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老不老,小不小”,大才子路过对出下联,堪称经典

单实谈历史关注昨天10:17我国的对联文化,一直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历代就受到很高的重视。古时候娱乐生活相对比较贫乏,文人们聚集在一起,无非就是吟诗作赋,也经常以对对子互相考验一个人的真才实学。为什么对联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才华呢?要知道,对联其实就是古诗的浓缩版。古诗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工整,通常分为五言七言,一般来说写一首诗所需要的时间都是很多的。而对联则不同,往往由两句话组合而成,上联叫出句,下联叫对句,在语法上和诗词一样,也讲究平仄和对仗,但是却简短又不失意境,所以称为了文人们喜爱的文学形式。历史上的对联种类有很多,比如重字联、数字联、谐音联、回文联等等,每一种对联的语法相同,但是难度却不一样。古时候的考官经常以对联为题,来考验应试才子的真实文化水平。明代是对联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唐伯虎就是对联高手,还有号称对联大师的解缙,更是难得的对联奇才。不仅如此,明代的对联在民间也很流行,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有钱有势的地主,逢年过节都喜欢在大门前贴上一副对联。清代的《笑笑录》记载了明代的一则对联故事,讲到明朝有一位地主姓张,很有学问,而且喜欢爱逗爱笑,有一天他家里摆上了丰厚的宴席,于是就在门前写了一副上联:“老不老,小不小”。这副对联乍一看不解其意,很多人也对不上来。这个时候来了一位大才子叫王百谷,看到这副上联后大笔一挥,写出了下联“羞不羞,好不好”。张财主就问王百谷,能不能解释一下上下联的意思。王百谷便说:太公八十遇文王,老,不老;甘罗十二为丞相,小,不小。王百谷以两位特殊时期的历史人物作对比,姜子牙八十岁出任丞相,可算很老了,但是他干了很多人一生都干不成的大事业,这样看来并不算老。战国后期秦国丞相甘罗仅仅十二岁,论年龄来说很小,但少年当上了上卿,本事却不算小。众人听到王百谷这么解释,纷纷叫好,张财主就接着问:“你刚才解释的都是上联,那下联怎么解释呢?”王百谷笑了一下,又对自己对的下联开始了解释:闭了门儿独自吞,羞不羞;开了门儿大家吃,好不好。意思是说你张财主摆的宴席如果自己一个人独吞,那就会惹人耻笑,但是你打开门,让邻里乡亲都进来品尝一番,大家都会记得你的好。这副对联对完后,在场之人纷纷拍案叫绝,连声叫好,张财主听完王百谷的解释哈哈大笑,连忙说:“好好好”,于是打开大门,街上的人全都涌入了张财主的家中一起大吃大喝。我们再来看对联的精妙之处,首先“老不老,小不小”对“羞不羞,好不好”,看似是胡对一番,但是这副对联重在的是解释,王百谷用对联解释对联,这份巧妙和构思,已经超出了对联本身的含义,显得十分有意境和意味。而且对联讲究对仗工整,而王百谷的对联对仗也是十分符合对联的语法,堪称是一副经典的佳对。文 | 国学大观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