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疑难:第7条“发于阳……发于阴”,具体指什么?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这是说六经之传变,太阳病与少阴病的区别。
首先我们要解释“阳数七,阴数六。”六气各有它的主客。中医的理论是来自《易》,所以说,发于阳,乃是心表,发于阴,乃是肾里。这两个情况,其实我在过去的文章里已经不厌其烦说得很详细了,这里也就不多赘述。
我曾无数次说过,太阳病是表实热证,也是表实寒证。
太阳病为表实热证,这里的热是指正邪交争表现出来的热性症状为主,这里的热并非热邪,而是表不解的阳气郁遏所致,故只需辛温发汗解表即可,不需要寒凉清热。正如《内经》所说,“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那么,从感邪角度,称之为表实寒证,寒指的是感受寒邪,其治法都是辛温发汗解表,并不影响对其认知,但从习惯而言,热多属阳,所以习惯上多称太阳病为表实热证而非表实寒证。
少阴之病,为表虚寒证、表虚热证。其中虚为正气虚,所以解表同时需要温阳。表虚热证,指的是正邪交争后的症状反应,可以有发热,但热为虚热,不需要清。为阳气不足而感受寒邪,正气亏虚,故而其本质是表虚证、表阴证,故为表虚寒证。所以少阴病的治法为温阳解表,如用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后世再造散等的应用也属于少阴病治法。
正因为其具有表实和表虚两种证型,表实、无汗、脉浮紧;表虚,有汗,脉浮缓,所以,要区分它。
“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这不是《伤寒论》原文,是后世注解。
我们来说,阳气循膀胱经脉达于肌表,敷布于全身。又太阳处于他经之外,故主表。脏腑之俞穴均位于足太阳经上,卫阳借助俞穴以统各经营卫的运行,故太阳可统摄营卫。
所以,发于阳或阴,它其实是说六经的传变,这个我以前也讲过,太阳主表是因阳气敷布于外,而肺之所以主表,主要在于肺津滋养于皮毛。体表的阳气与津液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卫外的作用。因太阳与少阴相表里;由里出表多指阳明兼太阳病证。太阳病以邪气实为主,故其性质按八纲归类属表证、实证、阳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