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识太极拳身法中的裆势

陈雄老师聊太极387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点击订阅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杨式太极拳研练随

“立身中正”的“立身”,是指盘架、推手之前要调整好姿势;“立身中正”的“中正”,就是要站稳,控制好重心;立身中正之“安舒”,就是要身体姿势自然。太极拳身法中的裆势,关系到立身中正之架构的合理性。裆位于两胯间以会阴为中心的区域,是指两大腿根之间以会阴穴为中心的骨盆底肌部。杨氏老拳论指出:“裆为会阴,会阴为丹田之府”,这充分说明了“裆”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裆的开合圆转是稳定重心的关键,裆的松活圆转是下肢进攻的轴根,裆能产生爆发力量,裆还有引化技能。

据我所知:陈式太极拳大架对“裆部”的技术要求含有“翻裆”和“开裆”,陈式太极拳小架对“裆部”的要求含有“翻裆”和“合裆”,陈式太极拳的“松腰泛臀”,其中泛臀是在敛臀的状态下以尾骨下端微向后翻使相顶的胯松开转为泛臀状态,注意不要练出紧腰翘尾巴的拳病。,陈式太极拳名家马虹通俗地说:“泛臀就是松虚腿之胯,腰向松胯方向转动,臀部则向实腿上泛.也就是松左泛右.松右泛左,是转腰、沉胯、坐臀的综合体现。”

杨式太极拳对“裆部”的技术要求含有“吊裆”、“圆裆”等。“圆裆”是裆部要练成圆拱形,不可收挟,一也不可张开,应处于适当的圆撑状态。裆不仅要圆,还要实。胯撑开,两膝稍外展,两脚微内扣,裆自圆。会阴处虚上提,裆自会实,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敛,自然产生裆劲。“圆裆”细分为“开裆”、“裹裆”,比方说由弓步变换半马步的开胯展膝撑脚动作,其中开胯了自然会有开裆之势。

何为裹?
裹,有内旋之意,指的是两大腿根部内旋。裹裆即是指两胯向后、向两侧半圆形撑开,同时两大腿根部内旋,两股外开,两胯横撑,两膝与胯之间成圆弧形。裹裆是怎样练的?太极拳名家牛春明说:“裹是包起之意,裹裆是大腿肌肉由外向里包裹,臀部不翘。弓箭步定势时,虚腿胯根微向内掩,将裆提住;后坐步定势时,胯根要微向内合。裹裆的作用,在使两腿保持紧张姿态,如裆部裹,两腿便散乱,进退不能自如。”
何谓吊裆?是怎样练的?

有位太极拳明师说:“吊裆后犹如井中打水,上面提起绳子,下面水桶即被吊起。要求胯根松开,臀部自然顺溜,既不前挺,也不后突,裆部松垂,腰肌宽舒,尤如悬吊一般。”牛春明说:“吊裆是提顶相对而言,头顶百会穴与裆部会阴穴如有一线串,强项可携起全身,裆部首先给予配合,犹如井中打水,上面提起绳子,下面水桶即背吊起。要求胯根松开,臀部自然顺溜,既不前挺,也不后突,裆部松垂,腰肌宽舒,犹晾吊一般。如此动静做势,轻灵而不漂浮,沉稳而不重滞。”初学者由于屈膝蹲腿,较易犯弯腰突臀的拳病,如能做到吊裆,臀部恰到好处的前送,尾闾骨翘前托起小腹,有开胯圆裆之势,自然就会没有弯腰突臀的拳病了。
吴式太极拳是从杨式太极拳演化而成,它对“裆部”的要求与杨式太极拳相同。武式太极拳对“裆部”则要求“吊裆”和“裹裆”,孙式太极拳是从武式太极拳演化而成,它对“裆部”的要求与武式太极拳相同。
杨式、武式太极拳发祥地永年老城对太极拳“裆部”的运行轨迹形象的比喻为“靠墙根”、“坐板凳”、“磨缸沿”。所谓“靠墙根”是在“裆”的运行过程中身体不要扭来扭去;所谓“坐板凳”是指在“裆”运行过程中不能忽高忽低,像坐在长条板凳上来回平行移动;所谓“磨缸沿”是指在“裆”运行过程中要走弧度,像转“缸沿”的弧度一样,不能走直线。尽管太极拳的五大流派对“裆部”有不同的技术要求,但它们的运行轨迹却是大同小异的。
腰、胯、裆三者之间紧密相连,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胯是腰和裆的中间链接处,当胯松开了,腰和裆自然会松开变活;胯如能运转如意,裆、腰亦能同步表现自如。不妨从杨氏太极拳108式快架“下势”准备过渡“右金鸡独立”的起来姿势动作来体验一下,能否感觉松腰开胯圆裆的劲道出来?有些人不会以开胯圆裆辅助劲从脚地而起往上坐起来,而是后脚蹬起前腿弓前的身势起来,这样腿脚虽有沉弹劲可用,然而还是多费一点拙劲,影响拳势动作的松沉与轻灵。
2021年6月3日
(0)

相关推荐

  • 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七)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 浅识太极拳的身法

    有位太极前辈说:"脱离了正确的身法,不是空谈太极拳,就是瞎练太极拳."所以说,无论打拳和推手.散手以及器械,都要重视身法上身才能步正道."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 ...

  • 谈谈戴氏心意拳身法中“蹲猴势”练法

    摘要:戴氏心意拳的身法是拳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练好拳的基础与深入研习的关键.一般人对此不够重视,往往在练功之初未能打下良好的身法基础,功夫遇到瓶颈时才后悔莫及.练好戴氏心意拳的身法并不容易,其中许多秘 ...

  • 浅识太极拳虚实分明太极拳经典,多有虚实分...

    浅识太极拳虚实分明 太极拳经典,多有虚实分明,大虚大实,五阴并五,行拳独立,活步桩之说, 巜太极拳论>亦有'左重则左轻,右重则右杳'之名论.杳者:无影无声,杳无踪迹,亦为轻.人身一太极,左右分仪 ...

  • 陶有强:一名中医研究生迷惘中的反思《伤寒论》学习四阶第浅识

    刘观涛: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一开始豪情万丈的学<伤寒>.背<伤寒>,而中间却有相当比例悄然退场,最终坚持下来的可能寥寥无几?为什么在<伤寒>上用功不算少,而收效却甚微 ...

  • 浅述太极拳中的“度”!

    以"度'衡量太极拳不知合不合宜,姑且试之. 速度 通常太极拳总以慢速度呈现,慢速也成了太极拳的代名词,进而成为老头,老太太的专属品了. 兔龟赛跑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质和量是构成速度的同等要素. ...

  • 浅谈太极拳中的“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在太极拳中主要体现在其动作处处讲虚实互根.虚实倒换.有虚有实.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轻沉兼备: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等一系列阴阳相济的要领.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被后 ...

  • 太极拳身法八要之二——吊裆

    上一单元,我们讲了"提顶",也就是"虚领顶劲",需要丰富一下其内容,所谓"虚领",关键在"虚"上,在颈部的表现为,头部不 ...

  • 道家长春功,龙门派创始人长春真人创,为后世太极拳母势中的母势

    道家长春功,龙门派创始人长春真人创,为后世太极拳母势中的母势

  • 太极拳讲究“力起于脚”,关键在涌泉,要把本能用到身法中

    太极,讲究用意不用力,开始是去浮力,也就是去掉你肌肉用力的习惯.当年把浮力去掉,会出现一个什么状况呢?困倦.无力.昏沉.想睡觉,会持续一个阶段.之后新力渐生,此新力为筋膜骨之合力,不用时寂然无声,用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