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瓷器出土痕迹

瓷器是收藏者的重头戏,有人追求高古瓷、有人追求明清瓷、还有人追求名窑瓷、但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其藏品中大都有出土器物,这种出土器物不乏“镇馆之魂”,“镇宅之宝。”
中国地大物博,窑场不计其数。厚葬习俗、农村改造、城市建设、高速、铁路拓建等诸多因素成为瓷器出土高峰期。1991年四川遂宁金鱼村一农民挖菜窖挖出1005件多窑口南宋时期瓷器。1987年宝丰蛮子营村农民取土时发现47件宋汝窑窖藏瓷器。同年10月,河南首次在清凉寺窑址发掘出土300余件完整瓷器及十余件汝官窑器物;真可谓;看尽一代思潮,溢散赵宋雅调。
痕迹是指——事物运动的载体留下来的印迹、迹象。
如果一件器物入过土,就会留下岁月的干扰痕迹、痕迹是一种无声的诉说、是一张身份证明。
下面就“土沁”、“水沁”、“窑锈、”结合实物痕迹谈点粗浅认识;
图一;宋钧瓷花口盏托(土沁痕迹),直径13cm、高2:2cm
图二;五代—-宋早期汝窑青瓷“三登方壶”(土沁痕迹)
“三登方壶” 也称“三节塔式瓶”、明口、底足四支钉,高9:6cm、足径5:4cm、口径2:3cm。
图三:南宋官窑青瓷八方弦纹瓶(土沁痕迹),高17:3cm、足径:7:1cm、口径5:5cm
见图一、图二、图三、均为带土沁痕迹的瓷器,土沁部位虽不同,但沁痕直观、明显、都为黄色雪花状,这种沁斑的形成,与入土时间、地下环境、土壤结构、胎釉成分,烧成温度等密切相关。就土沁而言,最容易受侵蚀的部位、一是口沿薄釉处,二是凹凸棱角处及器物在土层作用下受力大的亲和面。图二“三登方壶”开片缝隙大,口沿开片“沧桑”、夹杂着附着物,亦是岁月的“感召”。汝瓷追求天青釉色、窑温过高、过低,还原都不理想,所以胚体结构就不会很紧密、吸水率高,具有陶的属性,也成为土沁易于侵蚀的条件之一。
图三“八方弦纹瓶”属石灰釉,多次上釉多次烧成,它追求的是釉如堆脂的璞玉感,由于石灰釉产生钙长石附土含铁量高,铁元素沉积密切,碱性物质首先侵蚀器物釉质层、产生化学作用,“鸿爪雪泥”般的痕迹随时间推移土沁附着增厚与釉质层化学反应减弱,形成黄色痕迹。该瓶土沁三个部位:(1)、腹部土沁占腹部的四分之一,(2)、足墙内土足墙内三分之二。(3)、足墙外少量土沁。根据土沁部位和角度,当年入土置放应为倾斜状态,四十倍放大镜、腹部黄色土沁伴有白色碱性物质;结构为:白色碱性沁痕附着黄色沁痕。周边雪花状过度到致密,由稀薄到浓郁、腹部土沁较足内致密。
该瓶入土时间长、出土时间也长。入土时间长,是因沁痕厚重、渗透深入。出土时间长,是该器物被以前主人,将附着土沁的瓶子把玩出了老道的包浆。
图四;竹节式汝窑青瓷玉壶春瓶:(水沁痕迹),高26cm、足径8:5cm,口径6:8cm、五支钉
我国南方地势低洼、水位高,雨水勤,水沁器物多于北方,而北方土沁器物多于南方,中原地区盐碱地较多。该玉壶春瓶喇叭口内水沁碱斑厚重、沁痕水平线清晰。笔者认为:入土时应为瓶口朝上的陈设状态,每场雨的过程都会使之渗透复而交换,融和地层盐碱物质的不断侵袭,因硫化物遇水转化成酸,酸碱物质在器内重复组合结晶,形成机械力,使釉水最薄的“喇叭口”、最狭窄的瓶颈内部聚集碱、雨酸等反复化学作用下,使其形成块状白色钙化物质增厚。
鉴别方法:将白色钙化痕迹浸湿可还原釉色本来面貌,待自然干后,白色雾状钙化痕迹随即显现出来。若是造假水沁、则无此特征。如同衬衣上的白色“汗碱”,衬衣浸湿则不见,衣服干透后“汗碱”。即刻重现。
图五;汝窑青瓷玉壶春瓶;(窑锈痕迹),高24:8cm、足径9cm、口径6:5cm、三支钉
窑锈是指:窑址里出土的瓷器痕迹。宋代瓷窑不论用煤、柴烧,都会产生大量气体;煤会产生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混合物质,柴会产生焦油炭黑化学物质。这种物理性附着物质与化学性元素交织混和、经日积月累的沉淀,都会充斥着窑内环境,使依附性物质增强。不论器物在窑内什么位置、都会置于数百年灰尘之上,使瓷上渐渐形成接触性侵蚀痕迹——窑锈。
土锈、水沁、窑锈等痕迹、是瓷器出土的自然现象、渗透至釉层深处,依附性强、不易去除。
就痕迹话题;与多个资深家交流认为:有沁痕的器物虽有一定“身份”印记、但受沁失貌者,断不可入流。
(1)、辨别痕迹真伪:不良商贩对瓷器沁痕利用胶水、酸咬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2)瓷魂极致曰:规整于器、完美于形,陈设于韵,仰慕于色。即便是完整器物:失釉、脱彩、剥落、侵蚀露胎者被视之:观其貌不赏、藏迁善存恶、商则败落矣。
(3)、清古瓷著述:即名窑名品,堪瑕疵更甚者曰:裂、碎、缺、粘、磨、残、补、修等诸器为俗劣、过眼即持手也,不足褒贬,器物追求完美,而完美则升华深意。
(0)

相关推荐

  • 一文读懂汝瓷(下)

    综上所述,通过对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的十七件汝窑器物分析.排比,以及对其传承过程的追考,结合当时清代乾隆皇帝对这些汝窑器物的褒奖和赞誉,可以明确得知,当时部分收藏到皇宫中的宋汝窑瓷器来源于进贡或是呈献. ...

  • 汝窑鉴定这八个痕迹至今无法仿制,如果悟透了你来做大师

    世间汝窑仅存67件半? 此混账定论也不知最初是出自哪位"神仙"之口,不知以何为依据,他是寻遍了十万八千里路还是拜访过所有藏友的家?要知道中国藏友可是达八千万之巨,这数据中还不包括海 ...

  • 浅谈安庆出土元代窖藏瓷器

    檀艳萍 元青花瓷是我国瓷器中的珍品,因其存世少,更加备受人们关注.安徽博物院现收藏有四件元青花完整器,其中有两件是1977 年安徽省安庆市一处窖藏出土的,这处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另外五件瓷器,也堪称精品 ...

  • 浅谈瓷器鉴定:痕迹法(仅供参考)

    瓷 器发展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了,从宋代早中期仿古瓷器初始(景德镇影青白瓷:'宋景德年间烧造,瓷土白而细腻,胎体薄,釉水滋润.真宗命进御之御用影青 瓷,底书"景德年制",其器尤其 ...

  • 瓷器鉴定基础知识(3):浅谈瓷器鉴定的基本方法

    古代瓷器,是历史的产物,其上会有历史的烙印.它们犹如文学作品一样,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因此,鉴定一件瓷器就如同鉴赏一本书籍,需要从它的内容去进行解读和分析.瓷器的内容,不以文字形式呈现,而是以它的造型 ...

  • 浅谈瓷器断代辨伪要点之纹饰

    从人物.龙纹.山石.云气.动物等纹饰,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时代特点,对一件器物进行断代和辨伪. 以高士为例: [元代高士与孩童] [元代仕女] 元代人物写实,且高大挺拔.无论是高士还是仕女,特点是一 ...

  • 浅谈瓷器釉彩的品种及其起源,涨知识!|瓷器|釉彩|龙泉青瓷|陶瓷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有与玻璃相类似的某些物理与化学性质,一般以长石.石英.黏土等为原料. 釉的化学组成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等,经温式球磨调成 ...

  • 浅谈用阴线痕迹细节来鉴别高古玉的真伪

    商代玉器有着独有的刚直与霸气,阴线的表现率直而强硬,曲线亦多以直线接续而成.如典型的"臣"字眼,工法粗犷,刚劲有力.商代早期玉器以琢出笔直的阴线.薄片状仪兵玉器为代表.晚期玉器则具 ...

  • 浅谈瓷器收藏:傻傻分不清楚的那些器型和名称!(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瓷器的命名,一般来讲是按照这个规律: 首先是器物的年代,由于明朝之前比大部分瓷器是没有年代款,所以明代之前的瓷器一般就称朝代名称即可,或者加一个朝代早中晚进行区分,例如:"北宋&qu ...

  • 蛤蜊光是什么浅谈瓷器真假蛤蜊光

    在瓷器鉴定中,对一些古瓷彩釉上以及釉边出现的类似蚌壳内侧的珠光样的光晕,称做" 蛤蜊光 ". 尤其是斗彩.粉彩和五彩等釉上彩",不仅在彩釉上能见到这种光彩夺目的" ...

  • 蛤蜊光是什么?浅谈瓷器真假蛤蜊光

    在瓷器鉴定中,对一些古瓷彩釉上以及釉边出现的类似蚌壳内侧的珠光样的光晕,称做" 蛤蜊光 ". 尤其是斗彩.粉彩和五彩等釉上彩",不仅在彩釉上能见到这种光彩夺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