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还钗

宋代段子:我在小学三年级时第一次来到承德,第一次听说了外八庙,第一次见到了“千手千眼佛”巨大的木雕像,“千手千眼佛”是当地人的叫法。其实,那就是观世音菩萨。观音信仰在中国有着悠久、广泛、深入的群众基础。

【原文】

平江民徐叔文妻,遇金人破城,独脱身贼手。
出郭,于水中行,惟诵观音佛名。首插金钗,恐为累,掷置水中。半途,迷所向,有白衣老媪在岸,呼之令上,指示其路曰:“遇僧即止。”又云:“恐汝无裹足,赠汝金钗。”视之,盖向所弃者。
至一林中,见寺遂止,乃荐福也。次日,其婿蒋世永适相值,乃携以归。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安国寺观音||观音偈||观音救目疾||观音寺道人||上竺观音||佛授羊肝圆
【白话语音文字版】
平江(现苏州)百姓徐叔文的妻子,遭遇了金人攻破平江城,她幸运地脱身贼手,出了城,走在水中逃难。
徐妻一路上只是念诵观音(菩萨)佛名,她头上插着金钗,担心这东西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累赘,就把它扔水里了。走到半路,她也搞不清该往哪个方向走了。此时,岸边有个穿白衣的老婆婆招呼她上岸,徐妻上来以后,老婆婆给她指路说:“遇到僧人(或寺庙)就可以停下来。”又说:“我怕你没盘缠没办法前行,给你一只金钗!”徐妻接过金钗一看,就是刚才自己扔到水里那只!
徐妻辞别了老婆婆,继续前行,走到一片树林中,遇到一间寺庙,就停下来进去躲避,这正是荐福寺。第二天,她正好跟碰上女婿蒋世永,女婿就把她带回家了。
【祥宏点评】:这是典型的“观音感应”故事,佛经记载,人们熟知的观音菩萨本已成佛,只是以菩萨身份示现世间,普度众生,所以故事里说徐妻念诵观音佛名。三国时期,有关观音信仰的佛经已被译出,可以说,中国民间信仰观世音菩萨有着长久、广泛、深厚的基础,《夷坚志》中有关“观音感应”的故事非常多,宋代信仰观音菩萨的人非常多;具体到这个故事,佛经《法华经》中有一篇《普门品》说到:任何人在危急之中如果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音菩萨就会来拯救。徐妻在金兵攻破平江府,兵荒马乱、慌不择路之际,身处急难,水中逃跑,她念诵观音名号,呼求观音救命,岸上穿白衣的老婆婆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民间也称观音菩萨为“白衣大士”),她不仅招呼徐妻上岸(也意味着脱离苦海),还把徐妻扔掉的金钗还给她,使她免受饥饿困乏。一般情况下,把金钗扔到流动的河水里,再捞出来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不是观音菩萨,一般人不易做到;徐妻扔掉金钗也是对的,如果碰上金兵可能会很麻烦,被抢、被杀就说不好了。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8-《夷坚志》中“佛法感应”事件)
参考音频来自“祥宏谈夷坚”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