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的策略
新闻评论课不仅出现在艺考阶段,也将持续延伸到同学们的大学必修科目中。在我个人看来,新闻评论不好教,而中国的这门课尤甚之。一来是因为汉语的博大精深,对于遣词造句的要求颇高,往往看上去相似的两个词,带来的意思与意境已经有着千差万别;另外就是,当口语表达上升到一定层次时,往往对于说话者要求点到即止,此时,意会大于言传。但当然,在艺考阶段,学生们还用不着修炼到如此境界,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入门的评论技巧即可。
这段时间对于男篮的讨论成为了新闻热点,其中对于几位年轻球员的表现,人们纷纷抒发着自己的看法。周琦,便是被广泛议论的对象之一(不了解该新闻背景的考生,请一定自行做好资料搜集和阅读工作。体育话题评论向来是艺考难点之一)。
白岩松在近一期的《新闻周刊》中,是这么说的:
易建联的身边已没有NBA级别的队友,无论是从NBA铩羽而归的周琦,还是在国内联赛大红大紫的郭艾伦、王哲林,都不具备与世界强队掰手腕的实力。倒数第一的罚球命中率,倒数第四的三分球命中率,这支基本功薄弱的中国队,与世界强队渐行渐远。
央视《新闻周刊》
一时间,坊间喧哗,不少人据此解读出央级媒体对于男篮年轻队员给出了直接的批评。白岩松随即在新一期节目里予以澄清:
没想到节目播出后,有很多的自媒体说我们点名批评了中国男篮队员。其实我们说的只是一句话:无论是周琦还是郭艾伦,还有王哲林,还无法和世界强队掰手腕。”“这是事实,更是期待,也愿意让他变成一种激励,但一定不是批评。作为年轻一代中国篮球当中的佼佼者,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我们都明白,跟世界最强队之间的差距,他们会在挫折中变得更好。” “在这儿呢,当然要为他们加油。同时我们需要更多增强版的周琦、王哲林、郭艾伦,以便能在世界赛场上能和强队真正的较劲和掰手腕。
央视《新闻周刊》
对照自身,我们能够从中学习到什么?尤其是对比艺考生在评述中的常见问题,可以有哪些收获呢?
A 评述态度往往不是非左即右、非黑即白
年轻学生很容易落入选定观点时一边倒的陷阱。比如会不会有人举起批判大旗誓把周琦打入谷底?比如会不会有人在谈及“中国式过马路”时,必把所有责任推给行人?须知,世间万物的复杂性,源自它们的普遍关联。在使用“绝对思维”时,要分外小心。
但要指明的是,这里也并非要教导读者去做墙头草。不如把比例观念应用到评述中,也就是说,在你看来,这件事情中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各占比几分?事情的最终发展,又是由哪个因素所主导的?
B 要落在实处
找问题,提批判,给鞭笞,这些都可以有,但终归要落在实处。实处的意思就是别光顾着喊口号、撒怨气,能不能尝试着给出具体的建议或意见?能不能对问题的解决给出可行性的方案?这一点在艺考中显得分外重要,因为多数人都能够针对题目给出自己的态度,然而说到解决层面时,往往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比如节目中所提到的“倒数第一的罚球命中率,倒数第四的三分球命中率”直接指出了中国队的问题与改进方向,而“增强版的周琦、王哲林、郭艾伦”,更是对年轻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评述技巧,是当下艺考学子们需要好好揣摩和领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