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特种刮痧法,值得一学!

刮痧是我国传统技法之一,在中医学最古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述,使用至今已逾上千年历史。

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脉浮。由于外感病邪不同,中医认为感冒有风寒、风热和暑湿之分。

下面就聊聊关于感冒这三种类型,用特种刮痧怎么调理。

风寒感冒
症状: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
治法:项丛刮、项三带、肩胛环、膻中刮、风池、大椎、足三里
运板技巧: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首刮项三带,以泻法刮之,因为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肩井处可加拔罐;大椎处也需要加强大,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以出痧为度。

再刮项丛刮,以平补平泻手法刮拭,风池穴需要加强。
接着刮肩胛环重点肺俞、肩胛部。

然后膻中刮,手法要轻柔;最后刮拭足三里,刮拭面尽量拉长。

风热感冒

症状: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状。

治法:项丛刮、项三带、肩胛环、风池、风府、大椎、合谷、曲池、尺泽、外关、足三里。

运板技巧: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项丛刮,以平补平泻手法刮拭,风池穴和风府穴需要加强。

再刮项三带,以泻法刮之,因为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肩井处可加拔罐;大椎处也需要加强大,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以出痧为度。

然后刮肩胛环,以纵五带为重点刮拭,第一带督脉宜轻刮之,余用泻法,在肺俞、肩胛骨内侧缘加强。

最后刮拭上肢曲池、尺泽、外关、合谷,结束时刮足三里。

四肢部穴位要求刮拭面尽量拉长,可于合谷,足三里处行点、按、揉复合性手法,以加强疗效。

暑湿感冒

症状:多见于夏季,感受当令暑邪,暑多夹湿,暑湿并重,以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头痛、头胀、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症状。

治法:肩胛环、膻中刮、三脘刮、尺泽、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膻中
运板技巧: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肩胛环,以纵五带为重点刮拭,第一带督脉宜轻刮之,余用泻法。

再刮膻中刮,手法要轻柔。

然后刮三脘刮的中脘,接着是上肢内侧的尺泽,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

四肢部穴位要求刮拭面尽量拉长,可于合谷,足三里处行点、按、揉复合性手法,以加强疗效。

如果咽喉疼痛可考虑在少商、大椎放痧。

体温超过39℃有高热
特种刮痧配穴:项三带、肩胛环、肘窝刮、曲池、合谷、委中三带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项三带,以大椎,肩井为重点出痧后配合拔罐,可加速退热。

然后刮肩胛环,肩胛环具有解表清热,宣阳和阴,清肺止咳,补虚益损,镇静安神之功。肩胛环以纵五带为重点刮拭,第一带督脉宜轻刮之,余用泻法,视痧痕配以拔罐。

肘窝刮,以泻法刮之,令其出痧。

委中三带以泻法刮之,令其出痧酌情拔罐,其退热效果迅速。

最后刮曲池,合谷穴,刮拭面尽量拉长。

刮痧注意事项

操作要点

(1)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肤上均匀涂上刮痧油等介质;

(2)手握刮拭板,先以轻、慢手法为主,待患者适应后,手法逐渐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宜单向、循经络刮拭,遇痛点、穴位时重点刮拭,以出痧为度。

(3)刮痧后嘱患者饮用温开水,以助机体排毒驱邪。

注意事项

(1)刮痧后1~2天局部出现轻微疼痛、痒感等属正常现象;出痧后30分钟忌洗凉水澡;夏季出痧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冬季应注意保暖。

(2)刮痧疗法具有严格的方向、时间、手法、强度和适应证、禁忌证等要求,如操作不当易出现不适反应,甚至病情加重,故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或遵医嘱,不应自行在家中随意操作。

(3)有出血倾向、皮肤高度过敏、极度虚弱、严重心衰的患者均应禁刮或慎刮。刮痧疗法并非所有人都适用,一般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者及皮肤有炎症者不适合此疗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