多辽阔,也是白费口舌。这些是由于眼界受到了限制。
但是很不巧,这世上就有一种人,总是用自己的见识来衡量别人的生活。
就比如一个特有钱的人,他每天都过的很快乐,很潇洒,然后跑到一个穷苦人家说:”你们不要整天忙忙忙,你们要好好享受生活啊!做人要乐观。“这就属于夏虫语冰。
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鲁迅说: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凡事都有缺陷,任何人都有所局限。
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一只“井底之蛙”,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才能真正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当然了,很不幸的是。这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庄子的高度,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类人呢?
咱们先听一个故事:
一天,孔子的学生碰见一人,得知他是孔子学生后,高兴的不得了,要和他切磋学艺,于是问他:“一年到底有几个季节?”
弟子说:“那还用问吗?四季,春夏秋冬。”
那个人反驳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弟子一头雾水:“你搞错了,是四季。”
“三季”
......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休,去找孔子理论。
孔子看了一眼这个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那个学生吓坏了,又不敢顶撞老师,于是恭恭敬敬送客人回程。
回来之后,他问孔子:”师傅,明明是四季。你为什么说是三季?“
孔子回答说:”你没有看到,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他是什么?是蚱蜢。“
”蚱蜢出生在春天,夏天就死去了。他的一生只有三季,你跟他争什么呢?“
孔子这番话中的深意,但凡学会了。你这一辈子与人相处就不会这么累了。
以前你可能会因为碰到不讲理的人,或者是因结交这样的朋友而生气。但是现在,你只要想:跟夏天的虫,你谈什么冰?那是你糊涂。和井底的蛙,你聊什么?没必要生气,更没必要跟这种人深交。
读书,多思考,真正有智慧,能站在别人立场上思考的人。
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父亲说的那样: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这才是君子的作为。
夏虫语冰者,是自私,故不可深交。
2. 人无癖者,不可深交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张岱《陶庵梦忆》
癖,并非癖好,而是爱好。
整句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什么爱好,那他也不会爱这个世界,故不可深交。
心中无好(爱好),意味着心性凉薄,对人对事无热情。要么心机深沉,为某种目的隐藏自己。这样的人,对什么都不在意,对什么都保持一样的态度,你对他再深情,他也不能回应,不是很可怕吗?
前几天写汪曾祺,看到这么一句话:人这一辈子,总该爱点什么。
想想也是,对这个世界有好奇,才能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去爱别人,不管是爱人朋友还是父母子女。
的宋江,书里的他绝不是正儿八经的英雄人物,而是“因见鱼鲜,贪爱爽口,多吃了些,至夜四更,肚里绞肠刮肚价疼;天明时,一连泻了二十来遭,昏晕倒了,睡在房中”的公明哥哥。
你要是问,这个矮矮胖胖的逗比怎么就成了众兄弟为之卖命的梁山泊主?我想大概是因为真吧!
但凡干大事的人,心里都有一股劲。上梁山,爱字画,爱吃,爱玩,这些都是真。
具备这种”真情“的人,跟他谈恋爱,他看你的眼神热情奔放,会难过,会开心,所以在一起电光火石;跟他做朋友,开心了大笑,难过陪你大哭,到哪里都不孤单。
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件为之尝尽甘苦而愈发深爱之事,又如何懂得真正的人生?
想起前一阵“佛系青年”一词,还有日本的“低欲社会”。不知道是时势所致,还是别的原因,这些青年好像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早早的老去。
在我看来,他们甚至不如一些年过古稀的老学者,一生的热情付诸于一件事,到老还燃烧不尽。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像他们那样的成就。其实只要简单,真诚,心有所爱,闲时喜欢做自己的事而不是碌碌无为,追求内心满足感,就够了。这样的人,就足够有趣了!
无癖者,是凉薄,故不可深交。
今天的社会,依然适用。
以言举人,意思是因为一句话而评定人品。以人废言,意思是因为对此人的看法而否定他所有的言论。
其实一个字总结来,就是偏见。
我们这个社会是充满了各色各样的偏见,比如,中国就一直有一种传统,好像文化人都是君子,君子说的都是对的。但是说来说去,君子小人如何区分?真话假话又如何区分?更何况,读书人行小人之事的,还少吗?
所以,不能以一句话去评判一个人。更不能因为他的身份,而忽视他的言行。
电影《阿甘正传》里面,我最爱的一句台词:只有做傻事的才是傻子。
的确,面对是非对错,最客观的处理方式是——对事不对人。
一个人曾经地位高低不重要,曾经犯过错也没关系,只要他现在有长处,就值得学习,只要他的见解切实可行,就值得采用。
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以万物为刍狗”的平等心态。绝不对任何人带有偏见,重在把握言行实质。
不然,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更容易错过一些真心。
看人的学问很深,三言两语说不完。
但是,偶尔回头看看前人的智慧,你会觉得获益匪浅。
我们当然都愿意相信人性本善,但是没办法,这个社会充斥着各色伪装,拿真心换真心的事情,如今看来,没那么简单了。
正因为如此,一个人的真面目,更加难得。
我们学习识人术,大概就是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个善良的真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