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有误,周郎顾
文:林凡钰 林凡钜 聂传安
我们这一代体制内的人一般只有一个孩子。所以遇到别人家可爱的小女儿,脸上总是一脸的羡慕。当突然发现自己教的两个班各有一对双胞胎女孩时,对他们父母的仰慕之情更是如万里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这两对双胞胎,二班的我称之为“二谢”,一班的就是“二林”。
这么叫有一个好处:完全可以避免二人一起时我分辨不出的尴尬——以我的那不中用的眼神,估计这三年我是没能力把她们分辨成功。
“二谢”的文章早有推出,今日推出“二林”的。
面对同样的五绝,这姐妹俩居然读出不同的东西!
先看林凡钜同学的一篇。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中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这首《塞下曲》,让我感触很深。(这是老师补充的其中的一首,作者是唐朝的许浑)
星期五的语文课上,聂老师给我们讲了这首悲伤的诗。这带着悲伤色彩的二十个字描写了当时战场的残酷和后方家属的痛苦。(简要概括)
这首诗讲的是战士夜里去桑乾河北打仗,死伤过半,但后方的家属却不知道,还在源源不断地给他们寄信寄厚衣服给他们。(这段是对诗内容的解释)
从“秦兵半不归中”体现出战争的残酷可怕,最难过的是人死了家里的人还不知道还在寄信,寄寒衣!(人没了,信还来。让人痛心的对比)
这让我又联想到了另一首《春怨》:(这也是补充的其中的一首)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声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同样是写战争的残酷,但是侧面的描写。诗中的黄莺儿的叫声惊醒了睡梦中与丈夫团圆的女子。“辽西”大概就是丈夫所处的战场吧!(知道是侧面描写,真不错)
老师又补充了另外两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是唐人陈陶的两句诗)
“无定河边骨”,将士死了,骨头在河边到处都是,可是骨头是谁的都不知道;“春闺梦里人”,出征守边的人仍然是妻子做梦都在思念的人,即使他们已经化为白骨!(这组对比更加触目惊心)
可怜!可痛!
这三首诗都是批判战争的危险、可怕,都在告诉我们战争破坏家庭破坏幸福。(总结)
但愿世上再也没有战争,没有生死离别!(美好的祝愿)
再看林凡钰同学的一篇。
早晨,就如往常一样,先蹲走,蹲完后就可以回到那暖和的教室进行语文早读了。(这是一个很平常很平常的早晨)
正是这样平淡无奇的早读,让我对它印象深刻。(悬念)
事情是这样的。语文科代表拿着前几日老聂给我们复印的一张五绝诗,让我们读,我们读着读着,老聂就走了进来,走向了一位同学好像在谈话。正当我们读诗起劲时,老聂突然说了一声“停”!并接着说道:“这句中的这个字有人都读错了,应该是这样读,不应该是那样读,……”(老师及时纠正读音问题,看似也很正常)
我当时是很吃了一惊,这让我马上就想起了老聂上语文课的时候讲到了的一个故事,而那个故事正是我们正在读的诗之一:“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这首诗讲的是周郎瑜的事。周瑜是当时的一位高富帅,有许多女子爱慕,而他又是一位热爱音乐甚至是对音乐非常敏感的一个人。(帅哥哥的故事一般很容易让小女孩记住)
有一次宴会上,周郎非常高兴,喝了五斤酒,很快就要醉倒了,突然有一位弹琴的姑娘弹错了一个音,周郎就立刻叫众多弹琴的姑娘停下来,并对那位姑娘说弹错了。(那个“五斤酒”,绝对是林姑娘自己编造出来的)
想一想一位都快醉倒了的人也能在这么多弹琴的姑娘中找到那位弹错音的姑娘,真的是太厉害了!这也造成后来有些姑娘想让周郎多看她一眼而故意弹错。(“曲有误,周郎顾”。这需要对乐曲极为熟悉,还需要听觉极为敏锐,还需要一心多用)
而老聂那么一个小小的举动竟与周郎相似!(原来凡钰是从这个角度找到二人的相似点,很让人意外。只不过同学们大声读错与姑娘无心弹错区别太大,老师再听不出来,实在是不像话才是)
厉害了,聂憨憨!(那个人脸红不已)
同样是与五绝相关,凡钜把三首题材相近的诗合在一起,控诉战争,向往和平,既符合当时情景,又切合现代社会,读后让人警醒。而凡钜文章则另辟蹊径,根据现实中的一瞬,马上联想到古诗中的相似的一瞬,通过类比,得出结论,让人眼前一亮。
凡钜文章需要扎实的理解以及深刻的体悟,凡钰文章则需要对诗文的熟悉与高度的敏感。
前者是深厚的土壤,后者是新奇的花儿。
于是,拿着同样的食材,这对姐妹分别为我们演绎了何为扎实的传统与何为巧妙的创新。