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起跑线”在哪里?
当下很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几乎所有的家长尽很大的财力,给孩子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所学的科目应有尽有:钢琴,书法,舞蹈,跆拳道,图画…。其目的就是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好像即使不成功也获得一点心理安慰…
问题在于:孩子这种“起跑线”在哪里?在幼儿园?在小学一年级?或者更早一些?在我看来,这道“起跑线”更应该再进一步向孩子的“生前史”回溯,恐怕还在妈妈的肚子里就被决定的吗…?还是更早一些呢?
这当然不是危言耸听,既然生理科学已经证明生命个体的聪明或愚笨程度大部分是先天的,那么是不是就在爸妈洞房花烛“温存”…精卵结合的那一刻,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呢?恐怕也不是。既然孩子是爸妈”精卵结合”的产品,那么即便还没有“结合”,”精”和”卵”中就早已形成了未来孩子聪慧和愚笨的基因,这是无法改变的潜能,生出来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就如此被先天规定。
所以,并不存在”同一条起跑线”,先天差异是绝对的,无法更改的。也正是因为没有这类起跑线,才有了千差万别的人才。影视,体育明星,学术巨擘,财团大佬,种田能手…。差异也决定了李逵不能绣花,林黛玉也不能耍板斧…。但如果都去学钢琴,学书法…,挤在这类独木桥上前途何在?
既然没有了这类起跑线,那就不要去做这些无效的、浪费财力的、给孩子加重负担的蠢事了!还是给孩子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下课后、星期天就不要上课外辅导了,领着孩子到田野、山岗放风筝,捉蚂蚱,河流中捉小鱼虾…。白云蓝天下活跃的孩子们有着更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