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造像艺术:受尼泊尔艺术影响的‘夏鲁’风格
西藏各地的艺术风格从十三世纪后半叶到整个十四世纪,深受尼泊尔艺术的影响,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结合当地审美,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夏鲁风格及丹萨替风格。 夏鲁寺位于日喀则市驻地东南、甲措雄乡的一个山坳中,距离日喀则市中心26公里。根据寺史记载,夏鲁寺始建于公元1087年,相当于宋朝哲宗元佑二年。建寺的创始人名杰尊嘉饶穹涅。至公元1320年,相当于元朝仁宗延佑七年的时候,夏鲁寺迎请布顿大师主持寺务,自此在西藏佛敎中建立了夏鲁派。到公元1333年元惠宗时,布顿大师乃重行修建了这座寺院。夏鲁寺保存了精美的壁画、雕塑及建筑,是西藏惟一现存比较完整的元代藏传佛教艺术集萃之地。 “夏鲁风格”指的是公元14世纪前后受尼泊尔艺术影响在萨迦寺和夏鲁寺等寺院形成的绘画样式及造像风格。因夏鲁寺壁画艺术及造像艺术成就杰出、特点清晰,固以“夏鲁风格”指代这一艺术样式。夏鲁风格承袭了尼泊尔绘画及造像艺术的风格,但又具备自身的特点是:脸形方正略短,头部上宽下窄上大下小,五官较集中,眉额部显大。四肢修长,手足较小,菩萨,度母头戴叶冠,双耳带大耳环。 莲座平直,莲瓣多为上合或下翻,瓣形饱满,上宽下窄,莲瓣尖部草头繁复,立体感强;主尊身下台座中间有扇形袈裟下摆。 夏鲁寺的壁画及造像艺术融合了印度、尼泊尔、中原等不同地域的多种艺术技巧和审美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对元末明初西藏寺院绘画,造像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西藏佛教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