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机合作事业发展的23个猜想

本文摘自2017年农禾之家年会上的发言

原题《21世纪中国有机合作事业发展猜想》

大家知道,十九大为我国2050年发展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这同时为乡村合作事业全面发展吹响了出征号。今天在这里让我们对我国乡村合作事业今后几十年的发展做一次大猜想。概括起来,一共有二十三项猜想。

第一个猜想是:今天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究竟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大家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实践者与专家,都在共同致力于解决乡村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白乡村问题是什么,然后才能把工作目标对准问题,一个一个地将以解决。概括起来,我们未来30几年要解决的乡村问题一共有五个,分别为:食品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乡村社会安全问题,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国际农业安全问题。日常生活给人的感觉是,农业问题巨大,神龙见尾不见首。我们要克服农业安全问题分布在自己身边,却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情况。农业五个安全问题的划分,明确了今日乡村问题的完整结构,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同时解决五大农业安全问题。

第二个猜想:如何判断中国乡村问题的大小?

联合国有193个会员国。中国已于150多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与更多的国家存在交往关系,其中包括农业领域的交往。仔细分析世界各国乡村情况,我们就会发现几乎每个国家与地区均不同程度存在五大农业安全问题。如果一国一国地积零为整,我们从全球整体看,所谓的乡村问题就是食品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乡村社会安全问题、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构成的世界农业安全大问题。由此观之,我国乡村振兴问题是与世界乡村建设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战略问题,中国乡村问题是全球乡村问题的一部分。此外,由于中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中国乡村振兴建设在全球意义上具有显著的前沿性、独特性与代表性;乡村是国家社会经济的基础板块,在农业安全问题已经爆发的今天,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国家建设最重要的战略建设内容。三者从系统性、重要性、紧迫性角度共同决定了我国乡村问题的战略地位。

第三个猜想:如何处理中外乡村问题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中国乡村问题是与全球乡村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历史发展地看,直到1978年,我国农业主要存在有粮食安全问题,国家实行“以粮为纲”战略。当时不存在明显的食品安全问题、乡村社会安全问题、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与国际农业安全问题。我国农业安全五大问题同时爆发,其中食品安全问题、乡村社会安全问题、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与国际农业安全问题新兴齐发,是与1978年开始进入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进程行为高度吻合的。由此判断,今日五大农业安全问题在我国爆发,其思想根源在境外,病因是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时代的今天,乡村板块问题的根源在城市板块,发展中国家问题的根源在发达国家。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是与世界农业历史发展超越工业文明思维与行为,走向生态文明建设联系在一起的。

第四个猜想:解决农业安全五大问题战略突破口在哪里?

农业安全五个问题不是像一条布袋中的土豆那样一个一个地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两层逻辑关系。第一是台阶递进的关系。其中,食品安全问题是第一台阶,粮食安全问题是第二台阶,然后,乡村社会安全问题、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国际农业安全问题分别是第三、第四、第五台阶。如果按照这一逻辑关系,国家只要首先要将食品安全问题当作第一战略问题安排,然后是粮食安全问题、乡村社会安全问题、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国际农业安全问题逐项安排,拾级而上,一项一项地将以解决即可。但是,农业安全五大问题还存在第二层逻辑关系,即像包心菜一样,是逐层包被包含的关系。其中,食品安全问题被包被在粮食安全问题之中,食品安全问题与粮食安全问题共同被包被在乡村社会安全问题之中,然后,四者又被共同包被在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之中,国际农业安全则包被在最外部。这意味着国家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要从外至里一层一层松动开来,妥善安排,筹谋全局,才能解决好核心问题。农业安全问题如此错综复杂,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解决问题中收效甚微的根因所在。未来乡村振兴建设实践中,国家应将食品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同时注意在上部四层关系的处理,整体运作,创造条件,相机推进。任何急躁、孤立、简单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

第五个猜想:未来将会以怎样方式逐项解开五大农业安全问题?

温故知新。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教训,可以猜想如下:一,国家将在乡村实行合作生产,城市实行合作消费基础上,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二,国家将在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在望,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历史发展趋势明朗化,达成共识,坚定实行粮食安全国策形势下,永久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三,在国家食物安全问题基本解决,人类社会抛弃工业文明思维,世界达成生态文明建设共识,国家坚定启动城乡和谐战略形势下,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社会安全问题;四,国家将在全民共建乡村板块,扬弃工业文明,全面展开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下,彻底解决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五,世界将在一国或多国,或不同类型国家联盟,分别取得解决四大农业安全问题决定性进展,在理论与实践能力取得革命性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概念深入人心形势下,步入解决全球农业安全问题状态。全球农业安全问题解决之日,就是世界生态文明时代到达之时。

第六个猜想:国家可望在何时分别解决五大农业安全问题?

按照形势理想推进估计,国家食品安全问题大约可望在2025-2030年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可望在2030-2035年解决;乡村社会安全问题可望在2035-2040年解决;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可望在2040-2045年解决;国际农业安全问题大约需要在2050年解决。全球农业安全问题则可能延伸到2100年彻底解决。继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的人类轴心时代之后,21世纪的世界,将开启又一个更加诱人、人类智慧大飞跃的时代,农业安全问题的解决将成为时代进步的根本标志。

第七个猜想:我们应如何定位合作社发展?

在村庄基础上建设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是19世纪以来,人们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广泛、深入的实验探索与理论研究,期望解决,而迄今为止仍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历史不是凝固不变的。探索中的人们发现,今日世界农业已经陷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危亡之中!乡村问题事关人类文明存亡大计,乡村危亡便是人类文明的危亡。不管工业文明曾经对人类社会做出过何种贡献,乡村危亡的客观事实就是世界必须抛弃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的基本依据。

彻底解决农业安全第一战略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必需实现乡村合作生产方式与城市合作消费方式。假如这一认识基本正确,那么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是全部五大农业安全问题的第一台阶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便是在为解决所有其他农业安全问题打基础。这意味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消费的组织方式,将作为贯穿解决整个农业安全五大问题全过程基础方式而存在。因此,这无疑赋予了合作社更多的建设任务,增加了其建设难度。从这一意义上讲,尽管相当一些人对合作社建设并不陌生,但面对更加复杂、更加艰巨的建设任务,必须做好更多创新发展的思想准备。合作社建设事业是生态文明时代乡村振兴的两大本质特征之一,另一本质特征为有机农业道路。

第八个猜想:如何认识有机农业道路?

有机农业道路之所以称为生态文明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特征,其基本理由有五条:第一,有机农业产品最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第二,用有机农业技术替代氮肥、农药、除草剂等常规现代农业技术,可取得与常规现代农业生产同样高的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单位面积产量。相关技术仍在发展之中,有机农业可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第三,近期世界有机农业发展每年以10%以上的增长率表明,消费者愿意支付有机产品更高的价格,有的高5倍,10倍,甚至更高,这可以在总体上增加乡村板块的经济权重,从而有利于稳定乡村社会的物质基础,吸引部分人回流乡村,从而有利于最终解决乡村社会安全问题;第四,有机农业使用资源节约型技术、环境友好型技术,这样不断完善的技术体系可望解决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第五,如果一地、一国能够解决上述农业安全问题,就将为其他国家与人民解决当地农业安全问题带来希望,从而为解决全球农业安全问题铺平道路。因此可以讲,有机农业与世界农业安全问题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正因为有机农业可以一箭五雕,有机农业道路就是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根本大道,有机农业是生态文明时代到来的又一本质特征。

第九个猜想:有机合作社有怎样的前景?

工业文明时期的人类社会处于越来越分裂、对立的状态。与此相反,生态文明时代的人类社会则趋向于合作、联合。生产合作社与消费合作社的建设发展是工业文明此岸到达生态文明彼岸的社会组织基本方式。另一方面,工业文明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经济效率与利益,其结果为不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社会经济的建设标准则升级为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目标为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道路是由工业文明阶段转向生态文明阶段农业物质生产与消费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作为生态文明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设的两大本质特征,将合作社与有机农业道路组合而成为有机合作社,高度概括了21世纪生态文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方向与基本道路。如果说合作社是乡村振兴大车的左轮,那有机农业就是它的右轮。两者组合而成的有机合作社就是乡村振兴建设得双轮大车,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车轮滚滚,驶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有机合作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是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先锋队。

第十个猜想:我们应如何看待欧美有机农业?

爱因斯坦说过:“人们不可能用创造问题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应当讲,世界有机农业缘起于欧美,是工业文明发起国的先行者们对自身行为反思的思想成果与行为结果。迄今为止,欧美有机农业建设者们基本是在保持发达国家基本利益格局,期望同时获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期望“鱼和熊掌”能够兼得。这成为有机农业从萌芽至今100多年来虽然连续发展,然而其占农业总量比重仍然不到10%的根因。这一基本情况意味着,如果原封不动地套用现有有机农业方式,去解决已经岌岌可危的世界农业安全问题是不现实的。欧美有机农业在反思工业文明弊端方面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与教训,在实践技能等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进步与积累,但在思维彻底性与行动普适性方面仍存在缺陷。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有紧迫工作使命的发展中国家,必须结合最新国际国内实际情况需要,自觉改进现有欧美有机农业体系,以适应于广大范围、更深刻的乡村建设发展需要。

第十一个猜想:全域有机农业的特点如何?

有机农业作为生态文明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道路与本质特征,包含有两个基本规定:第一,有机农业必须涵盖生态文明时代建设的全部精神内涵。与常规现代农业的精神实质就是提高效率,发展经济,资本为王,其建设的物质场所限定在人工地理系统范围内不同,生态文明时代有机农业的精神内涵为保持一定经济效益,生态安全,以社会为本,其建设的物质场所则是完整的地理系统。有机农业建设的总目标与地理系统的建设目标相统一;第二,有机农业必须能够承载乡村振兴的所有战略建设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任务中,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项内容,按照地理系统结构可以将五项任务归纳为乡村生产建设、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三部分。同理,未来有机农业建设包括有机农业生产建设、有机乡村社区建设与有机乡村社会建设三项任务。有机农业建设任务三位一体,同步建设的规定与要求,可以在村庄、乡镇、县域、省域、国家,乃至全球地理系统进行分层定位,从而使有机农业建设成为了地理学意义上的全域有机农业建设。全域有机农业是对欧美有机农业基础上的发展与升级,是中国有机农业区别于欧美有机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中国特色有机农业的基本内涵。

第十二个猜想:什么是有机合作社建设的三驾马车?

全域有机农业有三项建设任务,即有机生产,有机社区,有机社会,三位一体,同步建设。唯有如此,才能圆满完成建设任务。我国现有有机农业建设实践中,多数采用单打一方式,如有单纯经营有农业生产成功的有机农场,有机家庭农场,有机合作社,甚至有机合作联社;有单纯经营乡村休闲旅游(社区)取得成功的村庄,山庄,合作社,酒庄,公司等;有单纯进行有机社会建设的村庄,合作社,合作联社等。然而,需要明确的是,目前有机农业建设是处在初期建设阶段。好比处在单驾马车阶段,第二步应当在原有经验型建设基础上,走向有机生产加有机社区建设或有机生产加有机社会建设;有机社区加有机生产或有机社区加有机社会;有机社会加有机生产或有机社会加有机社区的双架马车阶段,并最终跨入有机生产加有机社区,再加有机社会的全域有机农业建设的三驾马车阶段。有机农业建设三驾马车目标模式的认识为有机合作社建设明确了方面,有关建设者应在实践中积极创造条件,健康稳妥地推进建设。

第十三个猜想:应如何驾驭有机合作社建设的三套马?

在有机合作社三套马车中如何布局建设是一个现实问题。总的建设原则是以有机社会建设为核心,驾大辕,把握方向,保持行进平稳;有机生产建设为抓手,拉左套,负责速度,把握快慢进程;有机社区建设拉右套,相机推进,保障中长期发展后劲,保持内力。在实际建设中,如果是首先入手有机社会建设者,宜积极创造条件,启动有机生产建设,然后利用适当时机,启动有机社区建设;如果是已经启动有机生产建设者,要积极寻找机会,创造条件,优先推进有机社会建设,这样有了主心骨,再推进有机社区建设,进入稳步前行状态;如果是已经先期启动有机社区建设者,注意在扩大经营发展中,还政于有机社会,分步调整建设重心,然后在此基础上,适时启动有机生产,推进综合建设。

第十四个猜想:中国合作社事业应如何结合利用两个30年的积极性?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史就是组织农民闹革命的历史。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积极探索组织农民生产的方式方法。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改,在此基础上通过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引导农民走上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为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保障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由国家最高决策层直接领导,在人类历史上进行的最大规模、最长历史时期的集体经济建设实践与探索,到1978年,我国积累了30年以上最丰富的乡村集体化历史经验与教训,也称为前30年集体合作经济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户经营至今,注意发挥个体积极性,为解决温饱问题,配合国家高速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做出了巨大奉献与牺牲,积累了深刻的经验教训。这称为后30年个体经济时期。

今日国家的合作社建设事业是在两个30年基础上进行的新的长征。我们要充分利用在短短两代人的时间里我国乡村建设者穿越两个历史阶段,两类组织建设模式,建立的两种经验教训所积累社会时间财富,将前30年的集体组织优势,社会建设优势,基础建设优势,与后30年发挥个人积极性具有的经济建设优势,创造性地结合起来,纳入有机合作社结构建设与机制建设体系,实现两种优势的有机结合,推进合作社事业健康、高效、有序地发展。

第十五个猜想:有机合作社应如何与城市资本进行良性对接?

工业文明时代,城市资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受其影响,乡村被迫削足适履,走向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越来越走向保留优势生产功能,逐步丧失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最终使乡村板块走向衰亡。有机合作社作为生态文明时代建设的基本社会经济形态,本质上具有以社会功能为本,全面发展经济功能,保障生态功能的特质,以实现全面恢复与发展乡村板块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城乡和谐发展的目标。城市资本与有机合作社是分别属于两个时代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力量。今日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条件下,这两种力量正面遭遇,在我国乡村建设中,将戏剧性地由城市资本主导起步,走向有机合作社主导建设的必然方向。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城市资本在运动中逐步消退,有机合作社稳步生长,最终实现两者和谐共生,长期共存,扬弃与创造并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机合作社自觉地摆正历史地位,积极掌握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建设,具有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十六个猜想:乡村板块有机化建设与城市板块有机化建设的关系怎样?

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人类社会在工业文明之下的发展进步称为现代化,在生态文明之下的发展进步称为有机化。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全域有机农业在新时期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建设(有机作物生产、有机家畜生产、有机微生物生产)、有机乡村社区建设(生产区域有机化建设、生活区域有机化建设)、有机乡村社会建设(关爱乡村范围内所有人,社会和谐),意味着是整个乡村建设实现有机化。乡村建设是与城市建设联系在一起的。与乡村板块的有机化建设相对应,城市板块在此过程中也将进行工业生产有机化,城市社区建设有机化,城市社会建设有机化,实现城市板块有机化建设。从而在宏观上呈现为以乡村有机化建设为起点,带动城市有机化发展,最终实现城乡有机化与整个国家地理系统有机化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讲,随着工业文明的退场,现代化已经谢幕。而伴随着生态文明登场,有机化将成为由工业文明此岸到达生态文明彼岸的康庄大道。我国的国家建设是一个开放的地理系统建设过程,伴随着我国地理系统有机化建设的发展,中外地理系统必将积极互动,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全新的有机化时代。

第十七个猜想:怎样动员社会资源参加乡村振兴战略建设?

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一场深刻的革命。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与工业文明时代,是解决人类能够做什么,施展人类发现才能,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的话,那生态文明时代则是解决人类应当做什么,从而展现人类创造智慧,歌颂集体主义精神的时代。这是一个人类智慧大飞跃的跨越,是追求社会个体、局部利益转向服务社会集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利益的巨大进步。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这一伟大转折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乡村振兴就是这样的背景下实施建设的第一战略内容。

首先进行的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包括系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破除常规现代化迷信,反思工业化,反思城市化,反思资本主义制度,反思社会主义实践,反思工业文明,国家与全社会在事实面前,达成巩固与建设乡村,实现城乡和谐建设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做好乡村板块的耐心细致的学习动员工作,提高整个乡村社会对自身战略地位的认识水平与发展建设的能力,激发与动员城市板块社会成员,其中包括进城务工的优秀农民工,农业科学家与技术工作者,有乡村工作经验的离退休人员,涉农企业家,乡村建设管理工作者,各级各类科研院校实习学生与中小学实践教育环节活动,还有国际乡村建设友人,分类制定具体保障措施,进入乡村,参加建设。

第十八个猜想:如何在乡村振兴建设实践中恢复乡村党组织战斗力?

1921年以来的中国革命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与中国乡村振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乡村社会做基础,就不可能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果没有土地改革,合作化,稳定乡村社会经济,就不能支持城市安稳,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积累财富,实现初步工业化。改革开放的第一步是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激发出乡村的积极性,随后推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建设。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组织起乡亲们,就不可能推翻压在中国乡村头上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不会有1949年之后乡村民众翻身得解放,劳动群众喜气洋洋,斗志昂扬地进行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义无反顾地响应国家号召,保障国家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1978年后,乡村响应党的号召,参加现代化建设,建立了可歌可泣的功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乡村的斗争与建设实践一再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什么时候党坚定地扎根在乡村,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什么时候社会经济就发展壮大,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疏离乡村基础,与乡村社会关系松动散乱,什么时候社会经济发展就遭受挫折,事业就衰弱。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环节,涉及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长远大计。我们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谨记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与中国乡村振兴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历史经验教训,全心全意依靠基层组织,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建设骨干,领导有机合作社建设,从根本上保障实现乡村振兴,为城乡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第十九个猜想:怎样定位重建乡村集体经济?

我国乡村经济史以1949年为界分为两部分。1949年之前基本为个体经济,实行乡绅治理管理,没有集体经济,村民联系依靠家族、血缘关系连接,贫困家庭遇到困难,只能听天由命,乡村经济往往难以抵御大灾大难。这是乡村经济长期落后的根源;1949年之后,实行土改,然后在此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与人民公社,建立了乡镇、村庄、生产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管理制度,开始有了集体经济。在此过程中,尽管在乡村新制度建设中依然存在不足,有必要进行调整,但这项制度基本保障了我国在欧美世界封锁形势下,抵御自然灾害,人人有饭吃,不发生饥荒,同时为国家工业化源源不断积累物质基础,乡镇与村集体经济不同程度有所发展。1978年之后,全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保留集体所有制前提下,分田到户,在取得初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乡镇与村集体经济解体,乡村贫富分化显露,村民抵御灾害与灾难的能力受到削弱,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教育致贫,因意外灾难致贫现象凸显。从建国至今69年,我国乡村经济由分,到合,再到分的历史经验教训说明,如果把乡镇与村集体经济比作大河,把家庭经济比作小河,其总的趋势可总结为,大河有水小河安,大河没水小河危。我国乡村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将步入合作事业新的发展进程,我们认真吸收历史经验教训,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条件,重建村集体经济,加强乡村经济实力,为办好公共事业,繁荣乡村,实现城乡和谐,提供根本保障。

第二十个猜想:乡村振兴为什么要高举毛泽东的大旗?

189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山村的毛泽东,自幼就与农民群众建立了天然的联系。参加革命之后,毛泽东将自己的生命与中国农民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从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到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延安时期、全国解放、新中国建立、土改、合作化运动、国民经济建设时期,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党和国家的最高领袖、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的毛泽东给予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最深切的关怀,最大的爱护。毛泽东是农民群众的贴心人,他也深的农民群众的爱戴。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提出的“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万岁”的思想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建设国家根本的精神财富。20世纪30年代,埃德加·斯诺曾经预言般地说过:毛泽东“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做了综合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是的,在人类发展史上,毛泽东及其创造的革命队伍成功地了解、激发、锻造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农民群众中无限的创造力与建设伟力,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将毛泽东高擎为人民英雄、前进的大旗、克服困难走向胜利的大旗。

我国未来的有机合作社事业建设是在毛泽东时代全局性合作化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合作建设。如今50、60岁的老人还健在,在他们心中蕴藏着丰富的合作建设经验教训,是最可宝贵的财富,高举毛泽东的大旗,必将鼓舞全社会新老合作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创合作社事业的新时代。

第二十一个猜想:乡村振兴战略与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关系如何?

人民科学家是新中国科技界最杰出的代表。在参与领导两弹一星建设基础上,晚年的钱学森在谋划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战略时,应用马列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提出了产业革命理论。在这一理论中,总结归纳当代信息技术驱动的产业革命属于人类历史上的第五次产业革命,在第五次产业革命之后,即将登场的将是知识密集型农业为特征的第六次产业革命。钱学森预计,我国第六次产业革命将在2021年建党100周年时启动,2049年在建国100周年时完成。届时,我国将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消灭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走在世界前列。这一理论在1984年提出,经过30多年国际国内正反两方实践检验,证明了钱学森产业革命理论预见的正确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在实践场所、建设主体、历史时段、建设目标方面具有完整的统一性。钱学森为此曾经从系统科学、地理科学等方面进行过系统研究,提出了系列建设认识。我们应积极学习掌握相关成果,应用于乡村振兴实践中去。

第二十二个猜想:乡村振兴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关系如何?

从传统农业时期开始,人类便进入了经验型的全球统一进程之中。工业文明时期,借助于地理大发现,借助于科学进步,借助于资本力量,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人类进入了以殖民化为主导的,强烈、复杂的统一进程,人类正在思想意识、社会、经济、技术上越来越走向统一。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人类进入信息技术革命主导的第五次产业革命时代,在技术上实现了全人类所有人每时每刻都生活联系在一起互联互通,人类在政治上统一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宏观历史趋势必然要通过具体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意志。工业文明时期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共生期,而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换期则是资本主义的衰亡期与社会主义的的兴盛期。当前世界正处于这一转换过程之中。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将近100年的道路探索与建设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在全新历史时期,党和国家提出的农村振兴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全球命运共同体联合战略,是层层递进战略。面临全球大开放建设格局,我们只要下定决心,牢牢锁定乡村振兴战略,一点一滴落实到位,实现国家建设目标,就会自然而然渗透到一带一路国家,稳定相关国家与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从而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一条它是可行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将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事业大同,地球文明由此将进入宇宙文明时代。

第二十三个猜想:如何让农业科学技术焕发青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业文明时期的生产力是为获得效率----更高、更快、更多、更大,效益----更高、更大、更多,利益----更大、更多,竞争----更强、更猛、更利、更齐,出奇制胜,赢者通吃。工业文明之前科学技术启蒙者是英雄,受到人们的崇敬。工业文明的到来,将一切人类力量纳入到自己的思维与行为之中,从而使得在华丽的光环下的科学技术最终成为了工业文明的高级俘虏,这一情况下的第一生产力相当程度上堕落成了为虎作伥的狗头军师、帮凶、诱饵、掮客,成为了一股没有灵魂第一生产力。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将倒转的时针拨了过来,走向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同时兼顾经济效益,追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方向。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科学技术体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种浑浑噩噩的躯壳向注入了健康灵魂机体的变化,使科学技术体系焕发出新的青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者的先锋队----有机合作社的建设者们及未来的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天面对的第一生产力基本现状,及未来将要建设的第一生产力的本质特征,稳扎稳打地建设,步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作者相关文章:

1.论有机农业道路
2.美丽乡村建设——“3O有机农业”
3.发展农业,为什么要走进村庄?
4.全球农业安全状况分析
5.当前中国农业安全问题的认识
6.农业与第二次启蒙
7.生态文明呼唤后现代农业
8.美国堪萨斯土地研究院访记
9.访问俄罗斯记丨中俄农业比较
10.胡跃高:构筑连通生态文明的有机大桥
11.用爱心来走进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点击红字即可浏览
想看更多?请返回菜单,点“3O热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