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连载】一则胃癌医案后的几番思考
桂林吴氏老中医不仅注重中医治疗,也善于运用西医诊断技术,服药期间,询问肿瘤相关指标,定期复查B超,CT等。注意病情对发展变化,随症状加减用药。若有复发,可通过中药扶正驱邪,抑制肿瘤细胞繁殖,让患者“带瘤生存”,与肿瘤细胞和谐相处,达到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3VzZXJpbWFnZTguMzYwZG9jLmNuLzIxLzA0MDMvMTAvNDgxMzYyMTZfMjAyMTA0MDMxMDUxNTQwMDM1NDY0Nzc4LmpwZw==.jpg)
今天整理一则胃癌的医案
患者,江某某,男,48岁。1999年10月,在复合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胃窦部肿瘤约4x3cm,浸润至浆膜层,幽门下淋巴结数只,最大对如小胡桃。
术后病理显示,胃窦部低分化腺癌,大弯淋巴结8分之一转移。术后行LMF方案化疗6个疗程。
2000年10月,CT检查:胃癌术后,夷头前后方均见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所致。于静脉化疗3个疗程,2001年4月,复查CT显示:夷头前后方均见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所致。与2000年10月的检查对比,胰头后方肿大对淋巴结有所增大,其余情况基本差不多。
停止化疗,予放疗,仅做一次,病人不能耐受而放弃。
2001年5月,当地医院PET显示:中上腹部FDG代谢异常增高灶,结合病史,考虑胃癌术后转移所致。
当月来诊。初诊:精神疲乏,动则气喘,胃纳差,头晕腰酸,背脊酸楚,舌苔薄黄腻,脉濡细。胃脾气虚,治疗以健脾化湿,清郁热。
方剂:炒白术,灸甘草,陈皮,灵芝草,香扁豆,丹参,蛇果草,蜀羊泉,白花蛇舌草等二十味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服。另中成药,遵医嘱。
之后2周复诊一次,不适症状减轻,加减中药。
2001年10月。复查CT与2001年5月比较,胰头后方淋巴结明显缩小。坚持服药随访。2002年11月.复查CT显示:胃癌术后,脂肪肝,肝内钙化灶。继续随访未见复发,生活起居如常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桂林吴氏老中医按语
手术后的病人,脾胃受损,多表现为气血两亏,脾胃不足。临床症状:精神疲乏,动则气喘,胃纳差,头晕腰酸,背脊酸楚,舌苔薄黄腻,脉濡细。胃脾气虚,加之化疗对胃脾对损伤,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医临症时,应该着重扶助正气,调理脾胃功能。
常用太子参,炒白术,怀山药,香扁豆,制黄精等益气建中,调理脾胃。化疗后,病人常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等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的症状,可用姜,半夏,陈皮,旋复花等。
李东恒《脾胃论》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说明脾胃在机体发病中对重要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健胃和,病人才能有精神,胃口才会好,正气才得以恢复,抗病能力得以增加,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此组方剂应轻灵平和,千万要保护好脾胃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健脾理气方法能增强消化腺体对内外分泌功能,能增强小肠吸收功能,改善营养状况,精神,体力及增强和提高患者对细胞免疫功能。
肿瘤形成为正气亏虚,瘀毒内结引起。手术之后,可见的瘤体去除,但患者体内郁热没有清除,因此应在扶正的同时辅助以清化郁热来驱邪,以防止烟火未熄灭,疾病复发,常用对白花蛇舌草,蛇果草等。
中医药体外抗癌活性筛选中提示,清热解毒药抗癌活性最强,比如白花蛇舌草等有明显对直接或间接抑杀癌细胞、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发展。因此,清热解毒法也是为抗击转移治疗的重要方法。
胃癌术后常加用一些具有抗癌作用的药物,如蜀羊泉,白花蛇舌草,蛇果草,八月扎等,兼有白细胞减少加用猪殃様,兼有贫血者加用当归,杭白芍,枸杞子,制首乌等。胃镜下见吻合口糜烂加蝉蜕,蒲公英,芙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