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汤(附羌活胜湿汤)

每日方歌

辛温解表 ·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加甘草,分经辨治宜变通。
趣味歌诀:黄帝细心藏猪肝,防止川芎抢。
(黄芩,地黄,细辛,苍术,甘草,防风,白芷,川芎,羌活)。
这是我改编的歌诀,相对容易记忆。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各一钱半(各5克) ,细辛五分(1.5克), 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一钱(各3克)。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寒湿在表兼内热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口苦而渴,舌白滑腻,脉浮。
【方解】本方为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而设。湿邪重浊,故肢体酸楚疼痛;火性上炎而伤津,内有蕴热,故口苦而渴,均为兼证。
方用羌活散寒除湿,发汗解表,为君药。防风、苍术助羌活发汗祛湿,为臣药。细辛、川芎、白芷除各部位头痛,并助君药解表;黄芩清上焦在里之蕴热;生地黄清热生津,既可清血分之热,又可防止方中燥药过多伤损津液,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既可散寒,又能除湿,并可清泄里热。
本方是金代时期张元素所创,之前我们学的都是汉代《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子,所以用药相似度高。此方是后世的方子,所以用药比较新颖。但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剂。
这个剂量就按民国时期的剂量换算就可以。一钱3克,十钱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后世的度量衡相对稳定一些。
通过之前的方剂学习,发现此方主治的外寒内热,与大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非常相似。小青龙加石膏汤以咳嗽为主,大青龙汤内热以烦躁为主。而九味羌活汤的内热体现在口苦口渴之上,并且有明显的头痛。这是鉴别之处。如果有外感患者出现口干渴口苦,无汗头痛之时,此方则是首选。
本方可治六经头痛。
羌活太阳经
白芷阳明经
黄芩少阳经
苍术太阴经
川芎厥阴经
细辛少阴经
这对后世的引经药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太阳经头痛以后脑痛为主,
少阳经以两侧偏头痛为主,
厥阴经巅顶痛为主,
阳明经前额痛为主,
太阴经头昏重如裹感为主,
少阴经全头痛为主。
临床可以根据头痛部位不同来加减运用治疗杂病。
比如用治葛根汤证,桂枝汤证时,如果出现头痛,也可以酌加上面引经药治疗的。
方剂拓展:
羌活胜湿汤:自编趣味歌诀:二货高兄进草房。
(独活,羌活,藁本,川芎,蔓荆子,甘草,防风)。
【组成】蔓荆子三分(2克),羌活独活各一钱(6克),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各五分(3克)。
按照我的经验,这些方子运用时可以加量使用。
此方解表力弱,但祛风除湿作用加强,主治外伤于湿,郁于太阳,肩背痛,脊痛背强,或一身尽痛,身重不能转侧,脉浮。此方临床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筋膜炎类,属风寒湿痹者可以参考运用。
运用葛根汤时,如果增强祛风湿作用,治疗颈肩背痛的效果,也可以加羌活等药物。学的方子多,掌握的药物多,我们处理疾病,遣方用药就会更加灵活,思路也会增多。

今日收获

今天就讲到这里。今天学了两个方子,至今为止我们已学习22个方子了。
温馨提示:红体字为重点记忆内容,紫色及黑体字为熟悉内容,其他内容仅做了解。

课后小测(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