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马蒂斯一样
2021034
生活若像马蒂斯
1908 年末,39 岁的亨利·马蒂斯( Henri Matisse )在巴黎一本杂志上,发表了名为《画家札记》的文章。他写道:
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和静穆,没有令人不安的题材。我希望,一个疲倦的、伤心的或是困惫的人,可以在我的画前享受到片刻安宁。
打开的窗户 马蒂斯 1905 年
如其所言,他的画中布满着阳光、散落着随处可见的生活气息,驻足于这些红红绿绿的色彩前,一份轻松与纯粹扑面而来。
马蒂斯甚至没有画过一幅说教性质的画,也不在画中做任何政治指涉,即使生活在欧洲最残酷的历史时期,亲眼目睹了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血腥洗礼,他也从未将内心的厌恶、憎恨与恐惧体现在画面上。
他曾对一位心情抑郁的朋友开玩笑说:把我的画拿走,每天早上看一下,什么都会好起来。
红色的和谐 马蒂斯 1908 年
这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相较和平年代的现代人,马蒂斯更深刻地体验着现实的腐味,但每当拿起画笔,他又将满眼的灰暗拒之门外,刻意抹掉痛苦的痕迹,只留下了那一笔彩色,如诗人波德莱尔( Baudelaire )所说:在那儿,一切都是秩序和美,奢华,平静和愉悦。
透过那些作品,你也一定能够感受到,作为艺术家的马蒂斯,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他喜欢养宠物,喜欢去二手店淘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装点工作室,他留意着生活中的细节,还会因为一点小的收获而兴奋不已。被不经意的放置在桌台上的几尾金鱼,他养了很久,却也成为了频繁入画的静物。
金鱼 马蒂斯 1911 年
于马蒂斯而言,生活是纯粹的,色彩亦是如此。
1911 年,他完成了他标志性的作品《红色工作室》。画中的大片红色,没有色调区分的被涂在了墙上、地板和物品上。它们艳丽无比,却又有一种平和的生命力,向画外蔓延着。
红色工作室 马蒂斯 1911 年
这幅忽略空间构造、只专注于色彩的图画,对年轻的罗斯科( Mark Rothko )产生了巨大影响。多年后,他回味许久,对朋友说道:当色彩的使用纯粹到一定程度时,由此产生的力量会强于任何具象绘画。
和谐的红色与绿色
可以肯定的是,现代艺术以来,得到解放的色彩,在很大程度上都应归因于马蒂斯。他可以轻易地将一对补色协调地放在一起,他也可以在复杂的颜色中,找到平衡——
《摩尔屏风》里,产自海地的棉纺织壁毯占去了画面的大部,两位身着白裙的女人混入到杂乱的花纹中,使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画面语言受到挑战。不过,她们依然清晰的立于画中,并用“留白”与图案繁复、装饰性极强的背景取得了和解。
这是马蒂斯独有的能力,就像他总是可以在纷乱的世界中,找到生活的亮色。
摩尔屏风 马蒂斯 1921 年
1941 年,世界变得更加残破。德国蓄谋已久的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兵力分为三路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而 72 岁的马蒂斯,在这一年差点死于肠道疾病。
进入手术室前,他真诚的祈祷道:希望可以再多画几年。经过两次痛苦的手术,马蒂斯活了下来,但身体却再也没有恢复到以前。他变得虚弱,不能长时间站在画布前,他的女儿被纳粹带走,生死未卜。
马蒂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痛苦遭遇,但出人意料的是,疾病、战争和远离亲人的考验,仍是没有夺走他画布上的彩色,相反,它们为其打开了另一扇窗——他画中的那些美丽色块,变得更加简单,并且渐渐具有了独立的趣味,一项新的艺术创作——剪纸——开始了。
剪纸的马蒂斯
之后的每一天,都是新生命赋予马蒂斯的礼物。他把重新燃起的生命力,全部投入到了剪刀和纸片上。
为了剪出色彩鲜丽的作品,他多是亲自动手,染出自己需要的彩纸。剪刀在马蒂斯手中运行的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看着一个个生动的图案迅速成型,你丝毫感觉不到眼前的创作者竟是一位年近八十岁的老人。
堆 马蒂斯 1953 年
生命的最后几年,马蒂斯几乎都是在病床上度过,不过,他的创造力却从来没有缺席。马蒂斯仿佛在以孩子的娱乐,享受着最后的时光。
这些晚年作品令人惊艳,它们极度自由且华丽平衡,它们看似简单却并不易得,正如一位评论者所言: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长尾小鹦鹉和美人鱼 马蒂斯 1952 年
1952 年,在创作《长尾小鹦鹉和美人鱼》(横屏观看)时,他说:我用彩色纸做了一只小鹦鹉,就这样,我也变成了一只小鹦鹉。我在作品中找到了自己。
两年后,马蒂斯离世。他做作品中找到了自己,并将自己置于一片和谐又温暖的色彩中,一待就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