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业:冬至坝上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寒暑冷暖、摸爬滚打,使我领略了坝上冬天的独特风采,也见证了坝上冬天的明显变化。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冬天没到,天就变冷了,人们自然的都换上了冬衣。那时,人们赞春天,赞夏天,赞秋天,似乎对冬天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无所谓褒贬。因为,坝上的冬天,意味着寒冷,意味着萧条,意味着不方便,因为人们出行时都需捂得严严实实。千家万户都得想法子取暖,火炉是一种很普遍的取暖用具,不过得消耗大量煤炭,这样一来,坝上的冬天,空气中总是烟雾缭绕。

冬天,起伏的田野,光秃秃的一览无余,广袤的黄土地,覆盖着皑皑白雪或披着一层冷冷的冰霜,肆虐的白毛风呼啸着掠过大地,似乎要把这世上的一切都裹挟而去。因此坝上的城市,天空是灰蒙蒙的,村庄的上空,可见的是一缕缕青烟,在低矮的土房子间绕来绕去。人们在这点烟火间,自有一番冬天的乐趣。

落了大雪的坝上,虽然给人们造成诸多不便,但是,大雪造设的美丽景致,却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趣味。孩子们是喜欢雪的,还有那些年轻人,他们以雪为乐,堆雪人、打雪仗、玩冰车、遛冰、踢毽子、套雀儿,各种玩耍在冰雪中,热气腾腾地开展着。冬天的冰雪既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也给他们造成了困惑和迷茫,雪厚的时候,便不能念书,学校还停留在解决一无两有“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的困境中,孩子们除了玩雪,还能做什么呢?人们在冬天的寒冷中,渴望绿色夏季的到来。

农民忙过了春种、夏耪、秋收,冬天是该歇一歇了。对于坝上的农民来说,冬天,是一段消闲的日子。屋子里烧起了旺旺的牛粪或羊粪火,炕头上,一张张笑脸被炉火映得彤红,喝着一碗热腾腾的红亮亮的砖茶水,磕着刚出锅的热乎乎的瓜子,唇齿间便流露出了天南地北的事情来,随口的胡侃乱聊,无所顾忌的笑声裹夹着幸福和甜蜜,不时会爆破农家小屋薄脆的窗纸,一骨碌滚到院子来,那是农人最恣意无忌的表露。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消闲中,农民们还得为明年的农事做准备,水利大会战是年年都有的事情,常常是兴师动众,轰轰烈烈。

水,对于坝上的农民来说,如油一样珍贵。打好一眼井,自是美不在言。冬天的农村,起得最早的,不是挑水便是拾粪的人,井水叮咚,唤醒了一个村庄。而城镇里的人们,因昼短夜长,早晨天蒙蒙亮就赶在匆匆的上班路上,华灯初上时又匆匆往家赶,似乎不愿意把一点儿时间丢在外面。当然,也有那些浪荡哥们儿,不惧寒冷,还在街面闲逛。他们游手好闲惯了,但充其量是少数,也就不足为怪了。

坝上的人们,无论是农民还是市民,腊月里在家的时间充裕了些,所以会变着法子更换着餐桌上的食物。热腾腾的水饺,黄灿灿的油炸糕,白生生的粉条,各式各样的莜面食品。还有炖肉的香味会不时地从各家各户的屋子里蹿了出来,在冷飕飕的空气中,一阵似一阵的香。室外寒风逼人,室内却温暖如春。这便是坝上的冬天。临年,人们开始贴窗花,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接着是包饺子,蒸年糕,热闹得像那只火炉子。走街串巷拜大年,孩子们按紧了装有压岁钱的衣兜,哇,又长大了一岁。迎喜神去,接了喜神,再看花灯去,好一番闹腾。此时此刻,坝上城乡的景致和风韵,在袅袅炊烟中,别是一番风情。那景致和风韵,是属于坝上的。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经济的飞跃发展,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暖冬现象持续出现,坝上冬天的风雪很少有了,农村的年轻人都进城了,人口大迁徙像滚动的链条不停地涌动着,城乡的袅袅炊烟虽然屡见不鲜,但是,青年时期对冬的印象,已经尘封在记忆里了。现在,坝上的冬天又有了新的特点。

自然环境发生了质变,大地上也可以看到绿色了(公园、广场都移植了一部分松树),空气清新了,天空更蓝了,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冬特别稀少了,连铺天盖地的大雪,茫茫一片的白毛糊糊,都成了罕见之景。社会环境更出人所料的好,农村虽然人口越来越少了,但村村通电了,自来水都入户了,有线电视也普及了,村村有了硬化公路,几乎家家甚至人人都有移动电话,交通和通讯很是方便。农民种地不仅不交税,而且还能享受政府补贴。人们再也不会去为填饱肚皮而起早贪黑了。

冬天成了农村人气最旺的季节,因为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大多回来过年呀。所以,冬天就成了人们谈天说地、走亲访友、娱乐享受、亲情汇聚的季节。人们家除了原有的火炉,还添置了冰箱、冰柜,存储鲜肉、熟食。今天的农民,也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风骨和肚量。

坝上小城镇的冬天,白日车水马龙,繁花似锦;夜晚华灯初放,歌舞升平。清晨起得最早的人再也看不到淘粪工,走进眼里的,满是晨练的人。至于说忽有一场大雪飘来,满世界的“银装素裹”,那是怎样的一个气势了得!“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来形容一场大雪,是再贴切不过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雪的世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那又是怎样的意境。坝上的大雪,到底有一种特别的气派。夜晚,人们在统一供热的楼房里看电视、喝小酒、搓麻将,其乐融融。坝上的冬天,空旷的原野上,萧瑟的杨柳,挺立的松树,寒冷的风常常眷顾这里,这些,造就了坝上人顶天立地的形象和傲骨铮铮的品格。

在这片热土上,他们劳动,他们奉献,他们生息,他们豪爽,他们世代在北国的风雪里放歌,有苦也有乐。在坝上生活的人,忠厚老实,外粗内秀,天生不爱表达,有时急得脑门冒汗,一口浓浓的内蒙口音,不甚好听,有时还不被人理解甚至让人误解,只会踏踏实实的做事。跟他们交朋友,要有耐心,其善良纯朴的心要慢慢去领会。他们很难说出动感情的话,一旦说了,那可是一般人没有的勇气啊!

坝上的人,只可放心地去和他们交往,绝对可交!忠诚,是他们天生的优良品德,坝上人眷恋着自己的故乡,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证明自己是好样的,是实实在在的人。他们热爱自己的故乡,他们特别重视老乡关系,和那片共同生活的地域。

共同的生活背景和氛围,共同的乡音,使出门在外的人在相互交流中找到了亲切感,这亲切感,会迅即驱逐心中的寂寞。忠诚构筑了坝上人生生不息的本质,而这忠诚的信念厚厚地渗透在坝上人的心灵深处,一旦他们认准了值得为之忠心耿耿的事或人,就会忠诚有加,不会有丝毫懈怠,为朋友同生死,共患难,两肋插刀,忠于爱人,忠于家庭,忠于朋友。

他们老实没心计,不习惯勾心斗角,宁愿吃亏,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本分,以诚待人,不管别人对自己怎样,也要真诚对待每一个人,这种为人处世之道,眼前亏可能会吃些,但笑到最后的最终还是他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做人要厚道,眼光放长远点,这世界还是老实人的。坝上人是优秀的,细心一些,你就会发现,坝上人各方面都不差,甚至读书的孩子,都是那么的刻苦、勤奋。

坝上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撑起一片天,坝上人很少谈及爱情和自己爱的人,因为他们骨子里面认为这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他们一旦选定自己爱的人,就会和他死心踏地好一辈子。他们极不愿意提及分手,因为他根本不会去伤害一个人。他们不擅长花前月下,不擅长花言巧语,但你不要打消他的积极性,这份认真和诚意迟早你会感受的到的。我觉得他们是最大气的人。善良,豁达,重感情。当然了,与他们相处你得用心,如果你使坏或者动小心眼,那么再想树立好形象就困难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今天的坝上人,定会撑起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大旗,持着傲骨的民族气节,必将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是内蒙古的坝上人。

坝上人知道,冬季的寒冷中其实永远透着春的气息。冬的到来,其实距离春一步步地近了,这是天意,也是人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坝上之冬,必然会出现冰雪的童话世界。坝上偎依着我,养育着我。我喜欢这片土地。

坝上的冬天,其人气和自然的真实情景,我把它写下来,是为了让人们更热爱这块土地。世上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努力建设,她就会走向更加富裕和文明。

(0)

相关推荐

  • 农村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啥意思?老话有理么?

    在农村,老人们常常说,人的一生有两件事是自己无法左右的,那就是"生与死",不知道自己何时会出生,也不知道自己何时会逝去,总感觉自己活在了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 ...

  • 农村老俗语:“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粒要瘪”这到底啥意思?

    12月22日是冬至节,今天该数九了.根据往年的经验:"小雪不封地,只需35天",也就是说进入大雪节之后,应该会变成一个雪的世界,庄稼要盖雪被.但是今年,阿兮老家在胶东,农村,从小雪 ...

  • 每天一读优秀作文精选:冬

    我以为冬天的脚步可以迟一些,它终究要来,却没有必要来的这么突然. 北方的冬天出奇的冷,就像南方的夏天出奇的热一样,但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北方的冬天,因为它冷的纯粹,冷的让人猝不及防,心生畏惧,又冷的那 ...

  • 【时令文化】纷纷暮雪下辕门,有书共读且资身

    唐代白居易曾有一首<夜雪>写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能带来如此压枝.折枝声的雪花,想来唯有"至此而雪盛也"的大雪时节. 12月7日,农 ...

  • 冬天,是个适宜思考的季节!

    ★ 冬天是内敛的,它象个严厉的母亲,却又不乏慈爱,她用自己的方式呵护着大自然.四季更替,秋天叶落了,但同时将希望悄悄地埋藏在枯干的枝丫间,而长冬,便是它们休养生息的时节. 冬天,万物也应该休息了-- ...

  • 冬天是一头圈养的老虎

    今年的冬天像一头病恹恹的老虎,始终没有咆哮出威风来. 冬天没有了凛冽的性格,就像那些蔬菜,水灵灵的,个大又好看,但就是没有了以前纯正的味道:就像现在的好男人,没了棱角,没了脾气,只剩下温吞吞的回忆. ...

  • 散文天地|一张照片​ 文/李继业

    一张照片 1961年的秋日,太阳懒懒地挂在了石家庄的天空,在赤红的政治年代,我们从河北师大毕业了.一张黑白照片,我会永远保存,它告诉了我许多许多.这是我珍藏的一张老照片,在那个秋风簘瑟的季节,被定格在 ...

  • 随笔散文|点燃希望 文/李继业

    点燃希望 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永恒事业,是振兴民族强盛的永恒主题,无论是过去的圣人.贤人,还是现代的领袖.智者,都在以实际行动追求教育.他们付出的智慧和行动,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给生活在那里人们以及他 ...

  • 人文情怀|在啇都东升小学调研​ 文/李继业

    在啇都东升小学调研 2007年9月10日,我们一行受"关工委"的委托去东升小学开展教育教学调研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热情接待,学校主要领导和8名教师参加了孙天太校长作的学校整体工作汇 ...

  • 散文天地|文字为伴​ 文/李继业

    文字为伴 我喜欢与文字结伴.退休后,读书,习练书法,是每天必做的事情,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淹贯精微,蕴意无穷.我挚意地喜欢她.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文字. 我用浅浅的笔墨,书写自己简单的人生和发生在身 ...

  • 人文情怀|写给刘世英 文/李继业

    平凡中蕴育高尚.在高尚中显其品德 -------写给刘世英 往事如烟,历久弥新,仿佛用鲜花串起来的一挂花环,往往会在不经意间飘移在脑际,五彩缤纷,我总想给世英写点什么, 因为老了,不想动笔, 一直拖到 ...

  • 李继业:回忆我在红太阳学校工作的日子

    2004年8月,塞外商都,烈日炎炎,一丝凉风都没有,闷热的天气,逼得人们不得不到处寻找阴凉.我没有外出闲逛的兴趣,只在家里看书读报.当时,我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后又到 ...

  • 李继业:远古的呼唤

    (一) 古边墙的遗址, 在沉睡中呼唤着昔日的文明,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曾在这里跃马横枪. 铜顶山上昂首的铜象, 在凛冽的寒风中, 挺起了蒙古民族坚强的脊梁. 羊蹄山畔, 小庙 ...

  • 李继业:师德修养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十三)这句话,倘若用在教育上,说明教师在教学与教育实践中言行的重要性,如果教师是一个班主任,身教就显得 ...

  • 李继业:学生聚会感悟

    近年来,原商都中学的学生们频频聚会.每次聚会,都会见到许多离别数十年的学生,他们虽然老了,但打开记忆的珍藏册,曾经青春的容貌,还是能渐渐地与现在的他们联系起来.逢到这时,我的感情的潮水便奔涌不止! 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