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那么一首唐诗,让你一读就心生欢喜,并起向往之情
苏轼评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歌在唐朝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唐诗更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就如苏轼所言,王维的确将山水田园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同一时代,还涌现出了许多描写山水禅意的佳作,也和王维诗一样,读来令人心生安静和美好。
现在就分享三首充满禅意的唐诗,看有没有那么一首,让你一读就心生欢喜,并起向往之情呢。
01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唐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赏析:雨后初霁,在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上,诗人寻着青苔上木屐的印迹,去寻访山中隐居的道士。
来到道观前,只见蓬门紧闭,唯有碧草当门,看来道人并未在观内,站在门前极目远眺,絮絮的白云安静地依偎着江中的小岛。
近处,闲门独闭,碧草摇曳,远望,沙洲无语,白云堆锦,目之所及,映入眼帘的这一切是如此的自然恬静。
虽然来访不遇吃了个闭门羹,但诗人没有一丝怅然之情,他早已深深地陶醉在这幽静的氛围之中了。
此刻,诗人游兴正浓,既然观中不遇,那就游山玩水看松寻源接着去寻找道士的踪迹。
林壑深秀,溪水潺湲,经雨的松林青翠欲滴,山里的空气愈加的清新怡人。
山道迂回,峰回路转,涧深溪幽,芳草鲜美,山花绚烂,一路行来,倍感清幽静谧,自在闲适,诗人的心中充盈着满满的喜悦之情。
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虽未晤面,却得到了精神上的惬意和心理上的满足,这带着禅意的寻访,真是享受,实在令人向往。
诗人简介:刘长卿,字文房,唐代大臣、诗人、儒客大家,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工于诗,长于五言,有《刘随州集》等作品传世。
02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早晨,旭日东升,火红的朝阳把金色的阳光洒向古老的破山寺,洒向山中的高大茂密的林木。
在清晨阳光的沐浴下,古老的寺院显得愈加的绚丽明亮,山中的高林愈加的翠绿葱茏。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早晨,诗人沿着弯曲幽深的小路来到山寺的后禅院,禅院里香气馥郁,花木繁茂,清幽安静,禅房就深藏在那花木丛中。
置身禅院之中,但见山光明媚,飞鸟欢悦,潭水空明,临潭照影,令人杂念顿无,心生安静。
此时此刻,仿佛天地万物都沉浸在寂静之中,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使得这座古老的破山寺显得愈加的幽静深远。
这是一个空灵洁净的境界,深邃悠远,超凡脱俗,怡情悦性,涤荡心灵,令人心旷神怡,仿若置身世外桃源一般,若果世上真有此等境地,谁人不会流连忘返呢。
破山寺就是兴福寺,在江苏常熟西北的虞山之上,常建的这首诗就题在后禅院的墙壁之上,是唐代咏寺诗的佳作,也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诗人简介:常建,字少府,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有《常建诗集》等作品存世。
03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唐 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赏析:诗人不畏辛苦,一路跋山涉水来到这深山绝顶拜访仰慕许久的隐士。
可是扣了许久的柴门,茅屋里竟无小童的回问声,唯有室内的桌案和茶几隐隐可见。
看来,隐士不是乘车出游就是临渊垂钓去了,诗人错过了与他见面的机会,白白辜负了自己这一片殷勤仰慕之意。
山中刚刚下过一阵雨,草色显得格外的青翠葱茏,晚风把阵阵松涛声送进隐者的窗户里。
诗人伫立在隐者的门前,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清幽的境地,虽然没有和主人畅谈,这份清幽足以荡涤身心,刚才的怅然之情不由得一扫而光。
既然已经意会,又何必非得相见呢,于是,诗人就在这高山之巅玩到尽兴后满意而归。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灵魂相像的人,即使不见,也会心有灵犀,因为他们同时胸怀旷达随性而行的高雅之士。懂虽然没有受到主人待客的厚意,却悟得了修身养性的道理,诗人欣欣然,那份雀跃之情似乎要飞出来一般。
这个雨后的深山,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深深向往之。
诗人简介:丘为,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初年进士及第,与王维、刘长卿等交好,著有《丘为集》,现存诗十八首。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安静,恬淡,怡然,王维的山水田园是如此的美好,令人心生向往之情。
寻花绕寺行,临溪弄石趣。
多想来一次穿越,在某一个清晨,分花拂柳,拾阶而上,寻到那一处浑然天成的清幽之地。
禅曰,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其实,一路上总会有美好的风景,最让我们感动的在于它的不期而遇,就比如,读唐诗,遇到了时钟的山水田园,还有诗人的那份心境,一样值得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