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厂商损失千万级别推广费,或只因本地化犯了这个错误
游戏本地化无小事。
近日,笔者了解到某厂商,在韩国花费千万级别推广的产品,发现很多机翻痕迹。产品形象受损,不仅影响推广效果,造成费用浪费,还给项目组带去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工作。
扎心的是,一位从业者告诉笔者,这样的案例并非少数。
在本地化过程中,很多游戏公司会选择与翻译公司合作,有的也会搭建本地化团队,或者与外籍人员建立合作关系,但是因为沟通过程中主要关注在文字部分,游戏内容信息容易缺失,加上如果本地化人员专业性不够或者态度不认真,质量自然容易出现较多纰漏。
随着海外市场竞争白热化和运营精细化,本地化翻译的效率和质量得到厂商们的进一步关注。
以莉莉丝为例。去年底,王信文在分享海外探索心得时表示,为了更好服务全球各地玩家,他们开发了一套在线的本地化系统。通过这套系统,海外译者可以直接翻译他们的游戏,翻译需求也可以方便地整合到他们游戏里面,同时也很方便收到项目组的反馈。通过这个模式,他们和海外一百多名译者建立了合作,大大提升游戏本地化的速度和质量。
当然,像莉莉丝这样的公司只是少数,有更多出海公司没有能力或者没有必要搭建这样的平台。他们借助于第三方平台,比如iLocalize(ilocalize.net),同样能把控好本地化翻译质量和效率。
iLocalize(ilocalize.net),不仅涵盖诸多本地化人员的刚需功能,还聚焦解决行业痛点,有效解决本地化翻译及时性、准确性、一致性等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实用的资产管理维护功能,让本地化工作便捷化、规范化
本地化过程中,常常因为管理和维护不规范,影响翻译的效率和质量。比如,译员更换,可能出现前后翻译不一致;比如,策划文档,往往需要润色成译员能理解的文档,否则容易造成翻译错误;还有,译员往往难以辨别内容的优先级和重要性,可能导致游戏中一些基本/重要信息因为没有得到重视,出现不恰当的翻译等问题。
借助于平台工具,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iLocalize(ilocalize.net)的一大优势是,拥有诸多实用的资产管理和维护功能,包括翻译操作、文件管理、字符串管理、术语库管理、TM&MT、成员管理、项目管理及设定等。
比如,在线的翻译操作协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世界各地的译者可以直接翻译游戏的内容;再比如文件管理功能中加入草稿语言,将产品侧和语言侧职能分开,让策划从本地化文案中解放出来,专注产品创新及研发。
众所周知,策划输出的文案,可能专业性强,但不够严谨、有条理,所以需要修改成多语言译员能理解的文案。有了草稿语言后,策划只需提供策划文本即可,本地化/市场成员快速检查,校验为本地化待翻译的源语言。
再比如,术语库管理和TM&MT功能,有助于统一翻译风格。
文案量庞大的翻译需求,往往需要多个译员共同合作完成,或者翻译过程中,出现译员更换情况......这些都可能造成翻译风格不统一。有了术语库管理及LQA反查功能,能让所有参与翻译的成员,无论是什么时候退出或加入,都能确保相关术语翻译前后的一致。
与此同时,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有历史相似翻译,TM(历史翻译记忆库)功能会将其调取出来,提高译员效率的同时,也降低翻译不一致问题。而MT(机器翻译)能为译员提供参考,同样能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
还有其他实用功能,如字符串管理功能,通过各个字符串被调用的频率统计,让译员知晓各个字符串的重要性和优先级,提升翻译水准。
又或者是项目管理及设定功能,可以为项目设定第二辅助翻译语言、备用语言等等,前者为译员在翻译目标语言时提供参考,后者是供当目标语言未翻译完成又急需上线时使用。
解决爆框、缺少视觉语境等行业难点,利用技术提升本地化专业性
如果说以上功能让翻译工作流程更加顺畅、便捷,那iLocalize(ilocalize.net)另一个优势是聚焦行业痛点和难点,推出一系列强大又贴心的功能。
首当其冲的是,爆框问题。众所周知,这是本地化过程中的一大痛点,厂商的做法往往是登录游戏,靠肉眼一个一个检查,既耗时又容易出现遗漏。
对此,iLocalize(ilocalize.net)通过技术手段来检测和修复爆框问题。游戏端集成SDK后会自动检测爆框词条,异常词条及关联设备信息会回传到后台,后台会根据爆框次数排序,且可自动根据设定归因UI、本地化、规范等。不仅如此,该功能还可以根据可视化的框体要求,及时修复更新爆框文本(即译员在'所见即所得’的环境下修复爆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