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思辨力得人生!看看3位名人宝贵思维方法,成功会更容易些!
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让孩子拥有强大的思维能力,才有了优化运用知识储备的可能。
很多名人都有着不同凡俗的思维方式,也是为我们留下的思维宝库。今天青榄君为大家分享爱迪生思维、费米思维、布勃卡思维的故事。
爱迪生思维
在一次实验中,爱迪生急需一个灯泡容量的数据,因忙不开,就递给助手阿普顿一个没有上灯口的玻璃灯泡,请他协助。结果过了半天,阿普顿还没把数据送过来。爱迪生过去一看,阿普顿在演算纸上列了密密麻麻一大堆算式,旁边还摆着测量软尺,他还向爱迪生解释自己的计算程序。
“怎么会这么麻烦?”爱迪生随手向灯泡注满了水,然后把水倒入了量杯……
看似复杂的问题,用如此简单的办法就得到了解决。
阿普顿是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而爱迪生却似乎为正统的学校教育不容,因经常问老师另类的问题,小时候入学刚几个月就被以“低能儿”的名义撵出学校,可他一生却拥有两千多项发明。
“爱迪生思维”的启示是,已有的知识、经验,可能会成为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势”。看似复杂的问题,试着不按常规思维思考,洞穿迷惑眼睛的外在形式,问题可能迎刃而解。
费米思维
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是现代核物理之父,他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非常独到。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沙漠地区爆炸。费米将笔记本里的一页纸撕碎了,一感到震波,他即把举过头顶的抓着小纸片的手松开。碎纸飘扬而下,在费米身后2.5m处落地,心算之后费米宣布,原子弹能量相当于10000吨TNT当量。一些尖端的仪器设备花了数星期时间来分析波速、波压,结果证明费米的瞬时估算准确度很高。
费米喜欢通过非常直接的而不是缜密理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善于化难为简。这个用纸片估测原子弹当量的例子就是费米思维的代表,这是一种估算思维,它虽然不像精密测算那样能得出很精确的结论,却具有简单、高效的优点。这种估算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看似复杂的问题,总是有着深藏其中的基本规律,只要洞悉了基本规律,就能得出符合要求的结论,就能离解决问题更近。
布勃卡思维
布勃卡是乌克兰撑杆跳运动员,曾35次刷新撑杆跳室内、室外世界纪录,连续获得六届世界锦标赛冠军。
之所以能一次次地刷新纪录,在于布勃卡的“狡猾”——他每次只把新纪录提高一点点。他25次把世界纪录提高了1厘米、7次提高了2厘米,两次提高了3厘米,只有一次提高了6厘米。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布勃卡飞越横杆的时候,还有很大的破纪录空间,他并没有使上全力。
每次只把纪录提高一点,就能实现多次破纪录,也就能获得巨额奖金。你可以说布勃卡这样做,是打小算盘,是小精明,但这未尝不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的精髓就在于对“度”和“余地”的拿捏把握。布勃卡清楚自己的实力,如果他次次选择向自己的极限冲击,那无疑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也许用不了几次,他就会撞上无法逾越的横杆,甚至在失败后怀疑自己。
遇到看似繁难的问题时,先用“爱迪生思维”打破定势找捷径,迅速突破;解决问题时,用“费米思维”洞悉基本规律做估算,抓住主要矛盾;大局已定时,则不妨采用“布勃卡思维”,可给自己留有余地,在事情出于掌控范围内时,从容发力,稳妥推进。
三位名人故事的思维遗产,实在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