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书法线条特征研究

书法是视觉艺术,观察笔画的形态,说明笔画的造型特征和笔画的结构关系是书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王羲之书法里出现的六种造型特征为中心,探索王羲之书法线条的表现和变化。

一、中断笔

中断笔大体上可分三类:(一)一个笔画里出现单笔中断。如”可“”揽“字。

(二)交叉中断笔和连续出现中断笔。如”群“字。

王羲之书法里常见的各种中断笔,既不是王羲之的独创,也不是晋代书法家创造出来的。而是从战国时期开始到汉代墨迹书法里一直存在的普遍书写方法。

大家从《神乌传》木简中可以查到许多中断笔画。从战国楚简到汉代木简里,出现的各种中断笔,已清楚说明中断笔本身的历史,与王羲之同时代的墨迹书法里,出现的中断笔者能让欣赏者更立体地把握王羲之书法里表现出中断笔和中断笔在晋代的普遍现象。

总之,为了达到某种视觉效果而被书写者设计出来的中断笔,给鉴赏者提供了新鲜的视觉冲击。不管什么样的视觉艺术,最基本的条件都是具有丰富的鉴赏性。

二.中空笔。

中空笔具有十分独特的视觉魅力,他的表现方法也比较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单笔中空笔;(二)连接、转折中空笔;(三)交叉中空笔。中空笔是古代书法家,极为敏锐的美感与丰富的想象力,为鉴赏者创造了微妙的视觉冲击与独特的鉴赏快感。

在王羲之的墨迹书法里不但能见到种类丰富的中空笔,而且使用技法纯熟高明,因此王羲之的作品在这方面具有很高鉴赏价值。

如《兰亭序》第二十三行“喻”字,月后的立刀的第一个竖画,运用了中空笔的造型,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竖画,但是通过对这种细微处的设计,恰恰可以反映出王羲之对每个笔画的关心。

王羲之较喜欢使用长形中空笔,如《兰亭序》第一行的”岁“字;第七行的”觞“字;第十四行的”同“字;第三行的”毕“字,都运用了长形中空笔。

从造型上看,《兰亭序》中的”毕“字,具有独特的”笔画造型感“,笔画线条的质量非常高,笔画的结构比例也相当完美,再加上独特的笔画构成,不但能令鉴赏者享受到视觉上的美感,而且为王羲之的丰富想象力深深折服,达到艺术鉴赏的高潮。

《兰亭序》第二十二行”悼“字里也出现了连续中空笔。实际上像”悼“字这样故意将一个笔画写长,并因此在字中形成空白。这种线条表现形式在《兰亭序》里多有出现,而且在晋代其他墨迹中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

一个笔画或两个笔画连接、交叉部分出现中空笔的现象对我们来说还相对陌生,因为大部分人从小开始时受到一笔写法的教育。从一笔写法的角度讲,除飞白或者偶尔出现的空白外,几乎不可能出现笔画中的空白,尤其是在两个笔画交叉部分。但是通过研究我们知道,实际上在古代书法作品中中空笔还是很常见的。

三、非对称笔

非对称笔的种类:(一)单笔非对称笔;(二)连接非对称笔;(三)转折非对称笔;(四)交叉非对称笔;(五)比较非对称笔。具体到王羲之,在非对称笔方面,他比较喜欢用宽窄变化,表现不均衡和不对称。如《远宦帖》第三行的“远”字的长横,前粗后细,是典型的非对称笔法。

如《二谢帖》第二行的“再”字下面的横画,出现了宽变,后半部分的笔画宽度是前半部分的三分之一。第四行的“省”字,也出现了这种宽变。

非对称笔的表现力不比中空笔,中断笔差,再加上它本身有独特的表现体系。宋米芾得非对称笔之精髓,所以他得意洋洋,到处吹牛。

四、立体特征。

为了逼真地再现人物、风景及场面,美术里有一套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画法。如明暗法和远近法。让人感兴趣的是,在古代书法里也有一套表现空间感的方法,书法家使用这种方法不但增加了书法的表现力,而且使书法更具鉴赏力。

因此在王羲之的书法里可以看到立体笔技巧与效果的完美结合。 大家可以看看宋徽宗赵佶的书法中,如何运用书法的立体特征。第一行第一个字中的“禾”的竖钩。第四行“胜”字的兰叶撇。都是运用书法中的立体特征做到地。

大家请再看看《二谢帖》第三行的“想”字,也是王羲之运用书法中的立体特征。立体笔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有其相对的构成体系,其造型效果华丽而多样。扩展了书写技法和鉴赏范围。

立体笔的种类:(一)单笔立体笔;(二)连接立体笔;(三)交叉立体笔;(四)特殊立体笔,包括绘画性立体笔和空间性立体笔。这些笔法并非本人独创,而是根据古人整理而成,都有古人书法实例。

(一)单笔立体笔,包括3个方面的能容。1.纸带扭转式。通过两条外部轮廓线交叉表现立体性;2.绳子笔,像两股绳子扭在一起;3.几何立体笔,通过长乘宽再乘高形成立体笔。

表现立体效果在竹木简和晋代书法里很容易见到。这里并不累述。只要你细心体会,总能有收获。

王羲之书法里的立体笔:王羲之墨迹不但种类丰富,而且结构优美。从造型和表现完成度来看,比竹木简及前代水平要高。

这是《远宦帖》第四行“笃”字,马部回勾,使用了纸带扭转式立体笔。

《得示帖》第一行的“佳”字,立人部的“竖”,使用了两次纸带扭转式立体笔。第三行的“也”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穿透立体笔。

王羲之作品中“连接立体笔”表现也很独特《初月帖》第七行的“力”字,就是很好的列子。横画与竖画之间多了一笔。这一笔好像塞在横画和竖画之间。

《二谢帖》第一行的“咏”字,是“连接立体笔”,它的最后收笔部分很像拖鞋。

上下立体笔在《丧乱帖》第二行的“再”字,这个字上传的不太清楚。实际上两横画围绕两竖画前后穿插,而不是遮盖式穿插。

五、装饰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装饰”一词:“在身体和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也就是说为了美化身体或物体而加些附属东西就是“装饰”。如王羲之《兰亭序》第二十五行“今”字,露锋起笔,就是一个装饰笔。

《兰亭序》第二十一行“揽”字,提手下有一点,也属“装饰”笔是一种。

从某种角度看,古人的书写方法和想象力比现代人还丰富,因此研究古代书法时需要具备一种态度:以所观察到的东西为研究起点,同时考虑当时的书写环境,这样才能客观地研究那时的书法的真正面貌。而不是用已有观点来判断不同环境里出现的一切书法。

《得示帖》第二行的“明”字,是典型的凹凸装饰笔。

《兰亭序》第十一行的“娱”字,女部的长横的装饰方法与众不同,细而长的曲线带给鉴赏者流畅优美的感觉。

《兰亭序》里的“虚”“畅”字,虚字下半部分的“鸟”型写法和“畅”字申部的燕尾写法,都属于装饰笔范畴。

较成熟的装饰笔在战国时代的楚国墨迹书法里,已经成熟运用。汉简里的装饰笔不但形式丰富而且频率较高。

六、缺剩笔法

什么是缺剩笔:书写者在不造成误读的基础上,将字的笔画减少或增加,丰富了字造型的内容,表现出书写中较极端的自由。(注:这部分内容的技巧不宜参加书展,否则易被评委当错字,拿下。)

王羲之《兰亭序》的'和'字,能够清楚地了解追求变化的意图。“和”字不但出现剩笔,还出现了中空笔。

《兰亭序》第四行的“崇”字,山与下面的宗之间有一个多余的点。更能明显看出剩笔的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