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老爸的锡壶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宜居之地的上饶也有南方冬天的共性——湿冷,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微风,在夏天是凉爽,冬日里,雨后,就湿冷凌冽了。加上北方来的寒流,夹攻下的老人小孩,绝对可用“恨不得躲在卵壳里”来形容。“好在”近些年,全球变暖,卵壳这句俗语都没人提了,火盆也已绝迹,暖手宝电热毯在商场的销量,也是过年时的王小二了。

冬日取暖,现今不是考虑的事,但二三十年前,冬天还是蛮冷的。虽然不是靠抖,也有火盆,但于老人来说,夜晚确实是难熬苦熬的。经常有老人踢翻被子里的火盆,引起火灾。也有用铝制水壶装热水暖被,被踢翻的,更冷。

我老爸不搞火盆入被,担心起火,还是装水法,但工具是锡壶。这壶底厚实,外形宽扁、矮矬,提在手上沉甸甸的,保暖效果很好。这壶是老爸他自己设计,请师傅特制的。师傅都等了好几年呢。

老爸为什么想到锡壶装水呢?我看,一是他一辈子和老虎钳扳手打交道,思维和铜铁有不可分的密切联系了。如不是退休,我怀疑他都会自己动手焊个铁疙瘩来,中间装水。二是受蜡烛签台的启发。蜡烛签台底座厚重,沉稳,插上蜡烛后不会倒。三是锡的密闭性和导热性不错,和吕一样。缺点是锡不耐脏,手摸上去要黑一圈,但老爸用布一包,问题解决。

每年秋收之后,就是有娶亲嫁女人家的大忙之时,除了请木匠箍桶匠住家里,赶制应用之物和陪嫁之物外,还眼巴巴地盼望着一个人的到来。谁?锡匠。干嘛?做蜡烛签台。这是大事,男方家等着新娘带来这个新蜡烛签台插喜烛呢。

姗姗来迟的大师傅,挑着担子,晃悠晃悠,终于在望穿秋水的数双眼睛里,来到了。在空场支起炉灶后,就有残破的锡具陆续被送来,要求打造什么什么的,很是热闹,以蜡烛签台为多,也有日用品的。过秤,记下补锡的重量后,锡匠就开始工作了。

红热碳火上的大小坩埚,发散着温暖的橘红色光晕,破旧的锡壶、烛台慢慢熔化成水银般的液体。呼呼小风箱吹起的火星,弥漫着,飘散在坩埚的周围,连空气也似乎多了白亮绵软的金属味道呢。最积极的是围观的小孩,一个劲地凑上去,丝毫不担心被烫的危险。

大小坩埚里的流水,缓缓注入锡匠精心做成的模子,冒出淡淡的青烟。三两分钟,就魔术般地变出或长或扁的胚料来,经过裁剪敲打,初具模型,我们看得一愣一愣的。那沉甸甸的锡块,在锡匠的手中,像面团,要揉就揉,要捏就捏的,捶捶打打,很是好玩。

锡制品多是圆的,经过旋转刨削之后,光亮照人。再拼接上托底、壶嘴、把手等,简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有的还要在接缝处用木器轻轻锤打出均匀的亮点,更是漂亮到家了。

外婆没有给我老妈蜡烛签台,家里也没有一定要有个(对)的强烈意识,只是在每年祭祖时,在米升的稻谷上插蜡烛,蜡烛油粘结了谷粒后,心痛的老妈才咕噜着说等师傅来了要打一对。一直是空头支票,羡慕人家有漂亮蜡烛签台的我,直到老爸过世,都没见过家里有锡做的蜡烛签台。

倒是根据老爸他的想法,做了一个装水的锡壶。许是老爸觉得敬祖宗点了蜡烛上了贡品就表达了心意,至于蜡烛的大小和插法,祖宗不会在意的,不如来个锡壶取暖实在。上了年纪,冬天暖和是第一,至于谷物的浪费,紧张的那时都没太在意,如今更是可忽略不计了。

一生实在的老爸,已过世多年。那个他自己设计,实用第一,样子古怪的锡壶,在老爸入土时被老妈送到他的身边,陪伴着他在那边也已多年。

想必冬日里的老爸,是不冷的啦。

虽然返回用塑料水袋,但老爸在那边不冷了,相伴了一辈子的老妈,就踏实心安了。

何日有锡匠师傅的再来呢?

(2021年5月26日)

作者简介: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0)

相关推荐

  • 潮剧《三篙恨》全剧 主演:郑小霞、蚁锡深、周细卿

    潮剧《三篙恨》全剧 主演:郑小霞、蚁锡深、周细卿

  • 郑孝胥行书《振锡照眼联》

    鄭孝胥行楷七言聯

  • 锡酒壶

    在家没事,从旧橱柜里翻出一把锡酒壶,颜色虽变得乌黑,形状却没改变,硕大的肚子,高挑的腰,把儿叉在腰里,嘴子翘得老高,活脱脱一副变形女侠的形象.别看它外表冷漠孤傲,胸腔里可曾经是一个日征月逐的世界,所谓 ...

  • 【随笔】浅说金莲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张岱的<陶庵梦忆>里有篇<扬州瘦马>,里面有富户人家挑选"瘦马"的窍门,他说"然 ...

  • 【随笔】夜半电话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前天晚上,夜半一点多钟,手机响起,显示的是担心的名字,赶紧接听,可老样子,接通后有音乐声,再打,还是.没办法,急忙打二哥的,睡得迷糊的 ...

  • 【随笔】知惭愧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小区不远的天一尊邸那,有个菜市场,很小,摊位也少,只是附近两三个小区居民光顾,上午十点左右就没什么人了,我常光顾,方便.关键是摊主都混 ...

  • 【随笔】回头看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一个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段话,读来颇觉有意思,分享下.其认为"人之所以常常怀念以前的人和事,并不是因为旧人和过往有多好,而 ...

  • 【随笔】栗子缘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山水有情,万物有灵,人皆有缘. 无论你身心再疲惫再烦恼,只要在灵山美境里转转,听听鸟语,看看泉流叮咚,满眼的绿色花香,自然会令你心旷神 ...

  • 【随笔】栗子飘香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金秋,饱满的栗子在南方大大小小的集市随处可见,滚圆尖锥或稍带方正的外形,熟悉的赭色外壳,头上说不定还连接着一根外刺的剩余呢.这是我们小时的最爱之一,也是少有的能保存到冬天而不坏的好东西. ...

  • 【随笔】钓甲鱼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钓鱼钓虾钓黄鳝,哪有听过钓甲鱼的.这不是扯蛋吗?不是,真的可以钓到甲鱼. 甲鱼,即王八,普通话又叫鳖.因其背拱,生活于水中,性凶猛,老家 ...

  • 【随笔】芋头梗 |郑信平

    文|郑信平 阳台上有不深的排水沟,我给填上了土,冬种大蒜夏种瓜,这么多年了,也一直马马虎虎地绿着,养眼得闲的同时,能在开锅时接济接济,可谓一举两得.今年靠北的这条沟,有个意外,长出了好几棵芋头苗来,应 ...

  • 【随笔】闲暇周末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进入医院,请测量体温,扫健康码,全程佩戴口罩."对面马路那边的妇幼保健院的便携式广播上,从早上七点半开始,已是连续"叫喊"了这么多个小时,只是午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