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八旗中的索伦兵,为什么倍受清朝皇帝青睐 2024-07-28 23:22:35 作者:李光彩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6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众所周知,清朝的满洲八旗军队在清朝前期有着强大的战斗力,但在进关后战斗力却迅速下降。尽管历代的清朝皇帝都想尽一切办法去竭力维护八旗战力,但都没有成功。然而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清朝的八旗军队中,有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却长时间的保持了极高的战斗力,并且在清朝对外战争频繁的康、雍、乾三代起到了“尖刀”一般的作用,这就是获得了清朝历代皇帝赞誉的索伦兵。那么,八旗中的索伦兵都有哪些辉煌战绩,又为何不像其他的八旗军队那样战斗力下降且保持住了极高的战斗力呢?上图_ 努尔哈赤半身朝服像 索伦与清朝满洲八旗 明朝时,我国东北地区有三大部女真,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东海女真),在三大部下又有很多女真人的部落与村寨。清朝清太祖努尔哈赤便出自于建州女真,到了后来清太宗皇太极时改族名为满洲,加上之前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的八旗制度,也就有了后来的满洲八旗。尽管明末的时候女真各部在文化和生产方式上仍是落后于中原地区,但是与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相比,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野人女真更为落后,这一点恐怕单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野人女真在当时是一个统称,现在的鄂温克、达斡尔和鄂伦春等族在当时都囊括了进去,这是因为在古代他们生活习性和生产方式甚至语言文化区别都不是很大,再加上各部杂居,互相之间联系紧密,所以清朝便将其统称为索伦部。上图_ 16-17世纪女真诸部分布图“索伦”在满语中为“先锋”“射手”的意思,满语中之所以如此称呼,其实是有原因的。索伦部虽然经济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但因其长期在气温极寒、生存困难的东北山林中进行渔猎,所以索伦人锻炼出了极高的骑射本领和艰苦耐劳的精神。如康熙时进士方式济的《龙沙纪略》中说索伦人“(能)挽弓十石,能自缚于树,射熊虎洞穿,负之而归焉。”又说索伦民风虽彪悍,但却淳朴可用,即“有逸失者,虽数百里外,皆踪迹得之。”清朝自努尔哈赤反明开始一直到进关统一的崛起过程中战争频繁,而满洲八旗的人口又非常有限,并且在战争中折损严重。如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的八旗兵丁册上满洲兵丁才只有五万五千三百三十人。所以从进关前,清朝就有意识的不断地补充满洲八旗人口。与满洲有着相同生活习性且民风淳朴、骁勇善战的索伦部自然是最受清朝统治者青睐的战士了,因此清朝除了吸纳蒙古人组成八旗蒙古,吸纳辽东汉人为八旗汉军外,还将索伦兵也纳入八旗之中。上图_ 清军八旗兵 索伦兵的辉煌战绩 清朝进关后,满洲、蒙古八旗的战斗力迅速下降。顺治十四年的时候,顺治皇帝就说:“今八旗人民怠于武事,遂至军旅隳蔽,不及曩时”。康熙时吴三桂起兵反清,满洲的八旗军队已不敢直接与之对战了。到了乾隆的时候,更是出现了满洲八旗“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的场面。在这种情况下,索伦兵的强大战斗力变得更加亮眼。康熙时期不管是在西北与准噶尔还是在东北与沙俄的战争中,清军中都活跃着索伦兵的身影,康熙曾夸奖作战勇猛的索伦将士说“索伦之蓝翎扎伦察,汉仗好,交战时,颇勇猛,射死数贼,身受重伤自尽。”雍正年间清军和准部的额尔德尼昭之战中准军多次击退清军,眼看战争陷入僵局,清军中的两千索伦兵便作为前锋直冲而破敌阵,索伦兵“万箭齐发,杀人数千余”,其余的清军快速跟进,方取得大捷。上图_ 郎世宁所画乾隆皇帝大阅图(局部)乾隆对于战力强大的索伦兵更是情有独钟。如在廓尔喀(今尼泊尔)入侵西藏时,乾隆虽已就近从四川、青海等地调兵万余,但还是特地调东北索伦兵一千,且严令索伦兵未到之前不得开战。在皇帝调令之下,索伦兵跨越万里终于到达了西藏,索伦兵虽只有一千,但其战果可谓辉煌。史载索伦兵到西藏后没有休整就直接投入战争,结果初战便“斩贼六百,俘二百”。后续的战争中又由于索伦兵耐苦寒,擅山地奔袭作战,多次作为进攻廓尔喀军的先锋,直至越过喜马拉雅山,兵锋直指廓尔喀首都加德满都。此役后,乾隆大发赞叹,说:“打牲索伦等处兵丁,人甚健壮,枪箭敏捷,馆走山林,临战甚属得力。”后来礼亲王昭琏在《啸亭杂录》中对在清朝百年战争中表现出色的索伦兵进行了一个总结性的评价,他说“国家挞伐四夷,开辟新疆二万余里,南驱缅夷,西剪金川,惟赖索伦轻健之师,风庵电击,耐苦习劳,难樱其锐。”上图_ 索伦部将士奋勇杀敌 索伦兵战斗力保持的原因 与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乃至绿营军相比,索伦兵强大的战斗力能维持如此之久,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清朝统治者们有意为之的一个结果。总的来说就是强制要求索伦人保持渔猎生活方式,避免“沾染汉习”。清朝的统治者认为索伦兵之所以强悍善战、吃苦耐劳,主要是因其在东北的山林中保持住了渔猎的传统生活方式,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的缘故。而一旦像进关的满洲八旗一样享受到了优越的生活,或是学习到了关内汉族农业技术则就会使得战斗力无法保持。因此,清朝先是将居住在关外东北地区的索伦人编入了布特哈八旗,汉译为打牲八旗,让他们负责打猎,每年上交给朝廷以貂皮为主的各类兽皮。清廷的目的当然不是仅为了兽皮,主要是为了让留在东北的索伦人忙于狩猎,保持住骑射本领。除了供给兽皮外,清廷还下令给黑龙江将军,要求对索伦人实行春秋会操制度,即每年集中进行两次大规模的军事训练。上图_ 索伦部文官补子—呼伦贝尔地区出土除了军事外,清廷为了维护索伦人的战力是不择手段的。在生产方式方面,乾隆时,呼伦贝尔总管大臣上奏皇帝,称因为“冬天雪大成灾,牲畜倒毙甚多”,当地的索伦人“生计较前甚属凋敝,或无牲畜,靠捕渔为生,或乞讨度日”。故请求皇帝将在平定大小和卓木之战中俘获的一些擅长农业种植的俘虏送到东北,教当地索伦人种地。乾隆令军机大臣们讨论后决定先试行一下。但当经过三年努力,索伦人通过学习种地,发展农业获得了丰收,见到了农业的好处的时候。乾隆和军机大臣们则认为“索伦等向赖狩猎养蓄为生,并不务农,自幼即行习猎,及至成年技艺娴熟者甚众。今若令唯勤于农,索伦等只图眼前利益,从习汉俗,日久之后,忘其旧习,弃其技艺,于边界地方甚属无益”。于是清廷立马下令将这些教索伦人种地的俘虏全部遣返,同时要求索伦兵丁们“仍照旧习狩猎养蓄”,而丝毫不顾及索伦兵丁的艰苦生活。上图_ 清朝八旗子弟综上所述,在清朝进关后八旗满洲蒙古兵战斗力逐渐下降的情况下,来自东北地区白山黑水之间的索伦兵便成了清朝中期对外战争的一把“尖刀”。而索伦兵长时间的保持住了战斗力,骁勇善战,留下了众多辉煌的战绩。除了因自身生活环境(极寒、艰苦)和生产方式(渔猎)的锻炼外,其实也是由于清朝统治者严格要求和制定制度保持维护的一个结果。参考资料:【1】《龙沙纪略》方式济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清史稿》 北洋政府设馆编修 中华书局【3】《啸亭杂录》昭琏 中华书局 【4】《八旗与清朝政治论稿》杜家骥 人民出版社 赞 (0) 相关推荐 清朝灭亡后,100万残余清军去哪了?其中一支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1987年的中国是什么样?80后的人应该最有发言权,城市生活的人们已经开始接受"丁克",农村的汉子们还在田地里汗流浃背耕作. 80年代的城市生活我不太熟悉,但农村生活却是记忆尤深. ... 清朝明明有满蒙八旗军,为什么还要设立绿营? 太平军起义初期,他们面对的官军是各地绿营军,然而那些绿营军根本没有让太平军失望,要么战败溃逃,要么直接弃城逃跑,太平军在攻城掠地时少耗费了很多精力,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仅仅花了三年多时间.为了能够打 ... 和通泊之战中的索伦鸟枪骑兵,到底该不该为战败背锅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曲墨封 字数:3417,阅读时间:约12分钟 编者按: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是清朝统一蒙古之际最惨烈的败仗,这场战役中,清军仅精锐八旗就损失了七千余众,18位高级将领更是战死14人 ... 只有几万兵马的八旗军队为何可以消灭明朝 四个原因! 一.清军骑兵善战八旗兵之所以厉害,在于平原上,八旗兵天生能骑马射箭,而反观明兵,能称之为骑兵的可能就只有关宁铁骑了,而关宁铁骑是以全国之力打造起来的,说白了就是钱堆起来的. 二.以汉制汉早在北宋末年就 ...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是不是真的?老对手契丹人最有发言权 游牧民族有一个特殊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强壮,擅长骑马和射箭,天生就是军人.因此,游牧民族创造了军农结合.兵农合一的多种制度.例如,金朝的猛安谋克制,直接将女真部落的人纳入军事组织,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变身 ... 明朝综合实力远超清朝,因为明朝创造这一奇迹,而清朝却是一耻辱! 在历史上存在过很多的王朝,这件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而我们如今就来说一下清朝在历史上的实力以及地位.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关于清朝有很多人说它非常的强大,当然也有很多人说它的强大在于清朝的康 ... 让努尔哈赤引以为豪的八旗军,后来怎么样了? 让努尔哈赤引以为豪的八旗军,后来怎么样了? 清朝最悍勇的索伦兵,为何在和通泊之战最先溃逃,让八旗家家戴孝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胡言 字数:3417,阅读时间:约12分钟 编者按: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是清朝统一蒙古之际最惨烈的败仗,这场战役中,清军仅精锐八旗就损失了七千余众,18位高级将领更是战死14人, ... 大清帝国的利刃,号称“东方不败”的索伦兵有多强悍? 明清时期,索伦部并非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统称. 在满语里,它原来的意思是"居住在河上游的",河是指的黑龙江,索伦部就是女真三大部之一:野人女真里分布在黑龙江上游众多部落的一个统称. ... 在钓鱼城之战中,蒙哥的兵曾借助暗道攻占了外城,这记载是可信的 曾有历史传言称,在钓鱼城之战中,大汗蒙哥的士兵攻进过钓鱼城的外城,但却一直没有证据加以证实.直到考古专家们对遗址进行发掘,才最终找到了证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 ... 中传谢伦灿:文化基因存在于民众集体记忆中的普遍性文化内涵元素 中传谢伦灿:文化基因存在于民众集体记忆中的普遍性文化内涵元素 快乐与糟糕并存/在“动静动静”的行文节奏中详细地分析《快乐的死》中梅尔索对于快乐的寻找 相信我,如果不是对作者加缪的欣赏与热爱,我的这篇书评是不会写这么多字的. --题记 这本书共8万字.(我一直喜欢这样10万字以内,7.8万字左右的中篇小说,省时间又读着不费劲.) 阅读建议:强烈建议看 ... 《理想照耀中国》中的邓伦:眼中有光,手中有戏 <理想照耀中国>,已经播出了13集. 很久没有这样的一部电视剧,每一集都那么动人.感人,30分钟的剧情总是让人意犹未尽. 更神奇的是,每次看完<理想照耀中国>,就会陷入一种不能 ... 为什么清朝八旗中,正白旗能够和两黄旗平起平坐,成为上三旗 要想知道八旗里面"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别,为什么"上三旗"包括正白旗和正黄旗.镶黄旗,就必须了解八旗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 在清太祖努尔 ... 索伦骑射甲天下:达斡尔族是神秘消失的契丹后裔吗?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个搏击长空的鹰之族扶摇而起,又神秘消失,这就是契丹.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是一个剽悍勇猛的民族.早在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