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美女有多胖?这幅画揭示了真相,还能教你显瘦化妆术
《八十七神仙卷》部分
看了《八十七神仙卷》,有网友就问:“唐朝的妹子们不都是以胖为美吗?怎么这里的仙女都不怎么胖啊?”
嗯,其实唐朝的审美也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初唐时期,唐朝还是继承了五代十国以及隋朝的审美,女子以瘦为美。
接下来经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民以食为天,生活水平的提高,首先就反映在吃上面。
妹子们吃得好了,当时又没有什么很科学的减肥方法,所以身形普遍就丰满了起来。
而且在当时,人胖一点,还被认为代表着身体健康、壮实,能干活、好生养,嫁人都更有优势。
再加上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也是个吃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长的珠圆玉润还倍受宠爱,更起到了一种示范作用。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面都有写:“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可唐朝妹子到底有多胖呢?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画家就为我们留下了切实的图像。
这位画家叫张萱,京兆 (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他的生平事迹在史书上记载很少,只知道他开元(713~741)年间担任过宫廷画师,创作过《明皇斗鸡射鸟图》、《明皇纳凉图》、《太真教鹦鹉图》、《午后行从图》、《贵公子夜游图》、《宫中七夕乞巧图》等作品,但均已失传。
他流传下来的只有《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而且两幅都是摹本。
今天一笑就带你先看看《捣练图》——胖妹子还可以从中学习到怎么样打扮才能显瘦的技巧哦!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捣练”?
“练”是一种白色的丝绢,而“捣”则是指制作丝绢的工艺过程。
《捣练图》就是描绘唐代妇女制作丝绢的一副工笔重彩画。(手机请横屏观看)
《捣练图》
该画全卷共分三段:
第一段是4个妇女在捣练,最末一段是把练扯直熨平,中间是络线、缝制。
这幅画人物头身比例合理,动态抓得十分准确——在没有学过解剖的基础下,能画得如此写实,显现了画家扎实的功底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宣和画谱》说张萱“又能写婴儿,此尤为难。”因为小孩子不会听你摆布,定在那里不动,所以对画家速写的要求非常高。很多古代画家画婴幼儿都画成了小身子上长了一张成人脸,相当搞笑。
而张萱画婴幼儿既得童稚形貌,又有活泼神采。
你看扇火的小丫头扭头避烟,白练下的女娃仰首回顾,天真稚气,跃然纸上。
嗯嗯,上述是美术欣赏的内容,下面我们就结合这幅画来说一下,怎么样才能“显瘦”。
其实,人的胖瘦是整体的一个观感。
纵观《捣练图》上的这些女子,除去发髻,头身比其实都接近1:8的完美比例,所以看起来是微丰壮硕,而绝非痴肥。
再加上女子所穿的襦裙,将裙腰提至胸部以上,在视觉上更起到了拉伸身长、遮掩肚腩、腰腹的作用。
张萱并没有掩饰画中女子的圆脸,甚至有些还画出了双下巴。但细看女子的面部,额头、鼻梁以及下颚都用白粉敷染,这样显得额头饱满,鼻梁挺直,下颚突出,使得整个面容更有立体感。
——这其实就是巧妙的运用了现代素描中明暗关系打高光的原理,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三白法”,现在很多妹纸化妆也使用了类似的技巧。
在绘画中,张萱既借鉴了初唐时期画家阎立本的浓重敷色的表现形式,又吸收了盛唐初期画家吴道子的薄施微染的设色技法,融合贯通,使得其画面整体色彩更加丰富、层次更加分明。
也就是说胖妹纸完全可以借鉴这一色彩技巧,在服装的搭配上不要上下一个色,尤其不要采用浅色或素色,而是通过鲜艳的颜色营造出层次感,让人忽视你身材的不足之处。
——在没有ps的年代,张萱都能把胖妹子画得如此迷人,跟开了美颜一样,实属难得!
张萱除了教会我们显瘦技巧以外,他在中国美术史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以前,仕女画多以后妃、烈女、孝妇为题材,旨在宣扬封建伦常。张萱突破了这个旧套,描绘了许多家常琐事,如游春、赏雪、乞巧、藏迷、扑蝶、烹茶、吹萧、听琴等等,极大的扩展了仕女画的题材。让仕女画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关注看之前文章,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