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还是扼杀

文:牛泳迪  聂传安


上学期开学不久,推出过三班牛泳迪的《一个女生的江湖》,惊艳四方。但后来这丫头的文字见得就少了。这并非牛郎才尽,而是这丫头的文字自带着与世俗不同的体系,一般不易被世俗接受。特别是在学校,有考试指挥棒的高悬,会让人觉得她的文字有些“离经叛道”。为了不引起更多的疑问,于是我也不由地压了压她的兴致,以致于有段时间这丫头相当地消沉。但是,她偶尔也会有些针对现实的文章,写得有理有力,让人赞叹。

近年来发生多起中学生自杀事件,一个个生命的逝去令人唏嘘,但是是否有人注意到这一切的源头?(提出问题。这个严肃的问题我们也许不陌生,但由一个中学生来谈及却不多见。)

潮汕某女孩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书包有人背,吃饭有人喂,被子有人盖,甚至鞋子都有人帮忙穿。每次从学校回来,父母都关切地问这问那,作业一遇到困难就马上讲解,快速打包机一般把孩子的生活用蜜糖包裹。讽刺的是,那孩子成绩一直都不怎么样,到了初中更是一落千丈,什么都做不好,成了名副其实的“啃老族。”(一类孩子。蜜糖里长大)

邻居家的小孩跟我关系一直不错,他被枷锁所禁锢,每次同学约他出去玩,他都报以一个满怀歉意的笑容:“我去不了,不好意思。”他多么想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苦于父母威慑罢了。大家都有手机,他却连手机都不怎么会用,原因不言而喻——他没碰过手机。父母制订了无数严苛的条条框框,他必须“不出圈”,否则将迎来一顿毒打痛骂。久而久之,他越来越内向,没有人愿意跟他交朋友。(一类孩子,严苛环境里长大)

来自山区的A,父母常年在外打工,A每年只能在大年初一见到他们一次,因此形成了卑微怯懦的性格。(一类孩子,留守儿童)

潮汕女孩的父母说:“我们爱她!我们希望她好好的!”

邻居男孩的父母说:“我们爱他!我们想让他做个好学生!”

A的父母说:“我们爱A!出去都是为了这个家!”(三类说辞都是一样的)

但是,这真的是在帮助孩子走上光明大道吗?女孩就是因为父母事事帮助做好而丧失了生活能力,男孩就是因为父母习惯养成上的帮助而变得自卑,A就是因为父母一心挣钱而不与外界交流,千千万万个孩子因为父母的“帮助”走上了不归路!刚萌芽的梦想翅膀还未羽翼丰满,便被扼杀在摇篮中,这究竟是“帮助”还是“扼杀”?真的,父母不应这样帮助孩子。如果小孩娇生惯养长大、被桎梏束缚、抑或是被弃之不理,那么非常清晰就看到他的下场——社会废人,情绪奴隶。有的孩子一遇到挫折无法承受,自然就想以自杀的方式解脱。(“社会废人,情绪奴隶”,这丫头概括得真好!读到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丫头论证思路之清。前面三类孩子,三种家长说辞,然后这里有三种严重后果。一一照应,清晰可见。要知道这可是个十四岁的小姑娘!)

父母自打有了后代,便会自然而然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心情很容易理解。但是,请全天下的父亲母亲们思考一下,你们帮助孩子成长的方法是否正确?你们是“爱”孩子还是“碍”孩子?思考好了,就请制定计划罢!请记住:现在你帮孩子绕过的弯路,将来他必然要重蹈覆辙,因为每一个人都要经历风雨,才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寻找根源,所有的“爱”一定要是正确的爱!)

帮助,还是扼杀?(沉重的质询,引人深思)

很多时候问题似乎很简单,简单到中学生都能看得出来。但是很多时候家长就是这么做的,其教育行为之荒谬让我们惊诧。于是,说我们成年人的见识有时候根本不如少年人似乎并不为过。且看泳迪此文,我们也许会得到一些启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