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膀胱壁内积气,罕见却典型,不知道的快来学一学
气肿性胆囊炎、气肿性胃炎、气肿性肾盂肾炎等均为临床少见疾病,这些疾病通常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尽管这些疾病临床上少见,但影像上(主要为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这些疾病有利于临床诊疗。下面一起来学习下这些病变。
气肿性胆囊炎
气肿性胆囊炎又称坏疽性或坏死性胆囊炎,是产气荚膜杆菌或产气肠道杆菌感染所致的胆囊腔、胆囊壁及其周围组织内气体贮留的少见病变。临床上多见于6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多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胆囊动脉硬化及血糖水平异常所致胆囊生化环境改变可能易导致气肿性胆囊炎的发生,而胆囊结石所致气肿性胆囊炎发病相对较少。临床症状与非气肿性胆囊炎相似,但当患者有糖尿病伴有外周神经并发症时,右上腹疼痛症状可不明显,而仅仅表现为腹胀、恶性及呕吐。气肿性胆囊炎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可并发坏疽、穿孔、胆囊周围或肝脏脓肿、腹膜炎、 败血症等,病死率较高,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CT表现:(1)胆囊内积气,可伴有气-液平;(2)胆囊壁内积气,通常与胆囊腔内积气同时存在;(3)胆囊炎表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渗出;(4)合并胆囊穿孔时,表现为胆囊壁不连续,腹腔内见游离气体。
气肿性胆囊炎,胆囊腔内积气,见气-液平面。
气肿性胆囊炎,胆囊壁内及胆囊腔内积气,见气-液平面。
气肿性胆囊炎,胆囊壁积气,周围脂肪浑浊。腹腔见少量气体,提示胆囊壁穿孔。
气肿性胃炎
气肿性胃炎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胃部的致命性疾病,临床上以胃壁内出现游离气体为主要特征。病因包括感染、缺血、药物及特发性等,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链球菌、大肠杆菌、金葡菌等。易感因素包括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及恶性肿瘤患者)、既往有胃黏膜损伤病史(如酗酒、服用NSAIDs)等。患者多以急性腹痛、发热、恶心甚至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
CT表现为:胃壁增厚及粘膜下水肿,胃壁积气,这些气体可进入门脉系统致门脉系统积气。
中年男性,突发恶心、呕吐。CT增强门脉期示胃体部胃壁稍增厚,增厚的胃壁内可见散在气体,另外肠系膜静脉积气。
老年男性,气肿性胃炎,上腹部疼痛。CT平扫示胃壁积气,腹腔及门静脉积气。
气肿性肾盂肾炎
气肿性肾盂肾炎是以肾实质、肾集合系统及肾周围组织积气为特征的急性坏死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血糖控制不佳的女性糖尿病患者。该病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高血糖、产气微生物生长、血供受损、宿主免疫力降低以及尿路梗阻等可能是气肿性肾盂肾炎发病的原因。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他包括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D组链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腹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休克、急性肾功能损伤等。
有国外学者根据CT表现将气肿性肾盂肾炎分为4型:(1)I型:气体只局限于集合系统;(2)Ⅱ型:气体位于肾实质内,但未扩散到肾周围组织;(3)ⅢA型:气体扩散到肾周间隙,ⅢB型:气体扩散到肾旁间隙;(4)Ⅳ型:双侧气肿性肾盂肾炎或孤立肾患者。
气肿性肾盂肾炎,右肾实质内积气。
气肿性肾盂肾炎,双肾增大,实质内积气,周围脂肪浑浊。
气肿性膀胱炎
气肿性膀胱炎是一种少见类型的感染性膀胱炎症,是以气体积聚于膀胱壁及膀胱腔内为特征的少见类型的膀胱炎。糖尿病患者易发,常见致病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它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临床表现多和其他膀胱炎相似,缺乏特征性,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气尿、排尿困难、下腹部不适等。气尿对本病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发生概率较少。气肿性膀胱炎感染如不及时控制可引起败血症,败血症是导致本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
CT表现:(1)膀胱壁内积气,呈串珠状,形成类似气体环绕球体样改变,被称为「气抱球征」。(2)膀胱腔内积气伴气液平面,积气量各有不同,气液平面宽窄不一。该征象检出率仅次于“气抱球征”。但需注意的是创伤性膀胱穿孔、膀胱小肠瘘、导尿术后等可致膀胱腔内积气,因此需排除上述因素进行诊断。(3)膀胱炎表现:膀胱壁增厚毛糙、周围脂肪浑浊等。(4)合并膀胱穿孔时可有腹盆腔积气。
气肿性膀胱炎,膀胱壁增厚,腔内积气,见气-液平面。
气肿性膀胱炎,膀胱壁间积气,冠状位重建并调节窗宽窗位后更好地显示膀胱壁间气体。
作者 | 天涯陌路
内容策划 | 小雪球、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